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付榮
(山東省菏澤市傳染病醫院,山東菏澤 274029)
頸部淋巴結結核是由于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頸部淋巴結結核多在頸部一側或雙側有念珠樣結節,生長緩慢,不痛不癢,活動度好,當人體抵抗力下降,則結節逐漸增大,皮膚變紫,最終破潰、流出水樣膿液并排出黃濁樣干酪樣物,反復潰爛(中醫稱之謂“老鼠瘡”)。少部分患者可有低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癥狀。臨床治療通常予以穿刺吸膿后藥物注射、手術切除為主。我院采用局部封閉式治療頸部淋巴結結核,效果顯著,現歸納如下:
2003年1月~2007年6月對本院收治的頸部淋巴結結核封閉治療28例。結節型20例,浸潤型8例;年齡 9~16歲;男19例,女9例。病程最長1年,最短1個月(均以發現淋巴結腫大為開始);正規化應用抗結核藥>6個月8例,3~6個月9例,1~2個月7例,未應用4例;確診依據 18例穿刺涂片確診,余10例有結核中毒癥狀,結核抗體、PPD實驗、血沉均支持。單純按其他淋巴結炎治療無效。
①頸部淋巴結進行性腫大,融合,甚至化成膿或破潰成瘺,均符合頸部淋巴結結核的病情發展,臨床表現。②穿刺涂片。
①結節型,起病緩慢,一側或雙側,數目不等,常偶然發現,多無痛,無粘連,散在質較硬,偶有壓痛。②浸潤型,有明顯淋巴結周圍炎,融合成團,與周圍組織和皮膚粘連,移動受限,自覺痛和壓痛,可以觸及到高度腫大淋巴結,中心部可開始發生干酪壞死。③膿腫型,干酪壞死淋巴結中心軟化,形成膿腫,伴繼發感染時紅、腫、熱、痛明顯。④潰瘍型或潰瘍瘺管型,膿腫自破或切開引流,創口經久不愈,形成潰瘍或瘺管。因膿腫型和潰瘍型不適合封閉治療,故本組病例不包括此兩型。
除4例未應用抗結核藥物外,其余24例均正規應用抗結核藥物。
本組病例均應用異煙肼,再據病變范圍加入適量生理鹽水,同時加入利多卡因以便麻醉。對于結節型患者,圍繞淋巴結周邊封閉,藥物不向中心注入,同時注意病灶深部邊緣藥物的注入。對于浸潤型患者,先沿病灶邊緣注入,亦注意深部邊緣注入藥物,后病灶中心亦注入適量藥物。此封閉均在病灶周邊選1~2個穿刺點,勿在淋巴節表面穿刺。同時注意到病灶深部邊緣藥物的注入。每5天封閉1次,連續2~5次。
本組病例均得到治愈。28例均進行隨訪至2007年10月,無一例復發或發展為膿腫型、破潰型。封閉后正規應用抗結核藥物最短3個月,最長10個月。病灶基本完全消失時間最短14 d,最長60 d。
要詳細了解頸部淋巴結結核的分型,只有準確分型才能進行相應的治療。通過此資料分析頸部淋巴結結核結節型,浸潤型是封閉治療的最好時機,因為此期病變無明顯干酪壞死物質形成,局部應用藥物易于吸收,能夠達到病灶縮小消失,盡快治愈的目的。防止繼續發展為膿腫型、破潰型而使治療時間延長,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本組病例均進行正規抗結核治療,在正規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對結節型、浸潤型進行封閉治療,本組病例均未應用其他抗生素。
在準確分型的前提下,每次封閉穿刺點均要應用碘伏嚴格消毒,以免外界細菌經過穿刺點而造成病變部位其他細菌混合感染。結節型沿病灶周邊及深部邊緣封閉,不向中心注入,因此型淋巴結腫大均勻,中心穿刺易造成人為損傷。浸潤型除病灶周邊及深部邊緣外注入藥物外,亦向病灶中心注入,因此型病灶中心液化,注入藥物能抑制病變繼續發展,利于病灶吸收消失。封閉間隔時間5 d,據病變吸收情況封閉2~5次。
本組病例2例因恐懼不配合給予加用基礎麻醉,其余病例均為封閉液加入利多卡因達局部麻醉目的。
本組病例4例因肝功能異常停用抗結核藥物,分析未影響病灶吸收,隨診無復發。其余24例均正規應用抗結核藥物,療程最短3個月,最長10個月。鑒于本資料樣本少,其他結論尚不能完全確定。此方法采取封閉治療有效阻止病變發展,縮短治療療程。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病痛及經濟負擔。
[1]馬玙.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286.
[2]劉傳玉.結核病現代防治[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30.
[3]黃漢平,張麗,吳紅兵,等.98例頸淋巴結結核療效分析及治療模式的探討[M].中國防癆雜志,2000,22(2):93.
[4]邢寶春.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淋巴結結核[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7,35(3):50-51.
[5]彭衛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編結核病學[M].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85-93.
[6]康艷梅,包春英,張榮.23例體表淋巴結核封閉治療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01,23(10):6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