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鐵軍,周紅宇
(黑龍江省海倫市人民醫院,黑龍江省海倫 152300)
術后復發的甲亢原則上以非手術治療為主[1],但部分病例腺體腫大明顯,癥狀顯著,難以控制,不得已再次手術治療,筆者收集了本院1998年9月~2008年8月再次手術的甲亢患者17例,現將資料匯總如下:
本組17例,男3例,女14例;年齡27~42歲,平均35.2歲;原發性甲亢1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繼發甲亢2例。均為初次手術后0.5~5年內再次出現甲亢癥狀,經臨床、超聲、同位素、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12例有1年以上內科治療史,病情難以穩定,不能恢復工作;3例經藥物治療后白細胞持續降低,肝功能異常,不能繼續服藥;2例行放射碘治療后復發。再次手術與初手術相距時間3~8年。
全組均行手術治療,手術前所有病例均行規范藥物準備,為時8~12周,無快速準備者。麻醉方法:全麻3例,頸叢阻滯12例,基礎+局浸麻醉2例。行雙側甲狀腺大部切除術11例,單側大部切除術2例,單側全切除3例,單側大部切除+對側部分切除1例。
全組無死亡病例,術后近期恢復良好,并發喉上神經功能失常1例,飲水嗆咳,為臨時性,于3個月內恢復;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表現為手足麻木,為暫時性,經補充鈣劑,于2周內恢復。術后4~8周內復查甲狀腺功能者12例,均在正常范圍內。術后隨訪8例,時間為1~3年,無復發者。
本病手術指征如下:經系統內科治療或放射碘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復發作者;腺體腫大顯著或有壓迫癥狀者;結節性甲狀腺腫復發;患者對藥物、放射治療有明顯不良反應,難以為繼者。術前須行系統藥物準備,本組17例均采用經典方法準備,術前控制BMR<15%,HR<85次/min。
多數病例采用頸叢阻滯麻醉效果滿意,腺體巨大考慮氣管受壓嚴重者,可采用全身麻醉,本組少數病例使用基礎+局麻,亦能完成。復發性甲亢原則上應盡量采用原手術切口,可在原切口的基礎上向兩側適應延長,以便正確辨認頸闊肌深面的疏松組織間隙。游離上、下皮瓣后,應避免從正中切口入路,以免損傷氣管。有多種側方入路方式可供選擇,從胸鎖乳突肌與帶狀肌間隙入路可以很方便地到達甲狀腺的側后方,可使多數病例避免切斷帶狀肌群而獲得較好的顯露;亦可于腺葉前方分開帶狀肌,直接顯露腺葉,腺體巨大者應切斷帶狀肌。
由于前次手術造成的局部變化,再手術時腺體常無完整包膜,且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無明顯間隙,因此游離甲狀腺時不可操之過急,應采用包膜解剖法(capsular dissection)[2],緊靠腺體表面操作,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注意血管的位置、走向可能發生變化,操作宜精細,止血必須徹底確切,盡可能不要做大塊的結扎。
應根據局部表現及前次手術情況靈活決定本次的手術方式,本組大部分病例前次手術在二甲以下醫療機構施行,術中發現前次手術極不規范,甲狀腺各主要血管均保存完好,部分病例甚至峽部完整,故本次手術按技術常規行規范大部切除。單側復發者,根據對側情況決定患側切除范圍,如對側大小正常,可行患側次全切除;對側較大者,可行患側腺葉切除,對側完全保留或部分切除。術前須常規行甲狀腺超聲掃描,了解評估甲狀腺大小,加上術中探查正確判斷體積,恰當地決定保留正常的甲狀腺組織的量,以避免術后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保留4~6g,可根據甲狀腺的比重(1.06 g/cm3)來評估保留腺體的重量[3],或準確稱量切除組織的質量,對照決定保留的量。
3.5.1 保護甲狀旁腺再次手術時損傷或誤切甲狀旁腺的可能性較大,其發生率為1.5%~33%[4],可導致術后低鈣血癥性抽搐。由于前次手術的原因甲狀旁腺位置常常發生變化,多向外向前移位,再次手術應注意此變化,仔細辨認,盡可能多地保存側方和背側的被膜,避免甲狀旁腺被誤切。有研究證實甲狀腺的血供主要來自甲狀腺上動脈,約42%的甲狀腺上下動脈間有吻合支[5],所以結扎動脈后,要盡可能保留其后部的基底與被膜,不結扎下動脈主干,以免造成殘留腺體的血供不足進而影響甲狀旁腺的功能。切下的標本要仔細檢查,如發現誤切了甲狀旁腺,應細致完整地將其取下,移植于胸鎖乳突肌內或胸骨前以及胸大肌內,效果良好,大都能在2周內恢復功能。
3.5.2 避免喉返神經損傷 再次手術時由于局部組織的粘連、腺體的壓迫和瘢痕的收縮,喉返神經的位置已經發生了改變,容易損傷,據報道其發生率在20%左右。避免喉返神經損傷的關鍵在于解剖層次要清楚,熟悉喉返神經的位置,了解變異,操作細致,切忌盲目鉗夾。由于前次手術造成的局部變化,再手術時喉返神經的顯露變得更為復雜,因此筆者不主張常規顯露喉返神經,亦不必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主干,而是采用囊內法僅通過內被膜間隙分離甲狀腺下極,緊貼甲狀腺表面切斷結扎甲狀腺下動腺的分支,本法安全有效,全組無術后聲嘶者。
3.5.3 避免喉上神經損傷 初次手術時喉上神經的損傷即不少見,再次手術喉上神經的位置可能更加貼近上極,因而操作時要用牽引線將腺體上極盡量向內下方牽引,用小紗布或剝離子沿上動脈向上鈍性剝離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使之清晰分離,孤立上動脈,靠近腺體處理血管。上極延伸過高的,可保留部分上極腺組織,不必過分追求上極處理的“完美”,以免盲目鉗夾損傷喉上神經。
術后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注射地塞米松預防甲亢危象,根據心率情況定時服心得安,及時發現手足麻木等并發癥并予對癥處理。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819.
[2]常春雨,倪志才,李連清.甲狀腺再手術74例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7):32-33.
[3]梁朝旭.復發性甲亢的外科手術治療[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10):59-61.
[4]解國琦,菊巒,譚保斌.急癥手術前嚴重并存疾病的處理及再手術[J].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148-150.
[5]曹金澤,馬東白.甲狀腺再手術[M].實用外科雜志,1995,13(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