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維慶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廣東江門 529000)
卡氏肺囊蟲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囊蟲引起的一種急性肺炎,常見并發于免疫力嚴重低下者。本病臨床起病隱匿,發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0%,早期及時正確的診斷和預防尤為關鍵[1]。本院2001~2008年診治了9例該病患者,診療效果好,本文分析如下:
入選本院自2001~2008年診斷為卡氏肺囊蟲肺炎的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合并原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者4人,占44.4%,合并原發晚期惡性腫瘤4例,占44.4%,合并原發重度肺部感染1例,占11.1%。其中男6例,女3例。年齡14~48歲,平均38.5歲。
所有患者早期表現為非特異性的發熱、全身酸痛、乏力、厭食、腹脹等,隨后約在數日內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及全身輕度發紺等。其中2例最終合并嚴重的呼吸系統感染,病情危重,雖然經合理診治,仍然進展為呼吸衰竭。另外7例病例病情不重,經過積極治療5~8 d后,病情好轉,0.5~1.0個月完全治愈。入選的所有病例病程早期肺部聽診正常,病程中晚期肺部聽診可聞及干濕性啰音。
1.3.1 血常規、血氣分析結果 其中2例患者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所有患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正常。所有患者血氣分析都顯示為低氧血癥,其中7例患者氧分壓<60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患者肺泡氣-動脈血氧分壓差增大,肺總氣量、肺活量均減少。
1.3.2 胸片及胸部CT表現 其中6例患者胸片顯示肺部呈間質性肺炎改變,其中肺門周圍和下肺后基底段網織結節狀浸潤,后期發展為整個肺部彌漫性實變。伴有混合感染者胸部平片上表現為混合性實變影,病情好轉后有肺纖維化。其中5例CT表現為肺部多發毛玻璃樣變,該區有肺血管影。2例表現為肺泡實變影。
1.3.3 病原體檢測 所有入選患者經3次以上痰涂片都未找到病原體,因此對入選患者進行了肺泡灌洗液離心涂片、纖維鏡肺活檢、痰標本PCR法檢測卡氏肺囊蟲病原體。2例行肺泡灌洗,灌洗液離心涂片為陽性,可確診;5例經纖維支氣管鏡行肺活檢,檢查見卡氏肺囊蟲孢子確診;2例行痰標本PCR法檢測出卡氏肺囊蟲病原體。確診病例中有1例合并巨細胞病毒感染,1例合并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
所有入選患者均實施以下綜合治療措施:臥床休息、病房隔離、加強呼吸道護理(保持氣道濕化和呼吸道通暢)、吸氧、定時翻身叩背、吸痰、加強營養、堿化尿液,大量利尿,及時調整和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其中4例嚴重患者予呼吸機輔助呼吸,采用呼氣末正壓通氣模式。動態觀察血常規、血氣分析、血生化及X光胸片變化等。9例患者均首先采用復方磺胺甲唑治療,其中SMZ 60~70 mg/(kg·d),TMP 12~14 mg/(kg·d),分2~4次給藥,療程為2~3周口服治療。合并其他感染的3例協同其他藥物抗菌、抗病毒及抗真菌治療。
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確診后即與其他患者分開。出現肺部感染懷疑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在未確診前均預防性使用復方磺胺甲唑,每日1片(TMP 80 mg+SMZ 160 mg),口服,同時積極明確診斷,2例不能耐受TMP/SMZ者使用氨苯砜100 mg/d替代。
診斷方法中痰涂片檢出率為0,肺泡灌洗液檢出率為22.2%,纖支鏡肺活檢檢出率為55.6%,行PCR法確診2例,占22.2%。胸片雙肺呈間質性肺炎表現者占66.7%,CT表現為肺部多發毛玻璃樣者占55.6%,表現為肺泡實變影者占33.3%。所有患者的治療和預防中使用復方磺胺甲 唑(TMP/SMZ)的效果良好和肯定。9例患者中除2例因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繼發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7例入選患者均治愈,呼吸功能正常。應用TMP/SMZ,1例患者發病時血肌酐一度升高,病情控制后減少TMP/SMZ用量,復查腎功能恢復正常。治愈的7例患者治療1~2個月后復查胸部CT顯示雙肺病變吸收,0.5~1.0年復診無卡氏肺囊蟲肺炎復發。
卡氏肺囊蟲肺炎是一種機會性感染,肺囊蟲病原體潛伏寄生在肺泡內,黏附聚居于肺泡上皮上,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出現卡氏肺囊蟲肺炎[2]。常常發病初期不易被覺察,但病情惡化快,若不能做到早期診治,死亡率很高,因此,該病應必須早期明確診斷,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卡氏肺囊蟲病早期表現為低熱、呼吸困難、干咳或咳痰,肺部聞及啰音等非特異性肺部病變表現,如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應警惕卡氏肺囊蟲病。如果疑診為卡氏肺囊蟲肺炎,應及時通過痰涂片、痰標本PCR法、肺泡灌洗液離心涂片、纖維鏡肺活檢等方法檢測卡氏肺囊蟲病原體,并盡早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表現、血常規、血氣分析、胸片及胸部CT的特異性不高,確診有賴于病原體及其相關產物的檢出[3]。行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肺組織活檢,既可了解肺部病變,又可提高病原體的檢出率,應在病情較輕的發病早期進行支纖鏡活檢,患者病程的中晚期往往病情較重,難于耐受支纖鏡活檢的打擊。早期痰液檢查往往難得到陽性結果,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離心后檢出率低,使用PCR檢測病原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以微量、快速、準確為特征的PCR檢測方法用于PCP的診斷應用前景樂觀[4]。PCP患者的胸部X線表現常可見在肺門周圍下肺后段網狀或網織結節狀浸潤病變,后發展為整個肺部彌漫性實變。如果合并其他致病原的混合感染,在胸部平片上表現為混合性實變影。X線胸片可比較充分地反映病變的特點,可提示PCP的存在,簡單便宜,應作為首選檢查方法。臨床應主要與細菌性肺炎、霉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感染鑒別。CT檢查主要表現為肺部多發毛玻璃樣不透明區伴有肺血管影,或晚期表現為肺泡實變影或肺小葉間隔增厚。CT觀察可更進一步幫助對PCP病理改變的理解,尤其高分辨率掃描能夠更好地觀察肺小葉、小葉間隔及支氣管的改變[5~6]。
卡氏肺囊蟲病原體通過空氣傳播,亞臨床感染普遍存在,多數人為卡氏肺囊蟲病原體攜帶者,發病與潛伏感染的重新激活有關,再感染和潛在感染的激活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7]。T淋巴細胞功能抑制的患者尤其容易感染卡氏肺囊蟲,所以一旦確診或懷疑感染卡氏肺囊蟲,應積極給予藥物治療。高危人群可通過定期給予抗生素來預防肺囊蟲肺炎[8]。復方磺胺甲唑價格便宜,服用方便,服用該藥后,入選患者有7例治愈,治愈率高達77.8%,可見該藥治療卡氏肺囊蟲肺炎效果好,本文與有關的研究結果一致。推薦復方磺胺甲唑作為治療卡氏肺囊蟲肺炎的首選藥物。服用復方磺胺甲唑可引起泌尿系損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神經系統反應等副作用,故服用的同時需加強利尿、堿化尿液以減輕副作用,用藥要遵循個體化原則,不能片面要求足量治療。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容易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治療該病的同時應注意對其他感染控制的全面治療。
[1]Bellamy R.Pneumocystis pneumoma inpeople with HIV[J].Clin Evid,2005,(13):854-868.
[2]Peterson JC,Cushion MT,Pneumocystis:not just pneumonia[J].Curt Opin Microbiol,2005,8(4):393-398.
[3]Turner D,Schwarz Y,YustⅠ.Induced sputum for diagnosing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in HIV patients:new data,new issues[J].Eur Respir J,2003,21(2):204-208.
[4]Durand-JolyⅠ,Chabe M,Soula F,et a1.Molecular diagnosis of pneumocystis pneumonia[J].FEMSImmunol Med Microbiol,2005,45(3):405-410.
[5]Tarver RD,Teague SD,Heitkamp DE,et al.Rad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ma[J].Radiol Clin North Am,2005,43(3):497-512.
[6]Kuhlman JE.Pneumoeystic infection:The radiologists perspective[J].Radiology,1996,198:623-625.
[7]吳式秀,林錫芳.卡氏肺囊蟲肺炎臨床診治的初步體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10):590-592.
[8]Thomas CF Jr,Limper AH.Pneumocystis pneumonia[J].N Engl JMed,2004,350(24):2487-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