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華 ,石 青 ,李 敏
(1.大連市第四人民醫院心內科,遼寧大連 116031;2大連市第四人民醫院檔案室,遼寧大連 116031)
胺碘酮是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對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主要為心房顫動,其次為房撲,陣發性室上速、房速等)都有比較好的療效[1]。為了進一步了解其應用現狀與安全性,以便指導實際工作,規范用藥,特做如下回顧性分析:
研究樣本來源于2005年8月~2009年10月在大連市第四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的靜脈應用胺碘酮的全部患者,共156例。
通過檢索患者年齡、基礎疾病、心功能級別、心律失常的性質及胺碘酮的使用情況,包括首次負荷劑量、維持劑量、用藥時間、是否合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及不良反應等數據,做詳細摘錄和細致的統計分析。
心律失常性質定義:單一心律失常的直接作記錄;同時發生多種心律失常時記錄最主要的類型,如心房顫動伴室早、房早的,只記錄心房顫動;如室顫、室速伴室早、心房顫動的,只記錄室顫、室速。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作描述性統計分析,計算出其總和、均數和標準差,數據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
2.1.1 性別與年齡的分布情況:男96例 (61.5%)、女60例(38.5%);年齡 44~86(57.2±16.7)歲。
2.1.2 基礎疾病的分布情況:冠心病76例(48.7%),高血壓病36例(23.1%),瓣膜性心臟病35例(22.4%),先天性心臟病2例(1.3%),病態竇房結綜合征2例(1.3%),擴張型心肌病2例(1.3%),未發現有器質性心臟病的3例(1.9%)。
心功能(NYHA)分級:I級的 8 例(5.1%),Ⅱ級的 38例(56.4%),Ⅲ級的 45例(占 28.8%),Ⅳ級的 15例(9.6%)。
2.1.3 心律失常的分布情況:室上性心律失常有118例(75.6%),其中心房顫動的105例 (67.3%),房撲的8例(5.1%),陣發性室上速的5例(3.2%);室性心律失常有38例(24.4%),其中室速的 28例 (17.9%),室顫的 10例(6.4%)。
單純使用負荷劑量的有39例(25%),單純使用維持劑量的有45例(28.8%),使用負荷劑量隨即維持劑量的有72例(46.2%)。負荷劑量的應用情況:共111例 (71.2%),劑量100~300(137.6±52.7) mg;應用方法為 20 ml 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稀釋胺碘酮,通過外周靜脈15~20 min靜注,或用微量輸液泵30 min內快速滴注。維持劑量的應用情況:合共117例(75.0%),劑量 0.2~1.0(0.56±0.28)mg/min。 第 1 個 24 h,總劑量 350~1150(875.4±124.5)mg。靜脈維持時間≥24 h 的計87例(55.8%),≥48 h 的計 6 例(3.8%),平均為(28.7±17.9)h。
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的有13例(8.3%),與利多卡因合用的有11例(7.1%),與ARB合用的有26例(16.7%)。
心動過緩1例,低血壓1例,但其癥狀、體征均較輕,停藥后即自行恢復;靜脈炎2例,停藥后改為較大靜脈應用,未再發生。
從實際統計的結果來看,胺碘酮主要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器質性心臟病的心律失常患者;而且用于心房顫動轉律的占大部分,這與心房顫動的發病率高有關;其次為室速與室顫;再次為房撲與陣發性室上速,房撲多與心房顫動并發,并且其心室率比較難以控制;陣發性室上速因胺碘酮不是首選,所以應用較少。這與2008年公布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1]基本相符。
從藥物的劑量方面來看,我院的應用劑量一般偏小,尤其是針對心房顫動的病例,負荷劑量及維持劑量均小于指南推薦量,但轉律效果好,有效率達75.6%;室速室顫病例則按照指南用藥。
從適應證選擇上看,胺碘酮還可用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臟性猝死高危且無條件置入ICD者一級預防,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及圍手術房顫防治者的首選抗心律失常藥物;ICD輔助藥物治療時常與β受體阻滯劑合并應用[1-3]。我院在這些方面的應用還比較保守,今后工作中需進一步積累經驗。
從合并用藥上面來看,胺碘酮與β受體阻滯劑的合用在頑固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中可起到明顯的協同作用[1-2];有資料顯示,二者的合用率達到73.1%[2],安全性是比較高的,我院與β受體阻滯劑的合用多用于室速、室顫的病例,比例相對較低。有報道合用ARB對心房顫動的患者維持竇律有一定的幫助[4-5],我院對于心房顫動的高血壓患者,如無禁忌證,首選ARB來降壓。
我院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次數少,且反應輕,與用量偏小、用藥時間偏短有一定的關系。大多數不良反應經停藥或減量等措施可以逆轉;而嚴重反應則多與用藥時間長、負荷劑量大有關[1]。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病程、心律失常類型及個體反應等酌情用藥很重要[1]。
總之,胺碘酮是目前適應證最廣泛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但治療反應的個體差異性大,在臨床實踐中,應結合指南規范合理用藥,使患者獲得更大受益的同時,盡量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1]蔣文平.胺碘酮抗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769-774.
[2]黃興福,楊艷敏,朱俊,等.靜脈胺碘酮在1214例住院患者的治療現狀分析[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8,(12):42-45.
[3]孫小力.胺碘酮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0):142.
[4]梁紅生,杜劍峰,李康福.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防止房顫復發的回顧分析[J].河北醫學,2006,(9):175-176.
[5]杜福環.秦寶龍心房纖顫乙胺碘呋酮復律38例報告[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