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梅
(哈爾濱市急救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常規吸氧、化痰、解痙、抗感染等治療效果欠佳[1],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呼吸衰竭患者38例,給予綜合治療,臨床效果較滿意。現將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呼吸衰竭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患者年齡56~82歲,平均62.1歲。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部分患者有發熱、痰液黏稠、痰量明顯增加、咳黃色或膿性痰,其中,伴有咯血患者4例,昏迷2例。動脈血氣分析證實為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27例,重癥肺結核所致呼吸衰竭6例,重癥哮喘導致呼吸衰竭5例。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13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
1.3.1 保守治療:吸氧、興奮呼吸(主要應用于意識淡漠、呼吸淺慢、CO2潴留并發呼吸性酸中毒或肺性腦病患者)、抗生素治療(藥敏試驗結果前采取經驗用藥治療,后根據藥敏結果采用相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抗結核治療(對合并肺結核患者采用足量聯合抗結核治療)、糖皮質激素、營養支持及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等綜合治療[2]。
1.3.2 7例患者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加重,昏迷,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呼吸肌疲勞無力,SpO2低于90% 予以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采用保護性低通氣策略[3]。纖支鏡吸痰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或甲硝唑為患者進行肺泡灌洗,灌洗后患者氣道分泌物較前明顯減少。
38例 患者經積極治療,搶救成功34例,搶救成功率為89.47%。4例患者于行機械通氣后因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慢性阻塞性肺病由多種慢性肺部疾病所致[4],病程長、長期低氧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肺功能差、呼吸肌疲勞;咳痰無力、痰多黏稠等均可加重氣道阻塞和感染,引發低氧血癥或呼吸衰竭[5]。患者一旦發生呼吸衰竭,則病情極為危重,預后差,病死率高。若能在臨床上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合理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其并發癥多,預后差,最常見誘因為肺部感染及重癥肺結核[6]。患者多年老體弱,呼吸功能差,但早期經對癥、支持等綜合治療后多能好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一般情況差,呼吸肌疲勞無力,合并電解質紊亂、肺結核、心衰患者,行機械通氣后,往往造成撤機困難或可致患者死亡。纖維支氣管鏡進行吸痰及肺泡灌洗可減少肺內分泌物,從而迅速改善患者通氣狀況,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嚴重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的關鍵是預防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
[1]楊松,張耀亭.COPD并發呼吸衰竭30例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5):539-540.
[2]柳倉生,張建英.呼吸衰竭的急救綜述[J].臨床肺科雜志,1999,4(2):89-90.
[3]李晶.45例呼吸衰竭患者氣管插管時的醫護配合[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2):220.
[4]楊成奎,靳海東,譚清慧,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127例臨床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09,7(3):63-64.
[5]林永煥.呼吸衰竭臨床分型初探[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8):885-887.
[6]朱加敏,薛曉英,冀海峰.無創正壓通氣運用于呼吸衰竭的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3):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