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人民醫院心內科,湖北鄖縣 442500)
心力衰竭(CHF)是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嚴重低下或負荷過重,泵血明顯減少,不能滿足全身代謝需要的綜合征。分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和舒張性心力衰竭,其常見病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即冠心病,由冠脈病變導致心肌缺血低氧或壞死,長期導致心肌纖維化,心臟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即冠心病最常見類型:缺血性心肌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急危重癥,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動過速(VT)時,病情急劇加重,死亡率明顯增加。因此在抗缺血和心力衰竭的同時,迅速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應用胺碘酮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確診為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心功能為Ⅲ~Ⅳ級(NYHA分級)或舒張性心力衰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 46~69 歲,平均(62.7±9.5)歲;左室射血分數(LVEF)<40%或>50%,心電圖示:頻發室性早搏40例,短陣室速8例,持續性VT 2例;排除由電解質紊亂和藥物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無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QT間期>0.50 s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及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胺碘酮組(A組)與對照組(B組)各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患者均常規應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治療,并做心臟彩超、24 h動態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檢查等。B組繼續同前治療,A組在B組基礎上加用胺碘酮片0.2 g,3次/d,1周后改為0.2 g,2次/d,再經過 1周后改為 0.2 g,1 次/d,以后 0.1~0.2 g/d,維持治療3個月。
記錄治療期間患者癥狀,心率,血壓,心功能及24 h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心臟彩超,甲狀腺功能。測量心率減慢至50次/min或QT間期>0.50 s或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考慮減量或停藥。平均住院15~20 d,出院后每1周復診。
1.4.1 心律失常 顯效:室性早搏減少≥70%,成對室性早搏減少≥80%,短陣VT減少≥90%;有效:室性早搏減少≥50%;無效:室性早搏減少未達上述標準。
1.4.2 心功能 有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無效:心功能無改善。
A 組左室射血分數為(50.6±1.8)%,B 組為(46.2±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為84.2%,明顯高于B組的40.1%(P<0.01)。A組的心力衰竭病死率(15.1%)較 B 組(24.8%)明顯減低(P<0.01)。 A 組的心臟性猝死率(6.5%)明顯低于 B 組(25.2%)(P<0.01)。
A組4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其中,惡心、嘔吐2例,藥物減量后消失,竇性心動過緩2例,未見甲狀腺、肺功能改變及尖端扭轉性室速發生。
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器質性心臟病,理論上講,所有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均有可能出現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具有廣譜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目前臨床上經檢驗治療有效而且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最少的幾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之一,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臨床用藥方法為:負荷量+維持量,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需數天至數周起效,停藥后清除時間長,用量根據臨床病情、療效調整。
胺碘酮作用機制為多因素作用:鉀通道阻滯(Ⅲ類藥物),鈉通道阻滯(輕度),鈣通道阻滯(輕度),非競爭性抑制α、β腎上腺素能受體,它可抑制α受體,使周圍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時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從而減少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它不但對各種心律失常有較好療效,還有抗缺血作用機制[1]及負性肌力作用輕或無,致心律失常作用小[2],因而胺碘酮可安全用于缺血性心臟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995年FDA批準胺碘酮用于對常規抗心律失常藥無效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VT和心室纖顫(VF)的治療,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優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研究 (CHFSTA)顯示,胺碘酮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耐受性好,同時改善左室功能,對心臟病患者有降低總病死率的趨勢[3]。有報道顯示有關胺碘酮研究的綜合分析結果,表明胺碘酮能降低總死亡率達18%[4]。本組25例患者用小劑量胺碘酮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為15.1%,較B組(24.8%)明顯減低(P<0.01),與其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且胺碘酮每日維持在0.2 g,每周用5 d,心率不會明顯減慢,QT間期<0.5 s時,很少發生不良反應[5],參考美國CAST試驗[6]結果的發表,由此確定了胺碘酮在CHF室性心律失常治療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治療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7]。
總之,胺碘酮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衰中發生室性心律失常或對猝死高危患者列為一線抗心律失常藥物[8-9]。
[1]方漢云.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療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4):358-359.
[2]鄭昕.胺碘酮的臨床應用問題[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2,5(增刊):9.
[3]胡大一,許玉韻.循證心血管病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55-556.
[4]楊杰孚,李瑩.室性期前收縮的藥物治療現狀[J].中國醫刊,2005,40(1):49-50.
[5]郭樂凌,望志凱,聶凌.用QT間期離散度監測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致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1999,11(7):427-430.
[6]邵建明,徐敏敏,陶謙民.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應用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6):460.
[7]郭林民,程康安,鄧華.全國心律失常治療專題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195-197.
[8]柴棟木.胺碘酮和普羅帕酮靜脈用藥對快速心房顫動的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188.
[9]蔣文平.胺碘酮的臨床應用[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5):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