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志宏
(鄭州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3)
壓瘡又名褥瘡,是指局部長期受壓造成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和潰瘍的形成[1]。壓瘡防護是一種臨床常見而棘手的護理問題。中醫認為,壓瘡的發生,在內是由于久臥傷氣,氣虛而血行不暢,久病而出現氣血虧虛;在外由于軀體重量對著褥點的壓迫及軀體著褥點的摩擦擠壓而致受壓部位氣血失于流暢,造成局部皮膚失養而壞死肉腐,形成瘡瘍[2]。在治療上患者住院時間長,費用高,且嚴重時可造成終生殘疾并危及生命。據近年來臨床治療統計發現其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年齡越大,壓瘡的發生率越高[3]。在我國,壓瘡的治療方法眾多,中醫藥治療壓瘡歷史悠久,在壓瘡局部防治的文獻中占83%[4]。
目前公認引起壓瘡主要有四種因素,即壓力、剪切力、摩擦以及潮濕,長期臥床局部受壓過久,導致血液循環障礙時,發生組織營養缺乏而壞死,局部用石膏、夾板及其他絞型器材時,襯墊不當,松緊不當,松緊不適宜,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不良,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的刺激,皮膚抵抗力下降,全身營養缺乏,均為壓瘡發生的常見原因[5]。多好發于身體長期受壓的部位,尤其是缺乏脂肪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肉薄而支持重力多的骨突部位,如枕部、耳廓、肩胛部、肘部、骶尾部、髖部、膝關節內外側、內外踝足跟等。首發表現為受壓的局部紅、腫、熱、痛、麻木感,局部如繼續受壓、動脈供血不足,靜脈回流不良而瘀血,由紅色轉為紫色,皮下硬結,皮膚腫而變薄,出現水皰,表皮剝脫露出新鮮創面,局部靜脈回流嚴重障礙,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低氧,輕者淺層組織壞死,膿液流出,重者膿性分泌物增多、壞死組織發熱、臭味,組織壞死深達肌層至骨膜,細菌侵入循環,引起敗血癥,因此壓瘡患者的護理至關重要,體會如下:
選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間住院的長期臥床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齡60~80歲。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辨證施護組和常規護理組各40例。
1.2.1 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按內科護理常規護理,遵醫囑予以清創、保持創面清潔。減低患者局部皮膚的壓力,保持局部皮膚清潔而干燥。避免長期受壓促進血液循環,盡可能地讓患者活動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增加翻身次數并建立翻身卡,翻身時,應查看受壓部位皮膚并視情況給予按摩,將患者的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在床上拖、拉、推等動作,以免擦傷患者皮膚,如患者病情出現呼吸抑制,生命體征不平穩時,要暫停翻身,以免危及生命[6]。
1.2.2 辨證施護組
辨證施護組從患者入院起就針對壓瘡辨證分型施護。
1.2.2.1 氣滯血瘀 本組15例。局部見皮膚顏色暗紅,有硬結,表皮無潰爛,伴有疼痛麻木,治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紅花油或50%酒精涂抹局部,以改善血液循環,通經活絡。用艾灸局部,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處可灸10 min,每日1次。飲食宜高熱量、高營養如:牛奶、瘦肉、雞蛋、水果、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2.2.2 血凝蘊毒 本組8例。局部皮膚呈紫黑色,表面有水泡或潰爛,邊界不清。治以托毒祛腐,補氣活血。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除繼續加強翻身外,局部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內液體抽出,外涂瘡瘍靈膏或紫草油,用無菌紗布包扎,避免感染。飲食上以高營養,易消化飲食為主。
1.2.2.3 熱毒浸淫 本組7例。瘡面破潰流膿,周圍紅腫灼熱,口干渴飲,便結尿赤,治以清熱解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定時更換體位,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柔軟,嚴格無菌操作,定時換藥,注意觀察創面大小變化,如有腐肉給予清創,膿液較多時要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用雙黃連溶液濕敷后用生肌散或瘡瘍靈膏外敷,龍血竭粉或紗布條填塞創面,無菌紗布包扎。飲食宜清淡飲食。
1.2.2.4 氣血虧虛 本組10例。創面灰白或色淡不紅,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或愈合延遲,口干口淡,氣短納差,治以補氣血為主。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清創后創面上撒入白糖以刺激肉芽生長,或用康復新液紗布條填塞。飲食上以高營養,易消化飲食為主,必要時行胃腸內或靜脈營養。
辨證施護組壓瘡未愈2例,常規護理組壓瘡未愈15例,兩組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實施辨證施護措施能有效地防治長期臥床患者的壓瘡發展。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有效、快速地控制壓瘡是護理工作仍在探討的課題[7]。中藥制劑有活血化瘀,散風祛濕,抑菌殺菌,消炎止痛,消腫排毒,排膿斂創生肌的作用,使壓瘡創面干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對創面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壓瘡愈合,療效好,操作簡單,經濟實用,無不良反應。在保證營養、勤翻身叩背、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加上辨證施護,會更加有助于壓瘡的治療。
[1]南登昆,郭正成.康復醫學臨床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5.
[2]趙向華.中醫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88.
[3]李曉燕.褥瘡的發生預防及治療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1025-1026.
[4]李艷菊.中醫藥防治褥瘡進展[J].護理學雜志,1998,13(1):37-38.
[5]鄒莉.褥瘡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326-327.
[6]沈桂花.褥瘡的預防與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1):101-102.
[7]李慧敏.自制十一方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19(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