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逸 風
貴刊2010年1月號《在華跨國公司:環保真相》引導讀者深入了解在華跨國公司在環保方面的真實表現,也引起了讀者對我國環保現狀的高度重視。
一次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關鍵詞,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何謂低碳生活方式,具體到我們平時的生活,就是要盡量坐公交車、換節能燈等,這樣能在保證較高生活水平的情況下,減少能源的消費和碳的排放。也就是說,我們要注意消費行為,盡量較少地消費能源、較少地排放二氧化碳,并把它看成一種社會公德來提倡。
低碳生活并不遙遠,很多是可以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做的,并不是一定要等到未來。例如,我們可以少開車、多坐公交車等,這些簡簡單單、點點滴滴的改進,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現。
從全球角度來看,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以及“巴厘路線圖”的要求,他們要承擔絕對量化的減排義務,這是有法律約束的承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種自愿基礎上的減緩行動,如果這種自愿行動沒有得到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需要接受國際社會的監督和評議。
(北京 何靜芬)

看完貴刊2010年1月號《“中漂族”》的策劃報道,深受觸動。作為外國人在中國,這是一個快樂的群體,創業以及與生意相關的工作只是他們在中國的精彩生活中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舶來品的群體,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自己國家的生活方式,在中國本土上創業和生活;但對于“中漂族”,他們在努力讓自己本土化,說著流利的中國話,學著適應中國的人情世故。
貴刊所報道的“中漂族”主角,大部分的他們都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甚至從小就癡迷于神秘的東方文化,他們在中國所謂的創業,似乎僅僅是給自己一份工作,更多的興趣則是享受在中國的生活。如此來看,這樣的創業心態值得國人學習,因為除了辛勤工作,還要學會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數。
(上海 王家青)

時髦的發型,一身牛仔休閑裝束,很隨意的一雙運動鞋,張向東的外表讓人真的很難和門戶網站的總裁、身家過億的富豪聯系起來。
貴刊2010年1月號《張向東 拓荒者之夢》真實再現了這位年輕創業者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在張向東創建3G門戶之前,手機上網只有兩種,移動只有移動夢網,聯通只有互通世界,真正上網的人很少,并且都要收取高額的費用。如果建立一個門戶網站,像新浪、搜狐一樣全免費,是不是很賺錢?這需要勇氣和眼光,但張向東和他的搭檔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一機遇。
如張向東所說,“創業,就要搶占先機,老跟著別人走,很難成功。”和大多數成功故事雷同,張向東經歷了其中的跌宕起伏,最終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作為70后創業者的代表,張向東的創業故事值得大家借鑒的,就是他對待創業這件事的心態——不為名利,只求過程的完美。他們往往不迷信權威,不固守陳規,迫不及待要活出一個真正的自我,這就是張向東所體現的一種成功姿態。
(杭州 黃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