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蓮麗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人民醫院,廣西崇左 532200)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健康教育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如何使基層醫院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如何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提高護理水平,保證護理質量,筆者就自己的體會和看法進行分析。
受長期傳統護理觀念的影響,部分護士對開展健康教育的意義認識不足,認為健康教育是額外的負擔,工作中仍然保持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僅僅從治病的角度入手,針對患者怎樣防病方面做的工作較少。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工作中護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按傳統觀念思考和處理問題[1],在履行教育職責上缺乏主動和熱情。
基層醫院的護士編制不足,護士與床位比<1∶0.4。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特別是農村醫療保險的開展,患者到醫院住院的人數增多,護士明顯不足,每天大量的治療工作占去了護士每天的工作時間,而健康教育只能穿插于治療的過程中,致使健康教育流于表面形式或內容簡單。
基層醫院的護士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少,知識更新慢,護士在年齡上也普遍老化。絕大多數護士未接受過正規的健康教育培訓,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時,不僅在知識、能力方面顯得不足,而且也缺乏與被教育者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多數護士難以擔當多元化的角色和為患者提供系統的身心健康指導,是健康教育難以深入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基層醫院的護理人員極少有機會到上級醫院進行專科學習,缺乏專科知識,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又沒有規范的宣教手冊,多數是憑經驗口頭向患者宣教,隨意性非常大,當碰到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時則無法解釋到位。而如果此時護士與主管醫師溝通又不到位的話,很容易出現與醫師的解釋矛盾,甚至錯誤解釋。
基層醫院接收的患者往往來自農村,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患者的潛意識里是用最少的錢盡快把病治好,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患者知識水平較低,學習能力相對較差,認識不到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視而不見,往往是左耳進右耳出,這也打擊了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現代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即必須把服務對象視為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和發展的人,變封閉式的護理為開放式的護理[2]。基層醫院應重視護士素質的培養,逐漸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護理部應加強管理,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質量的考評內容,強化護士將健康教育納為護理工作內容之一,變被動為主動工作。
首先要把護理人員從非護理工作中解放出來,合理排班,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現有的條件下盡量保證護理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實施健康教育。同時院領導對健康教育要有所投入,重視健康教育工作。
管理者要給護理人員多創造學習機會,舉辦院內培訓班、講座,選派一些骨干外出參觀學習,豐富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理論及專科的理論知識,明了健康教育的內涵,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知識和業務素質,同時指導護理人員運用護理程序進行健康教育[3]。
健康教育應針對不同的人種、人群、特殊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和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與患者交談、發放健康處方、播放健康教育錄像、出板報等,健康教育方式應多樣化,以提高吸引力,增強教育效果。
2.4.1 患者在住院期間應注意分階段進行教育 分階段是指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前四個階段。通過各個階段的評估交流,及時掌握患者對健康的需求及心理反應,尤其是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時及時指導,效果更佳。
2.4.2 開展群體教育 目前,WHO已經確認同伴教育是改變人們行為特別是青少年行為的有效方式[4]。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注重同伴教育,護理人員平時應該注意介紹成功病例與患者交談,讓患者談自身體會,此種方法是患者較樂于接受的方式,也是最能得到患者信任的方式[5-6]。
[1]黃津方.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6-677.
[2]李順.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問題和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1,19(1):110.
[3]唐弋.護士(生)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11):650.
[4]王作振,閆寶華,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狀況[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5]張秋霞,李蔚然.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及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05,3(7):44-45.
[6]裴阿紅,王斌.創建衛生城區健康教育的做法與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