朱純敏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護理部,江蘇張家港 215600)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由于護士與患者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多,而護理安全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過程中,因此相對發生差錯的幾率就多。如何防范護理安全隱患,保證臨床護理安全,成為每一位護理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我院護理部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確保了護理質量和護士執業的安全,現具體介紹如下:
一方面,患者或家屬對醫院的期望值較高,導致很多時候患者的就醫動機和行為及與醫護人員的合作等對患者本身安全有重要影響[2]。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疾病的嚴重性、復雜性及多變性,以及兒童、老人、昏迷患者等容易發生意外的高危人群更易產生護理安全隱患。
1.2.1 護士自身素質 護士對職業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責任心不強,態度不嚴謹,做事憑印象,思想上存在僥幸心理,帶教同學時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例如:做了皮試未及時判斷皮試結果,巡視時流于形式,不能及時發現患者輸液滲漏;出了差錯怕承擔后果隱瞞不報等。
1.2.2 護士技術水平 我院目前臨床上低年資護士比例增多,年輕護士專科理論知識薄弱,技術操作不熟練,搶救危重患者時應急能力差,對呼吸機、除顫儀、簡易呼吸器等搶救儀器使用不熟練等,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發展,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從而影響護理安全[3]。
1.2.3 護士溝通能力 臨床督查或檢查中發現,部分護士在與患者的溝通中,不能做到以人為本,在為患者操作時,不能主動與患者溝通。由于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臨床上患者的依從性減少,也會影響護理安全。如在進行治療操作時,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項;又如醫囑開出藥物自備,但是醫生查房時發現患者漏服,究其原因是患者家屬更換較頻而無交接,而護士又未指導督促,導致漏服。
1.3.1 工作制度貫徹不力 核心制度執行不嚴格是臨床造成護理安全隱患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督查中筆者發現部分護士對醫院的工作制度以及??谱o理操作規程不熟悉,不嚴格執行醫囑、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甚至隨意簡化操作程序等,這種雖有制度卻不落實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隱患。
1.3.2 護理人員配置 我院因為加床多、業務量大,臨床一些護士缺編的矛盾尤為突出,很多臨床一線的護士工作任務繁重,甚至超負荷勞動,造成護士身心疲憊,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巡視不及時,服務不到位,相應環節質量無法控制,護理安全難以保證[4]。
1.3.3 護理管理不到位 質量管理體系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相關隱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業務培訓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對患者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缺乏預見性,缺乏相應的護理安全防范預案等[5]。另外,作為臨床一線護理安全管理的護士長,花很大的精力進行瑣碎的行政事務管理,管理重心的偏移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職能,包括對安全的管理[6]。
通過安全教育,使護理人員從被動接受安全管理的檢查轉變為自覺維護安全,安全教育堅持常抓不懈。如新到崗護士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護理安全教育,從國內歷年來發生的大的護理差錯事故到院內出現的差錯事故,從血與淚的教訓中深刻提醒每一位即將踏入臨床的護士護理安全的重要性。護理部每月召開安全會議,對近期各科室發生的護理缺陷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而臨床上以科室為單位對護理差錯進行實例討論,要求人人知曉,引以為鑒,要求每個護士牢記四個“不可”,即:不可隨意簡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視查對;不可憑主觀經驗估計行事;不可放手對護生無監督地獨自操作。
我院護理部在對護士職業道德教育中,要求一切工作都體現“以人為本”、“患者安全第一”、“依法施護的觀念”。由于護理工作很多情況下是獨立完成的,要求每個護士具備“慎獨”精神。認真落實規范化培訓方案,對低年資護士加強“三基”訓練考核,高年資護士加強??萍夹g的學習,通過選送護理骨干外出進修或短期培訓,加強??谱o理的培訓工作。鼓勵大家通過各種途徑參加繼續教育,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專業理論素質,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
護士在進行任何護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履行護理告知義務,詳細講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項、作用及副作用等,必要時履行患者或家屬簽字。如我院神經內科針對患者起床時易出現跌倒現象,科室自行設計防跌倒的安全告知書,入院時詳細告知家屬并要求簽字認可。
為強化護患溝通意識,護理部將護患溝通納入護理常規內容和質控范圍,要求從患者入院時就進行宣教,并在日常的護理操作中注重溝通和宣教,如護士在給患者執行護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護理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等,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建立護患之間良好、互信的關系。
護理部一方面通過核算每年的業務工作量,向院領導爭取增加護理編制,另一方面要求各臨床一線科室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排班,如針對神經外科患者的不確定性,護理部與神經外科護士長一起對排班模式進行了嘗試性改革:根據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低年資、高年資護士合理搭配,中午班、夜班增加人員,醫療高峰時實行彈性排班制,當天的突發事件發生或為重患者的搶救實行動態排班,緩解護士超負荷工作的同時也受到了患者的歡迎。
護理部進一步完善了各種護理規章制度、護理人員各班崗位職責、護理流程、操作規程,制訂預防各類管道脫落、防跌倒、壓瘡等護理安全防范制度、“危急值”報告制度、腕帶及手術部位標識制度、應急預案流程等。2010年初針對節假日值班人員少的薄弱環節,制訂《節假日護理安全管理規定》。上述各項規章制度均下發到各護理單元,由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要求人人掌握,人人遵守。
醫院成立以分管護理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組成的護理安全委員會,護理部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應用臨床護理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監控管理,每月不定期組織全院性的護理安全大檢查,重點加強對高危環節、高危人群、高危時段、高危部門的監控和管理,并要求臨床科室對存在的護理隱患進行自查自糾;護理部在每月護士長例會上將全院各科室上報的差錯及督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類匯總,護理部與護士長共同分析,在事件發生的各個環節中去尋找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制訂預防措施。嚴格落實護理缺陷報告制度:護理部鼓勵盡早上報護理差錯及糾紛,雖然人犯錯誤的天性不可避免,但人們可以通過報告差錯和未遂過失來促進患者的安全和提高護理質量[7]。
近年來,由于我院護理管理者重視了護理安全隱患的排查,加強了護理安全管理,我院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心及防范護理安全隱患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工作中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積極參與討論,尋找對策,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操作前、中、后認真做好了各項告知工作,主動與患者溝通,患者滿意度持續上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切實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醫環境。
[1]潘紹山.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49.
[2]欒君.護理風險與防范對策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1)∶2740-2741.
[3]侯鳳枝,王偉.臨床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9)∶2463-2464.
[4]方亞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對策[J].亞太傳統醫藥,2009,5(6)∶172-173.
[5]陳莉萍,陳明秀.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防范措施[J].現代護理,2007,13(4)∶383-384.
[6]張玉芬.護理缺陷與防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344-345.
[7]劉義蘭,李芬,黃行芝.患者護理安全事件自愿報告探索與事件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9,3(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