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碧玉
(東莞市洪梅醫院護理部,廣東東莞 52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和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導致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的缺血。其是威脅人類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死率達12%以上,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1]。臨床主要表現為胸骨后持續性劇烈疼痛以及心肌損傷。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PCI可迅速恢復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相關動脈的再灌注,減少梗死面積,保護心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近期和遠期預后,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治療效果好的優點[2]。同時早期診斷,積極搶救,有效護理也是救治成功的關鍵。現將我科2007年12月~2009年9月共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診介入中配合護理干預的情況總結如下:
本組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選自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9月期間收入院病例中,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95歲,平均年齡(58.5±12.7)歲,多以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入院。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0例,下壁梗死60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20例,前間壁梗死25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25例,心衰15例。治療方法均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治療。
1.2.1 早期護理 首先根據癥狀急做12導連心電圖,并及時實施心電連續監護、監測動態變化,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心律及呼吸的變化,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持續供氧,絕對臥床休息,備好除顫儀及急救藥品以及氣管插管,積極主動配合搶救。
1.2.2 術前準備 對患者采用心電監護儀連續監護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感,及時發現心律、心率的變化,并將變化的心電圖錄下,標明時間,保留靜脈通道,備齊搶救藥物及儀器,放于床邊,盡快協助醫生采取有效措施。患者發病時露出焦慮、恐懼是一種應激產生的情緒反應。在搶救時,要動作敏捷,輕、穩、準、快,穩定患者情緒,主動關心患者的起居及做好生活護理。在解釋和安慰患者時,絕不能由于自己的負性心理狀態影響患者的情緒,要舉止大方,言語得體,待患者滿腔熱忱,使其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從而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杜絕在患者面前傳達有關家庭、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以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1.2.3 術中護理 ①由于心肌大面積梗死,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輸出量減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損傷,血管擴張藥及合并出血均可發生低血壓,因此應嚴密觀察血壓的變化,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如果出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心率緩慢等,應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有效的搶救。②進行心電監測。大部分患者都有心律失常,多發生在起病1~2 d,常常發生于24 h之內,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見。為此護士必須熟悉患者心電圖變化及正確識別各種心律失常圖形。對患者采用心電監護儀監護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及時發現心律、心率的變化及心律失常的發生,并將變化的心電圖情況及時通知醫生。③鼻導管給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療中重要措施,可以提高血氧飽和度,緩解心絞痛,減少心律失常,早期吸氧可控制梗死面積的擴大。本組患者用鼻導管持續高流量吸氧3~5 d,以后間歇吸氧,流量為1~2 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療中的重要措施,早期足量的吸氧可阻止梗死面積的擴大。如果出現左心衰竭,可采用乙醇濕化或加壓給氧。注意保持管道通暢并定時更換。
1.2.4 術后干預 飲食以必要的熱量和高營養、易消化、低鈉、低脂肪食物為宜,并應少食多餐,尤其不宜飽餐,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患者發病的第1周內病情最不穩定,易出現并發癥,故應絕對臥床休息,謝絕探視,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心肌耗氧量。如患者情況穩定,無并發癥,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動,第3~4周幫助患者逐步離床站立和室內緩步走動。同時本組患者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發生率較高。可給予緩瀉劑口服,如麻仁丸等,必要時給予開塞露。排便時,囑其避免過度用力或屏氣,以免引起猝死。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有計劃地使患者了解該病的醫療知識,教給患者相應的健康知識,即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復發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規律,有利于配合治療,防止或減少誘發因素及并發癥,盡快恢復和促進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例如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
本組125例均順利完成冠狀動脈造影術,成功率為100%,每例患者置入1~2個支架,梗死相關動脈再通血流均達到Ⅲ級水平。
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凡是各種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誘發冠狀動脈痙攣的體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使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發病有增加趨勢。從病理、生理角度看,急性冠狀動脈閉塞是由于破裂繼發血栓而引起,成功的PCI治療能使梗死的冠狀動脈再通暢,拯救壞死心肌,為治療而贏得時間,且方法簡便、易行,費用低易推廣[3-4]。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并發癥多。護理是直接關系到其存活的可能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對本組125例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筆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重點做好控制活動,緩解疼痛,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配合治療,合理給予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做好出院指導等多個環節的護理,明顯提高治愈率、好轉率,降低病死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5]。在預防中,首先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戒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心情舒暢。為此在治療的過程中,護士應嚴守于床位,患者突發變化,往往先由護士發現。因此護士應做好監護,通過重點觀察胸痛、心電圖、心肌酶、心律、心率變化,及早發現溶栓的不良反應及出現的并發癥,及早準確地用藥治療,通過嚴密監護及并發癥的發現、處理,再通指標的觀察等,對心肌梗死的治療預防都極為重要[6]。飲食結構應合理調配,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積極控制危險因素,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一步發展,減少再梗死與猝死的易患因素。本組125例患者早期PCI治療,后經密切觀察病情與合理的監測護理,使本組病例取得較好療效。
總之,應用護理程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干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正體現了運用科學方法改善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1]艾莉莉.急性心肌梗死階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07,28(3):367.
[2]聶振明,孟昭全.實用危重病監護與急救[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233-234.
[3]王兵,鄧學華,孟霜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的術中配合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06,8(8):44-45.
[4]冷紅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8):44-45.
[5]姜桂艷,田鳳華,趙金艷,等.護理流程在縮短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干預術前準備時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25-26.
[6]朱玉潔.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5,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