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資深記者劉亮
CF經濟學家近年來提出了“碳貨幣”的概念,意思是說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可能會在“碳本位”基礎上重建,將碳排放權發展為一種新的超主權貨幣,碳減排指標可以用于正常的國際貿易

中國的碳減排交易市場已經啟動,預期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最終沒有在全球強制碳減排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這一結果讓愛爾蘭碳銀行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歌多頗為沮喪。這對愛爾蘭碳銀行的直接影響是與中信集團合資在中國搭建的自愿碳減排信用額(簡稱 VER)交易平臺的建設速度不得不大大放緩,預計今年二季度才能正式推出。
早在2009年上半年,愛爾蘭碳銀行就預料到哥本哈根大會難以達成實質性的成果,因歐盟、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對于強制碳減排仍存在很大分歧,奧巴馬上任后,對于達成實質性的碳減排協議有一些新想法,不過其建議很難獲得美國國會的批準。
陳歌多此前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供職,曾做過垃圾填埋項目,并幫助該項目出售過碳減排交易額。這次交易讓他認識到碳交易市場方興未艾,未來將是一片“藍海”。2007年,陳歌多加入了愛爾蘭碳銀行。
愛爾蘭碳銀行是一家注冊于愛爾蘭的私人股本投資銀行,在中國香港、英國倫敦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有分支機構,大量投資于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些項目基本都是低碳項目,而且其碳減排的信用額度(CER)能夠得到核證,然后愛爾蘭碳銀行再將這些信用額度在歐盟市場展開交易。
愛爾蘭碳銀行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對中國的企業文化、市場情況及碳減排交易的情況進行考察。
全球第一個強制性的碳減排協議——《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2007年全球碳交易額達400億歐元,2008年全球碳交易額迅速增長到了1263億歐元。
考察中,陳歌多發現中國的碳減排交易平臺還不夠市場化。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只有發達國家才具備強制碳減排的義務,并必須完成具體的指標,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并沒強制碳減排的義務。因此在中國,碳減排交易的賣家基本都是中國企業,而買家則是來自歐美國家的企業,國內交易平臺存在信息不暢的情況,市場交易還有很大潛力。
當時,花旗銀行碳交易負責人加斯·愛德華也在中國考察,他向陳歌多表示,“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不值一提’,市場規模必將大幅提升。”于是,陳歌多建議愛爾蘭碳銀行考慮在中國建一個自愿減排信用額交易平臺,致力于推動中國與歐美國家企業之間的自愿碳減排交易。
愛爾蘭碳銀行剛進入中國內地尋找合作伙伴時,經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推薦與中信集團建立了聯系,但沒有開展具體的合作。
一年多之后,愛爾蘭碳銀行董事會主席比爾·麥肯恩(Bill McCann)再次找到中信集團某領導,談到愛爾蘭碳銀行的設想。這位領導聽后非常支持,并安排愛爾蘭碳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去天津氣候交易所等擁有碳減排交易平臺的機構考察。2008年年底,愛爾蘭碳銀行與中信集團簽署合作協議。
2009年9月30日,愛爾蘭碳銀行正式對外宣布與中信集團實施一項合資企業協議。雙方分別出資40%,再聯合部分中小股東,共同在香港注冊成立一家名為CIAMPURESKY的合資公司,共同搭建一個自愿碳減排信用額交易平臺,交易的碳減排信用額將由中國地區希望減少碳排放量的企業創造。
據陳歌多介紹,碳交易的形成基礎來自于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兩個重要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產生了三種碳交易機制,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自愿減排模式(VER)。CDM模式是目前碳交易的主流方式,需要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進行核證,但該機構官僚作風問題嚴重、辦事效率低下,提高了CDM交易模式的成本。而《京都議定書》將到2012年完結。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本來是要制定“后京都議定書時代”國際間碳減排的法律框架,由于沒有達成具有法律效益的協議,屆時歐美發達國家將沒有碳減排壓力,這些國家的企業也將無需再四處購買碳減排指標。因此2012年之后,CDM模式的碳減排交易將如何發展,讓人難以捉摸。
而自愿減排交易目前正處于上升趨勢。這種碳交易模式始于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個自愿性參與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并對減排量承擔法律約束力的市場交易平臺,目前已有460多家企業會員。
美國部分州也通過立法,承認自愿碳減排交易。例如加利福尼亞州規定,對于擁有自愿碳減排信用額的企業可實行優惠稅率。目前自愿碳減排信用額交易的買家多為美國企業,例如美國加州的大型能源企業、大型體育賽事承辦商、大型寫字樓等。
盡管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試圖對這種減排模式進行法律約束,美國部分州也進行了立法,但從整體上來說,目前這種減排交易仍是企業從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等目標出發,自愿進行的碳交易模式,屬于道德范疇。由于美國國會沒有通過相關的法律,美國政府并不認可這些碳交易,這使得自愿碳減排交易處于尷尬的地位。
CIAM-PURESKY平臺更傾向于自愿減排模式,但自愿減排模式對企業而言沒有減排壓力,不但交易量低,而且交易價格也被壓得很低。通常情況下,碳減排交易的價格參照公開市場價格,最終由雙方協商而定。2010年1月上旬,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經紀商市場碳交易結算價格在14.4歐元左右徘徊,但同期很多自愿減排交易的價格卻遠低于這一金額。
CIAM-PURESKY平臺將以收取交易傭金的方式來運營,交易價格低,必然會影響到平臺的收入。按照陳歌多當初的設想,這個平臺將以自愿減排模式切入,未來再進入更多的碳減排交易領域,也包括CDM領域。
此次哥本哈根會議沒有達成強制性協議,不但對CDM模式有影響,對自愿減排模式(VER)也產生了嚴重影響,特別是對于新企業客戶而言,這些企業客戶原來認為早晚要進行碳減排交易,不如先通過自愿減排交易了解情況、積累經驗,如今他們進行自愿碳減排交易的積極性已經大大降低,這讓陳歌多有一腳踏空的感覺。
哥本哈根會議之后,陳歌多立即與公司各董事緊急溝通討論。CIAM-PURESKY公司的董事們一致認為,只要氣候繼續變暖,地球環境繼續惡化,威脅到人類生存,碳減排交易市場就不會消失。
現階段交易平臺的推出可以放緩,但不可不建。最好的辦法是先練好內功,做好客戶儲備,進行重點行業選擇和分析,并完善合同,調整商業計劃書,將其調整到保護交易雙方利益的層面上來。
陳歌多介紹,CIAM-PURESKY平臺將采取場外撮合的方式,然后逐步過渡到一個網上交易平臺,暫時不會建立實體的交易所,因為那樣做成本太高。該平臺工作人員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請合適的專業機構對碳減排信用額進行核證。
統計顯示,CIAM-PURESKY平臺在籌建過程中已經有超過250家企業前來咨詢,主要是項目業主、設備制造商和中介機構,既包括風能、太陽能和小水電企業,也有一些是從事環保設備的制造企業,同時手里又有低碳項目,剩下的則是做碳減排交易的中介機構,前來尋找買家或賣家。“這意味著,我們的交易平臺已經有了250家潛在客戶。”陳歌多說。
中信集團有大量的參股、控股公司,非金融業務主要涉及房地產開發、工程承包、資源與能源開發制造等領域。前段時間中信集團在北京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從會議傳出消息,中信集團內部有大量碳交易需求。這讓陳歌多頗受鼓舞,未來CIAM-PURESKY平臺,將可以在中信系統內部挖掘商機。
基于250名潛在客戶及中信集團的支持,董事們一致同意讓CIAM-PURESKY平臺在2010年二季度正式營業,平臺將更側重為交易企業提供深度服務,強調碳減排交易的可操作性。
陳歌多還寄希望于能并購歐美一些大金融機構的碳減排交易平臺。遭遇金融危機之后,歐美一些大銀行成為政府持股的機構,其經營策略正在進行調整,部分金融機構決定賣掉自己的碳減排交易平臺,而這些平臺具備技術優勢,有的還擁有現成的產品,CIAM-PURESKY已經鎖定了并購目標。
陳歌多確信,哥本哈根會議之后碳減排交易仍將繼續存在,但其交易模式估計會發生改變。這種變化受全球氣候變暖、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他們正在積極分析,具體的變化趨勢,以便提前做出應對。
經濟學家近年來提出了“碳貨幣”的概念,意思是說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可能會在“碳本位”基礎上重建,將碳排放權發展為一種新的超主權貨幣,碳減排指標可以用于正常的國際貿易。
陳歌多表示,這是未來碳減排交易發展最為理想的狀況。
中國新時代 201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