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彩萍,何小英,文彩輝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五官科,江西新余 338000)
外耳道耵聹栓塞是耳鼻咽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耵聹俗稱“耳蠶”或“耳屎”,系外耳道軟骨膜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有殺菌、抑制真菌生長及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灰塵、小蟲的作用。正常時在外耳道皮膚表面附有很薄的一層耵聹,在空氣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張口等運動脫落排出。如耵聹腺分泌旺盛,耵聹呈油蠟狀不易排出,過多的耵聹和外耳道脫落的上皮、灰塵混在一起,可形成大的團塊,阻塞外耳道稱耵聹栓塞。患者出現耳悶脹不適,聽力下降,耳癢,重者可造成眩暈,治療的唯一方法是將耵聹取出。筆者在臨床實踐工作中,采用外耳道沖洗法治療外耳道耵聹栓塞療效顯著,現將方法及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共664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360例、女304例。單耳348例,雙耳316例,年齡2~81歲,平均29.6歲。本組患者經醫生內鏡檢查確診為外耳道耵聹栓塞,并予以外耳道耵聹沖洗進行治療。
外耳道沖洗針、30~50 ml的注射器、治療碗、彎盤、溫生理鹽水(溫度宜接近體溫38~42℃)、治療巾、耳鏡、額鏡、耵聹鉤、槍狀鑷、耳棉簽、75%酒精棉簽。
①用耳鏡檢查外耳道情況,酌情處理。②患者取側坐位(不合作小兒可讓家長側抱于懷中,固定頭部),取治療巾鋪于患側頸肩部,將彎盤“腹部”放于患耳耳垂下緊貼皮膚,以便盛接沖洗液。③操作者頭戴額鏡對光,用左手將患者耳廓向后上方輕輕牽拉(患兒向后下方輕拉),右手持吸有溫生理鹽水的30~50 ml注射器,接好沖洗針頭,針頭貼近外耳道后上壁沖洗,使水流沿外耳道后上壁進入深部,利用水的回流力量將耵聹沖出,直至沖凈為止。囑患者輕側頭部,使耳道內的水倒出,然后用干棉簽擦干外耳道。如有剩余耵聹,經沖洗后已經松動軟化,可用耵聹鉤輕輕取出。
1.4.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在外耳道沖洗治療外耳道耵聹栓塞過程中非常重要,由于外耳道耵聹栓塞,患者耳痛、耳脹、耳癢、聽力下降,痛苦不堪。特別是小兒患者,對眼前的治療不了解,害怕操作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從而產生恐懼、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所以操作前必須與患者進行交談,針對患者不同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性格等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物,講明此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治療效果及操作的全過程,讓患者對治療有初步了解。同時還可以讓患者之間進行交流,讓已接受外耳道沖洗治療的患者介紹沖洗過程中的真實感受,這樣更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心理,讓患者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配合治療。
1.4.2 注意事項 ①操作前詢問病史,有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急性外耳道炎等不宜沖洗[1]。②沖洗時要隨時觀察患者的表情,詢問患者的感覺,有不適者及時停止沖洗。③沖洗時不可直接對著耵聹栓,以免沖入深部。④勿用強力直接對著鼓膜沖洗,以免損傷鼓膜。⑤沖洗時應掌握生理鹽水的溫度,不可過冷或過熱,以免刺激內耳,引起眩暈。若有外耳道皮膚損傷,應囑患者保持外耳道干燥,防止繼發感染,必要時可以局部應用抗生素溶液。天氣寒冷時,滴耳液可適當加溫。
1.4.3 預防 ①較小的耵聹,可用耵聹鉤輕輕取出。大的耵聹或小兒不合作者,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滴藥時患耳朝上,一手將耳廓往后上方牽拉,耳屏往前推,另一手將滴耳液5~6滴滴入耳道內。保持患耳朝上10 min,并輕輕按壓耳屏數次,使滴耳液充分與外耳道耵聹栓接觸,每日5~6次,連滴2~3 d。待耵聹被泡軟,粉碎后再用溫生理鹽水沖洗。②保持外耳道清潔,如有耵聹屑,感覺外耳道發癢,可用酒精棉簽輕輕擦拭,不但止癢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③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如果患者聽力下降,耳痛、耳癢等,最好到醫院檢查,特別是學齡期兒童,以免影響學習或失聰。游泳之前,也最好檢查一下,先把耵聹屑取出,以防進水后形成栓塞造成痛苦。發現孩子耳聾,要想到是否因外耳道耵聹栓塞引起。
664例患者,經外耳道沖洗處理后,均將耳道栓塞的耵聹清除干凈,無一例發生鼓膜和外耳道損傷。其中有2例發生輕度的眩暈,休息片刻后緩解。
總之,外耳道耵聹栓塞是耳鼻咽喉科門診多發病之一,應用耳道沖洗治療外耳道耵聹栓塞,老人和小孩都容易接受,操作簡單,損傷小,不會造成患者痛苦,是耳鼻咽喉科門診治療外耳道耵聹栓塞的有效方法。
[1]張連榮.臨床實用護理技術[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4:169-170.
[2]黃曉娟,黃英.耳道沖洗處理外耳道耵聹栓塞的護理體會[J].淮海醫藥,2009,27(4):362.
[3]周繼偉,肖利,黃茂華.耵聹栓塞的治療及護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6):F003.
[4]梁海烈.以眩暈為主的耵聹栓塞9例誤診分析[J].華夏醫藥,2006,19(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