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凱,朱愛民,廖承杰,齊玉春
(1.遼寧省人民醫院骨科,遼寧沈陽 110016;2.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職工醫院,遼寧沈陽 110035)
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損傷是膝關節最常見的韌帶損傷。我院于2006年6月~2009年2月對28例老年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股骨髁止點處斷裂患者采用DePuy Mitek GⅡ錨釘縫合固定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 28例,其中男 18例,女 10例;年齡 60~78(72.6±3.3)歲。均有膝關節外傷史。受傷至手術時間2~7 d,均有膝關節腫脹,內側局限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外翻應力試驗(0°或30°)陽性。所有患者術前行X光和MRI檢查,6例合并有股骨內髁撕脫骨折,8例合并有半月板破裂,5例合并有交叉韌帶斷裂。術前MRI檢查均提示有內側副韌帶斷裂。
采用硬膜外麻醉,先用關節鏡檢查膝關節各間室,明確關節內損傷的情況,清理關節腔,修復損傷的滑膜、軟骨、半月板及韌帶。然后對內側副韌帶斷裂,進行切開修復,自內收肌結節近側2 cm處切口,平行于髕腱內緣約3 cm處,向脛骨前內側延伸,達關節線下5~6 cm處。注意避免損傷大隱靜脈和隱神經,下方軟組織血腫有助于確定損傷部位。再次進行應力試驗以了解韌帶斷裂的部位。本組13例斷裂部位在股骨髁止點處,15例斷裂部位在股骨髁止點處并向韌帶中間實質部延伸,對鄰近股骨髁止點處斷裂,采用Mitek GⅡ錨釘固定,將錨釘固定于股骨內髁附著點處粗糙骨面上,用尾線將斷端重疊縫合固定于附著處,對韌帶中間實質部斷裂,另以2-0愛惜邦不可吸收縫線做減張縫合加強。
術后下肢石膏托外固定4~6周,疼痛減輕即可在床上進行患膝股四頭肌功能鍛煉。石膏固定4~6周后拆除,練習關節屈伸活動,6周后扶拐患肢逐漸負重,所有患者有條件的均進行CPM鍛煉。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 t檢驗。P<0.05 差異為有統計學意義。
28 例獲隨訪 6~16(10.0±2.8)個月。根據術前和最后一次隨訪獲得的Lysholm評分進行膝關節功能評定[1]。Lysholm評分由術前 22~65(38.36±5.30)分,提高到術后 75~100(80.32±4.25)分。手術后膝關節功能比術前明顯改善,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t=40.50,P<0.01)。
膝關節內側的穩定主要是靠內側副韌帶的淺層、深層(中內側關節囊)及后內側關節囊[1]。Robinson將其統稱為內側副韌帶復合體[2],即廣義的膝內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損傷是骨科臨床的一種常見病。據統計,約占膝關節韌帶損傷的46.2%[3]。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其骨關節、肌肉、韌帶等退行性改變逐漸加重,即使膝關節遭受的暴力不大,也可能引起較嚴重的損傷,甚至韌帶斷裂。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膝關節內側不穩定,遠期引起骨性關節炎。
韌帶損傷按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對不合并關節其他部位損傷的Ⅰ度、Ⅱ度損傷采用非手術治療,對Ⅲ度損傷手術是首選方法。手術目的是恢復韌帶的解剖和正常的張力。近年錨釘在韌帶修復中得到應用[4]。
本組患者均為老年內側副韌帶股骨髁止點處斷裂,應用Mitek GⅡ錨釘修復,療效滿意。老年人存在骨質疏松,應用Mitek GⅡ錨釘修復內側副韌帶時應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鉆孔直徑為2.4 mm,深度為14~15 mm,沿鉆孔方向將錨釘完全插入,鉆孔處局部應有足夠的骨存量,否則,可適當調整鉆孔部位。對局部骨面粉碎或嚴重的骨質疏松者,由于錨釘不能牢固固定,因此是該手術的禁忌證。術中顯露要廣泛,縫合時韌帶張力適度,不能過度拉緊韌帶,以免引起關節屈曲攣縮。同時要重視對后內側關節囊的修補,縫合完畢應再次檢查外翻應力試驗以免遺漏病變。如果韌帶撕裂廣泛,在修復后欠牢固的患者,可用半膜肌腱加強后內側關節囊或鵝足成形等加強修復。總之,應用Mitek GⅡ錨釘修復老年內側副韌帶止點處斷裂,手術操作簡便,創傷小,時間短,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1]王輝.人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解剖觀察和重建手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28):5545-5548.
[2]呂厚山.膝關節外科[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84-1086.
[3]劉育鵬,李康華.膝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進展[J].醫學臨床研究,2006,23(2):274-275.
[4]盧世璧,王繼芳,王巖.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10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410-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