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翠仙,陸映屹
(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101)
脊柱骨析是臨床常見脊柱疾患,需行手術治療以恢復脊柱解剖結構并重建脊柱穩定性。近年來隨著材料學、生物力學等研究及臨床應用的深入,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技術有了較大發展和改進,是目前治療胸腰椎骨折較常用的技術[1]。在脊柱骨折中,2個或者2個以上相鄰或非相鄰節段脊柱骨折和(或)脊柱骨折合并脫位,稱之為復雜脊柱骨折[2]。此類型骨折絕大多數由較大暴力所致,例如:高空墜落、交通事故傷等,較單純一個節段的脊柱骨折較易傷及脊髓,易發生顱腦、臟器等合并傷,護理不當易發生各種護理并發癥,例:壓瘡、脊髓損傷加重等。我科在1998~2004年共收治102例患者,經醫生積極治療和護士細致周到的護理,獲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102例患者。男62例,女40例;年齡24~67歲,平均32.3歲。致傷原因:墜落傷50例,交通事故傷36例,其他16例。脊柱骨折脫位44例,多節段脊柱骨折45例,二者皆有13例。腰椎脊髓損傷56例,胸椎34例,胸腰段12例。就診時神經功能評分按照FrankeL分級:A級22例,B級36例,C級30例,D級10例,E級4例。
70例 采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對其中48例有神經損傷者同時行椎板減壓;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同時前路減壓、植骨固定。全部病例均行后外側植骨融合,20例加椎體間植骨融合。
術后有52例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3年零2個月。FrankeL分級改善1級者26例,2級16例,3級8例,無改善2例。未發現遲發型神經障礙者。
1.4.1 術前護理
1.4.1.1 生命體征及意識的觀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給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視病情每小時或者每30分鐘測量1次,SpO2>90%,若血壓下降或者是血壓平穩但患者有煩燥的表現,應警惕有內臟損傷、休克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給予積極的處理,同時應嚴密觀察瞳孔、意識變化,預防顱腦損傷。
1.4.1.2 心理護理 患者受傷較突然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伴有神經的損傷,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應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對于截癱的患者盡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說“癱瘓”等字眼,以減少對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同時還應積極地向患者介紹同種疾病的治愈情況,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1.4.1.3 預防壓瘡 向患者講述絕對臥床休息的重要性,患者可采取平臥和側臥位交替,側臥時側臥45°即可。翻身時一定是2名護士進行,保持軸心位翻身,避免扭曲脊柱和傷椎,加重疼痛和脊髓損傷。每天用紅花酒精按摩尾骶、內外踝、足跟等骨突出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1.4.1.4 觀察脊髓神經功能 觀察并記錄損傷部位以下肢體感覺活動情況,為醫生治療提供依據。
1.4.1.5 盡早制訂出康復訓練計劃,早期預防關節僵直和肌肉萎縮。
1.4.2 術后護理
1.4.2.1 體位護理 術后平臥6 h以壓迫止血,有些固定牢靠未植骨的患者平臥4 h即可翻身,翻身時仍需保持軸心位翻身,側臥時盡量側臥90°。一方面能很好地預防壓瘡,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流傷口血液。
1.4.2.2 生命體征的觀察 術后24 h給心電監護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預防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導致的血壓下降。給低流量吸氧6~12 h,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
1.4.2.3 傷口及負壓引流管護理 傷口有滲血時應及時更換傷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妥善固定負壓引流管,保持負壓引流通暢,負壓球處于負壓狀態,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牽拉負壓引流管,引起傷口疼痛,當患者只能耐受側臥45°時,可用軟毛巾包裹負壓引流管靠傷口端,包一層即可,可減少負壓引流管對皮膚的刺激,增強患者舒適感。
1.4.2.4 呼吸道管理 術后鼓勵患者深呼吸及吹氣球預防肺不張。有痰液時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利于痰液咳出。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可給沐舒坦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高位胸椎骨折患者有可能損傷脊神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停止,應重點加強呼吸道管理[3]。
1.4.2.5 功能鍛煉 患者術后臥床6~8周以上,根據骨折恢復及植骨融合的情況在腰圍保護下逐步做起,適應后才能離床活動。對于無截癱的患者術后1 d即指導其在平臥時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在側臥位時做下肢的后伸練習,預防神經根粘連。同時還應積極進行股四頭肌收縮活動,踝關節伸屈活動等,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合并截癱的患者要被動進行關節活動、肌肉按摩、熱敷等,并注意觀察肢體的感覺活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康復訓練方法。
1.4.2.6 并發癥預防 ①預防腹脹及便秘。由于手術和創傷直接或間接地損傷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經,可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道癥狀[4]。應鼓勵患者多進食蔬菜、新鮮水果及含纖維素類食物,減少食生、冷、產氣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必要時可用番瀉葉或開塞露通便。對大便失禁的患者,給予高纖維飲食及足夠的水分,依患者習慣在某一餐前給輕瀉劑,每天固定時間訓練,避免患者3 d不解大便[5]。②預防泌尿系感染。在進行留置尿管和膀胱沖洗等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并鼓勵患者多喝水,我們采取早期夾閉導尿管的方法訓練膀胱收縮功能,每2~4小時定時放尿1次,當膀胱功能逐漸恢復時,告知患者尿急時再放尿。盡可能早期拔除導尿管,以減少感染幾率。
術后52例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3~4年。Frankel分級改善1級者26例,2級者16例,3級8例,無改善2例。未出現各種并發癥。
復雜胸、腰椎骨折創傷較重,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很大的打擊,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易產生激動、恐懼等心理,護士應高度重視,早期進行心理疏導。嚴密觀察有無顱腦、內臟損傷等合并傷的存在。術后積極預防壓瘡、肺部感染、神經根粘連、肌肉萎縮、關節僵直等護理并發癥是患者安全和早日康復必不可少的條件。
[1]楊學軍,霍洪軍,肖宇龍,等.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聯合同種異體骨移植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9,23(5):521.
[2]解京明,張穎,王大興,等.胸腰椎復雜脊柱骨折的外科策略[J].創傷外科雜志,2006,27(3):215.
[3]李中梅.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經后路椎弓根內固定術后護理[J].中外醫療,2008,10(10):58.
[4]何藝嬌,沈麗濱.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術后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5):587.
[5]匙靜麗,朱紹鳳,朱春艷.胸腰椎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吉林醫學,2009,30(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