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昆明市兒童福利院門診部,云南昆明 650224)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癲癇癥的臨床表現為突然的、短暫的腦功能異常,如意識障礙、肢體或全身抽搐,經常反復發作。該癥發病率較高,具有自發性、反復性、發作性與陣發性四個特點。根據國內初步調查,小兒患病率為成人的10~15倍[1],并且50%的成人癲癇患者是由小兒患病引起的,所以癲癇的防治要從小兒開始。根據統計,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共診治癲癇患兒167例,經過長期合理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在治療過程中反映出癲癇患兒的治療效果與家長的配合密切相關,所以指導家長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家庭護理,對癲癇患兒順利完成治療是十分重要的。現報道如下:
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出現癲癇者共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齡4個月~16歲,平均3~6歲。其中,癲癇大發作120例,小發作20例,局限性發作27例。全部做保守治療。
單劑苯巴比妥是一般癲癇治療的首選藥物,藥物劑量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至能控制發作,劑量應根據發作類型及年齡,一般為3~5 mg/(kg·d)。如一種藥物使用足夠劑量和時間后仍無效,再考慮換藥或聯合用藥。治療時間與發作類型、患者的年齡有關。大發作完全控制3~5年、小發作1~2年后才考慮減量,停藥時間都要1~5年。調整用藥需要參考臨床癥狀和腦電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
1.3.1 健康教育 在癲癇的治療中,對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院通過開展家長培訓班以及月培訓、月總結的形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家長進行癲癇治療可行性、長期性及重要性的教育,使之了解有關癲癇的病癥特點、治療護理知識,認真配合實施治療措施。
1.3.2 心理護理 對癲癇的治療目的不僅要控制患兒的發作,也要盡可能使其恢復正常的生活。癲癇患兒由于長期反復發作,易出現悲觀、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障礙,并且敏感固執,對治療缺乏信心。對此,心理護理所起的作用,有時比藥物治療更重要。所以醫護人員應根據患兒的這些心理特點,讓家長關心體貼患兒,多與之交流,對患兒心理行為進行正確的評估,有針對性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行為的干預,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和集體活動,增強自信心和獨立生活能力。我院在兒童癲癇非發作期開展了積極的康復訓練,由專門的康復師指導家庭進行訓練。患兒在訓練3個月以后,運動功能及認知能力均有提高,這樣有效增強了家長配合治療的信心。
1.3.3 癲癇發作時的家庭護理與急救指導 指導家長了解疾病的變化和觀察癲癇發作的先兆癥狀。如果出現前驅癥狀,立即采取安全保護措施,迅速將患兒平臥于安靜舒適的床上,頭側向一邊,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及痰液,防止嘔吐誤吸。準備好自制的牙墊發作時盡快將其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防止舌唇咬傷,同時松開衣領腰帶。抽搐發作時,由于肢體和軀干肌肉劇烈抽搐可產生四肢或脊柱的骨折或脫位,因此抽搐時不要強壓肢體,以防骨折及脫臼,家長要保護患者至清醒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墜床。教會家長觀察注意發作全過程,觀察發作部位、發作時間、持續時間及發作時癥狀表現(抽搐開始部位向哪一側擴展、肢體有無癱瘓,對診斷有很大價值),觀察意識,有無大小便失禁、瞳孔變化和發作后的情況。和醫護人員保持聯系,如有缺氧現象應立即送醫院給氧氣吸入。大發作時立即給抗癲癇藥物。如:苯巴比妥鈉、安定等肌內注射。持續抽搐者給靜脈注射安定等。
1.3.4 癲癇患兒日常生活護理指導 發作得到控制或明顯減少以后,合理安排患兒生活,允許入學和戶外活動,但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和避免疲勞,禁止經常發作患者單獨游泳和攀高、外出。日常飲食應合理搭配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保持空氣新鮮、適宜溫濕度的生活環境,避免發熱感冒,若有發生應及時處理。培養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使癲癇發作加重加頻的誘因,如飲食過量、飲水過多、過疲勞、情緒波動、思想壓力、睡眠減少、便秘、特殊的理化刺激(如紅光、刺激的顏色、突然意外的響聲驚嚇)等等應設法避免。如有先兆,應立即臥床休息,防止意外。
1.3.5 用藥指導 對癲痛的治療首先是確診診斷,再就是根據癲癇患者發作類型合理選擇用藥,嚴密觀察藥物治療時的反應,注意藥物的不同用法,給患兒長期、規律、個體化治療。嚴格掌握停藥時機及方法,不可任意減量、停藥或間斷不規則服藥,以防引起持續狀態發生[2]。癲癇患者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治療,堅持服藥。有些藥對肝腎功能有損害,應定期查肝腎功能,必要時復查腦電圖,及時調整用藥。另外,告知家長常用藥物的不良反應多發生于開始用藥或加量時,與血藥濃度有關,多數不良反應為短暫的,避免家長和患兒不必要的恐慌。指導長期監控嚴密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教給家庭減少不良反應的方法,如進食時服藥可減少惡心反應。嚴重的特異反應,如服用卡馬西平患兒出現大面積皮疹等,應立即與醫護人員聯系,調整用藥。
本期癲癇患兒治療完全控制4例,好轉142例,無效21例,有效率為87%。統計顯示大發作的治療效果最為明顯,簡單部分性發作次之,而繼發性癲癇療效最差。
癲癇是一種常見慢性可治性疾病,嬰幼兒期發病多見,對小兒精神、智力發育影響較大。癲癇病程長者其認知損害較嚴重,發病年齡越輕,認知損害越嚴重,癲癇發作頻數越多,智能損害越嚴重[3-5]。小兒癲癇的預后與病因、發作類型、發作年齡、發作頻率和治療有關,早診斷、早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和預防難治性癲癇。要想取得治療成功,家長及患兒的配合很重要,只要加強患兒家庭護理指導,使家長及患兒充滿信心,堅持長期合理用藥,合理安排患兒生活,避免引起發作的誘因,就能有效治療甚至完全治愈患兒,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1]廖開紅,孫道開.癲癇基因定位研究的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6,11(3):173-175.
[2]王蘇琴.癲癇患者用藥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4):2456.
[3]陳甚愔,林海峰,陳文榮,等.抗癲癇藥物對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影響的研究[J].中外醫療雜志,2009,24(8):7-9.
[4]楊封慧,沈玥,王海英.癲癇伴認知功能障礙忠者的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6):114-115.
[5]何新亞.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臨床搶救與護理1例[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