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陳少波,郭曉萍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湖南郴州 423000)
絨毛膜癌是滋養細胞疾病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患者多為育齡婦女,其中50%繼發于葡萄胎,少數發生于足月產,流產,及異位妊娠,或絕經后的婦女。早期就可通過血行轉移至全身,破壞組織或器官。在化療藥物未問世之前,死亡率達90%以上[1]。現在由于診斷技術及化療的發展,絨癌患者的預后大有改善。但化療的同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尤其是聯合用藥或周期長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必須精心護理,減輕患者痛苦,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保證化療順利進行以確保療效。
患者,女性,30歲,2006年10月因足月產后50余天,不規則陰道流血入院,查體溫37℃,脈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0/75 mm Hg,體重54 kg,專科檢查示子宮增大,宮頸靡爛,陰道內有少量血跡。入院后化驗血HCG值628900 mIU/L,胸片示左中下肺野外帶第3前肋間水平見一個1.0 cm不規則結節,陰道彩超示子宮增大,子宮腔內占位腫塊約73mm×66 mm×75 mm,邊界稍模糊,符合絨癌聲像改變。予EMA-CO方案化療,第二療程后血HCG降至170100 mIU/L,有少量陰道流血,胸部結節和子宮腫塊較前縮小。第五療程結束化驗血HCG 0.7 mIU/L,胸片正常,陰道彩超示子宮腔內未見明顯異常光團。繼續鞏固兩個療程的化療,以后定期隨訪至今,胸片、彩超、血HCG結果正常。
1.2.1 化療前的準備 化療前經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胸片及心電圖,檢查正常時,即可用藥。
1.2.2 藥物治療 采用靜脈聯用VP16、Act-D、MTX、四氫葉酸(CF),VCR、CTX 每療程間隔 1 周[1]。
1.2.3 停藥指征 一般認為化療應持續到癥狀體征消失,原發和轉移灶消失,血HCG每周測定一次,連續3次陰性,再用2~3個療程方可停藥。本患者用藥第五療程后肺部結節和子宮腫塊消失,血HCG檢查結果正常。無陰道流血,繼續鞏固兩個療程治療。
患者產后由于自身疾病導致母嬰分離,產婦有自卑心理。同時由于疾病發展快,病情嚴重,需要化療,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刺激,化療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良好的心理護理可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避免不良心態的產生。應主動關心患者,加強護患溝通和交流,耐心細致地告知患者化療的有關知識及預后情況,并介紹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做到勤看,勤問,勤聽。同時做好家屬工作,在生活上多關心體貼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并化療。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允許家屬及嬰兒探視,提供良好的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
患者產褥期加之化療的影響,需要加強營養,合理安排飲食,良好的飲食護理可幫助患者減輕或擺脫所處逆境,利于化療計劃的完全。化療前給予富含維生素、糖類食物,出現惡心嘔吐時,建議在化療前2 h內避免進食[2];化療后少食多餐,進無刺激性食物。患者因活動減少,加之抗癌藥物有神經毒性,使腸蠕動變慢而導致便秘,給予蘿卜、牛黃瓜等產氣食物以增加腸蠕動[3]。鼓勵患者多飲水,加強化療藥物的代謝。必要時予支持治療,保證營養的攝入及液體的攝入。指導患者飲食前后漱口,經常擦身、更衣,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化療前向患者介紹藥物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有可能出現的毒副反應,告之患者療程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要注意保護靜脈,從遠端開始,有計劃地穿刺并減少穿刺次數。一般選用前臂靜脈或遠離關節上下2~3 cm處的血管交替給藥,不宜選用手足背小血管,應避開肌腱,關節部位,選擇彈性好,無炎癥及破損的血管。對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用藥前先注入少量生理鹽水,成功后更換化療藥,同時,在穿刺部位稍上方沿血管走向濕敷硫酸鎂,預防外滲及血管炎的發生,再輸入生理鹽水。輸液期間加強巡視,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嚴密觀察有無藥液外滲,一旦發現藥液外滲,立即停止滴入,保留針頭用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藥液,拔針后用生理鹽水5 ml+利多卡因2 ml局部封閉,并用5%硫酸鎂局部冷敷,或金黃散外敷。
2.4.1 骨髓抑制 主要表現為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定期復查血常規,每日紫外線消毒2次,保持病室通風,室內空氣新鮮,減少探視,囑患者保暖,預防感冒,醫囑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皮下注射bid,經上述護理措施,白細胞升至正常未發生感冒及感染。
2.4.2 胃腸道反應 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增殖旺盛,對化療藥物敏感,易引起胃腸道癥狀。因此,要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每日記錄尿量,同時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保持病房安靜,空氣新鮮,治療中看電視,聽輕音樂,分散注意力,并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提高其心理和生理對化療反應的承受力。飲食清淡易消化富于營養,少食多餐,對嘔吐、腹瀉患者給予止吐、止瀉等對癥處理。
2.4.3 口腔潰瘍 保持口腔清潔,每日早晚用軟毛刷刷牙,飯后漱口,鼓勵用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維生素B2生理鹽水配成漱口液,一天多次。每天在給患者做治療前仔細檢查口腔黏膜情況,詢問患者口腔感覺有無異常,有潰瘍時用0.02%呋喃西林液漱口后,用珍珠散敷濕潰瘍處,予清淡,易消化,少刺激的飲食,經上述處理,潰瘍愈合,能正常進食。
2.4.4 腎臟損害 在化療前及化療期間保持水化和尿液堿化,鼓勵患者多飲食飲水,每天保持尿液在1500 ml以上,滴注環磷酰胺時保持入量2500 ml以上,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的發生。
2.4.5 脫發及皮膚色素沉著 予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避免因脫發造成自身形象損害而產生自卑心理,關心理解患者,治療期間予頭皮冷敷,減少頭皮血液供應,必要時戴帽子和發套。告知患者停藥6~8周后頭發會逐漸長出且更好,皮膚色素也會逐漸消失。
保持病房整潔,床單位平整,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變化情況,及早發現感染征象,協助醫生定期做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數低的患者安排單人病房或層流病房,遵醫囑使用升白細胞的藥物和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并做好會陰護理,注意觀察惡露的色、質量及子宮復舊情況。
患者處于哺乳期,由于疾病及化療的影響停止了母乳喂養,乳汁淤積及繼發感染易造成乳腺蜂窩組織炎。應擠出淤積的乳汁,協助患者回奶。
絨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早期就可通過血液轉移至全身,破壞器官或組織的惡性腫瘤,對婦女生命威脅很大。近年來,由于醫學的發展,化學抗癌藥物在臨床的應用,該病已基本無病死率,并成為為數不多雖廣泛轉移但仍可治愈的腫瘤之一。John等[4]報道62例足月產后絨癌(約6%)。另外由于繼發于足月產后,母嬰分離造成患者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問題需要護理人員的關注。在護理中,護士要有高度責任心,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的發生。化療藥物毒性大、不良反應多,護理方面要注意生活護理,以減少不良反應。告知患者2周內臥床休息,減少外出次數,防止感冒。定時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做好飲食指導,增加抵抗力,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54.
[2]陳益,李莉,陳智敏,等.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的營養及其飲食[J].護理研究,2002,16(10):570-571.
[3]陳金鳳,李紅,胡雪慧,等.癌癥化療患者的消化系統癥狀觀察及飲食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43.
[4]Tidy JA,Rustin GL,Newlands ES,et al.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oricocarcinoma after nonmolar pregnancy[J].Br JObstet Gynecol,1995,102(9):71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