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永坤
(保定市第三醫院,河北保定 071000)
醫院感染管理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技術及免疫抑制劑等的應用,使醫院感染率居高不下。國外報道醫院感染率為3%~17%。我國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率在5%~18%之間,平均約為9.7%,按此估算,我國每年有500萬患者發生醫院感染[1]。其中工勤人員的衛生保潔也是引起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徑,由于其工作不規范造成醫院內環境、用品污染,甚至通過工勤人員的手引起醫院感染。因此,有效地干預管理,降低工勤人員造成的醫院感染隱患率,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我院工勤人員上崗前多數進行了崗前培訓,但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勞動技能,對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不夠,主要原因為由保潔服務公司對工勤人員進行管理,再加上工勤人員隊伍不穩定,員工年齡較大、待遇低。另外,在醫院等級觀念氛圍的陰影下,造成了調動頻繁,穩定性差,對集中崗前培訓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醫院管理者認為醫院感染控制是只花錢不產效益的工作,為了生存要控制成本支出,只要不出事,投入慢慢來;工勤人員認為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與醫護人員的事,與自己無關;保潔公司認為按規范進行保潔消毒要求太高,成本大。醫院和保潔公司對預防醫院感染的經費支持比較有限,許多設備、職工保障設施不能到位。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范圍較廣的工作,同時需要多部門的合作、全體醫務人員和工勤人員的共同參與。有些保潔工勤人員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而是隨意配制,表現為不用量器,隨意添加,濃度過高或過低,甚至測不到消毒劑的濃度,達不到消毒的目的,消毒劑不按規定時間更換。消毒時間達不到要求,或容器外無時間標示,易致混淆;有些物品在消毒或滅菌后又被再次污染,不用含氯消毒劑的濃度試紙來監測,沒有具體人員對其進行監督、指導管理。
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形成較小的粒子長時間漂浮,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間的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水痘、帶狀皰疹等。其次,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造成間接污染。工勤人員缺乏防護意識,認為工作無危害性;工作時不戴口罩;接觸醫療廢物時未戴手套;針刺傷后無處理措施;自我防護意識很差,這不僅對自身健康造成了危害,而且還成為醫院感染的一大傳播途徑。
為使醫院感染控制筑成一道堅固的長城,加強保潔公司的管理,提高工勤人員的待遇,提高工勤人員的素質,做好人力、物力、財力的合理安排,由專職人員對其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持續、長效的培訓。以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層次教育、培訓與考核,從而增強員工對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認識,明確他們在感染控制中所承擔的責任,使其自覺履行職責。只有人人了解預防醫院感染的重大意義、具體要求和實施方法,才能使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計劃和措施變為群眾的行動,才能切實控制或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2]。
要提高對醫院感染的控制,不僅管理程序、制度要完善,隔離措施要落實,而且監控手段要到位。因此,只有將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結合起來,醫院感染控制才有可能得以實現。從病房分區管理,病室、辦公室、換藥室、衛生間等拖把分區使用,到患者排泄物的處理、垃圾的分類處理,標準預防、洗手方法,安全處理銳器的標準原則,一般生活用品的保潔消毒、消毒劑稀釋換算法等內容,制訂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便于臨床操作。病區護士長負責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2.2.1 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 重點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由專人負責收集運送工作。對工勤人員進行分類收集運送、處置過程中的安全防護知識及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的緊急處理措施進行演練考核。不定期地檢查全院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置、登記等情況,發現違規現象及時與相關科室溝通改正,避免由醫療廢物引起醫院感染的發生。
2.2.2 嚴格執行洗手制度 醫院感染病原體傳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曾有報道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或污物后未洗手的帶菌率為100%[3]。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傳播醫院感染的罪魁禍首。調查顯示,掌握洗手指征的工勤人員為16%,掌握正確洗手方法的人數為0[4]。要求六步洗手法人人掌握,并掛貼在洗手池的上方起到警示作用。標準預防的觀點既強調疾病從患者傳至醫務人員,也強調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患者的雙向防護。因此,教育工勤人員在工作前后均應洗手,且在接觸傳染性患者及污物后應進行手消毒。
2.2.3 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良好的室內環境能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有利于醫護質量的提高。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同時還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保潔人員清楚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及意義,清潔工作按區域進行,工作內容不交叉,保潔工具不能混放混用。如掃地、擦拭床邊框、門把手、走廊扶手等不能同時進行,抹布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病房內打掃衛生特別是干式清掃很容易造成灰塵播散形成微生物污染;濕式清掃可由污染嚴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擴散。拖把分池清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凈進行消毒并晾干,拖把不晾干不準隔天再用。地面擦拭應用拖把對地面進行有序擦拭,做到每個房間擦拭后進行涮洗,并做到換水,不準用一桶水多次涮洗。拖地的順序應由污染較小的地方到污染較大的地方;如果地面被血液、嘔吐物、排泄物等污染時,先用1 000 mg/L 84消毒液適量倒在污染的地面上30 min再用拖把拖干凈。規范工作程序,每天每項工作都有時間表,工作考核以“步驟、流程、消毒隔離要求標準”等為準繩,并與獎金掛鉤。
加強防護意識,工作中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觸摸污物時戴手套,禁止觸摸污物后不洗手接觸潔凈物品、環境和個人用物品。戴手套是防止血液、體液等物質接觸操作者的有效隔離措施,在接觸有潛在性血液、體液等污染時,工勤人員戴手套的只有22%[4]。因此,應強調戴手套。不僅如此,在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還應戴口罩,有條件者要戴眼罩,特別是外科、手術室、檢驗科的工勤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等體液污染嚴重的醫療垃圾,應重視隔離措施保護,進行有針對性的疫苗免疫。對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給予預防性用藥,并及時上報。
[1]劉宏麗.當前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07,9(4):352-353.
[2]楊柳.護理人員的感染管理與自我防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7):724-725.
[3]李愛菊,馬麗瓊,胡曉燕.提高清潔衛生人員的清毒滅菌意識 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8):886.
[4]許同梅.醫院工勤人員標準預防知識和行為的調查及對策[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