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玲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
乙型肝炎仍是目前最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僅慢性HBV感染即影響著全球約5%人口的健康,HBV感染是肝硬化、終末期肝病及原發性肝癌的主要病因[1]。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最關鍵的治療方法,持續抑制或清除HBV可改善肝臟炎癥及纖維化,降低HBV相關并發癥。干擾素是目前被批準治療HBV的藥物中僅有的具有雙重作用機制的藥物,即同時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病毒作用。具有療程固定、不產生病毒耐藥、HBeAg和HBsAg血清轉換率高且應答持久等優點。應用干擾素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后可以改善肝臟組織學,顯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率,最終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干擾素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加之有些患者對疾病及藥物知識不了解,導致治療依從性差,甚至擅自停藥,中斷治療。我院消化內科自2005年開始對應用干擾素治療的患者實施了系統的用藥教育指導,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2005年4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應用干擾素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平均(33.8±7.9)歲,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排除肝硬化,無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和嚴重心臟病。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180 μg,每周1次,治療1年。
1.2.1 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疾病知識、用藥知識學習,掌握教育指導內容,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集中培訓,不定時提問、考核,使每位護理人員都熟練掌握指導內容。
1.2.2 統一制訂教育指導內容 教育指導內容主要包括應用干擾素的適應證、干擾素的藥物特點,應用干擾素的注意事項等,將其打印成冊。在醫生確定開始讓患者應用干擾素治療前將宣傳冊發放給患者,并由護理人員講解和指導患者閱讀。
1.2.3 個別指導和集體教育 對住院患者采取個體化的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別指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對出院患者在每周一次用藥的時間給予個別指導,每1~2個月集中指導一次,請專科醫生參與,了解患者用藥后感受,指導患者休息、飲食,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患者之間可以交流用藥感受,請治療效果好的患者介紹經驗,幫助大家建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集中教育指導時發放測試問卷,對患者未掌握的內容給予重復宣教,直至掌握程度達標。
1.2.4 建立干擾素用藥監測和隨訪記錄表 將所有正在應用干擾素治療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姓名、年齡、工作單位、家庭住址、手機號碼以及開始和停用干擾素的時間,每次監測和隨訪的結果均記錄在表,由專人專管。如患者未復查或有漏用藥的現象,通過電話督促患者按時來院用藥、監測。
1.3.1 用藥前 用藥前必須征得患者同意,讓患者知道干擾素的適用治療對象。醫生是根據患者HBV、DNA、ALT水平,肝臟炎癥程度及HBV基因型等因素來選擇適宜的患者進行治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不應使用干擾素治療,干擾素主要用于年輕且沒有其他合并癥(如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讓患者明確自己是否需要應用這種藥,從而充分理解干擾素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保持良好的用藥依從性。告知患者干擾素治療乙肝療程至少1年,而且藥品價格昂貴,總費用高,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樹立長期抗病毒治療的信念。
對于大多數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類流感樣癥狀、發熱、寒戰、頭痛、肌痛、脫發以及精神損害等,同時還可能有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特別是第一次用藥,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寒戰、高熱,一般不須特殊處理自行消退,告知患者,使其有思想準備,避免到時候驚慌。大部分患者反應不嚴重,個體能夠耐受。有個別患者因反應嚴重而不得不中止治療,所以接受干擾素治療的患者應當嚴密監測不良反應。相比于普通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具有療效高及不良反應少等優點[3],因此,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要有正確認識,既不能輕視,也不要過分緊張。
1.3.2 用藥中 囑患者養成按時用藥的習慣,按自己的生活安排固定一個合適的時間來院注射干擾素。如有特殊情況,第2天及時補上,以后照常應用。結束療程必須得到醫生的許可,切勿擅自停藥。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肝功能,包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病毒學標志包括乙肝五項、乙肝病毒DNA定量。治療開始前測定基線水平,治療開始后每月1次,連續3次,以后隨病情改善可每3個月1次,根據病情還需監測白細胞、血小板、血清肌酐等;注意觀察患者用藥過程中的臨床表現和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不良反應處理。
1.3.3 停藥后 停藥一定要有醫生的醫囑,停藥后還須定期監測和隨訪。停藥前3個月每月1次,以后每3~6個月1次監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乙肝五項、乙肝病毒DNA定量,監測和隨訪至少1年。如病情有反復要及時就醫。
對患者均實施了系統的用藥指導后,34例患者中31例完成療程,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其中1例因嚴重不良反應改用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2例因經濟原因停止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長,根治難,而且是肝硬化、終末期肝病及原發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但應用干擾素治療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價格昂貴,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經過對應用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實施系統的教育指導,向患者充分履行告知義務,認識到用藥的必要性、重要性,建立戰勝疾病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定期監測,保障了用藥安全,達到了阻止慢性肝炎至終末期肝病的進展,降低了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實施臨床用藥的教育指導,能幫助患者掌握知識,建立健康行為,樹立信念,提高用藥依從性,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是作為現代護士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1]任紅.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熱點和難點[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9,10(17):721.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3]湯偉亮,謝青.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擾素治療[J].中華肝臟雜志,2009,10(17):726-728.
[4]蘇玉珍,陳文娜.慢性乙型肝炎利用干擾素治療的臨床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9):105,110.
[5]林建英.影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8,15(2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