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姣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遼寧遼陽 111000)
現將我院近2年來400例乳腺纖維瘤病例的病因、病理、診斷及治療方法總結探討如下:
選擇2006~2008年我院門診行乳腺纖維瘤手術的400例患者,均有明確的病理結果。其中,男性1例,女性399例;年齡16~54歲,中位年齡35歲;既往有手術史者67例;哺乳期患者40例;絕經期患者8例。
女性乳房腫瘤的發病率甚高,近年來亦有上升趨勢,良性腫瘤中以乳腺纖維瘤最多見,約占良性腫瘤的3/4[2]。本病產生的原因是小葉內纖維細胞對雌性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可能與纖維細胞所含雌激素受體的量或質的異常有關。雌性激素是本病發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纖維瘤發生于卵巢功能期。除腫塊外,患者常無明顯自覺癥狀,腫塊生長緩慢,無疼痛,質似硬橡皮球樣的彈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動,月經周期對腫塊的大小并無影響。乳腺纖維瘤雖屬良性,癌變可能性相對小,但有肉瘤變可能,故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纖維瘤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妊娠可使纖維瘤增大,所以在妊娠前或妊娠后發現的纖維瘤都應當手術切除。應將腫瘤連同其包膜整塊切除,以周圍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組織為宜,腫塊必須做常規病理檢查。
1.3.1 肉眼所見 腫瘤通常有完整的纖維性包膜,少數尚屬早期包膜不完整或不清楚,腫瘤包膜為質硬的纖維膜,腫瘤實質韌,切面呈瘤實質邊緣外翻狀,當腺上皮較多時,質地軟,有黏液感,可見小顆粒狀輕微隆起;纖維成分較多時,呈灰白色,質地硬韌、當間質出現黏液變或水腫時,可見切面帶有光澤,黏滑,質脆,瘤間出現大小不等的裂隙。
1.3.2 鏡下所見 腺上皮和結締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根據增生比例不同分為腺病、腺纖維瘤、纖維腺瘤三種類型。
根據病史、體征、超聲等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乳腺纖維瘤手術難度不大,在門診即可完成,但術后感染卻時有發生,對此筆者總結出了一些防治切口感染的方法,臨床效果較好。
1.5.1 預防 ①手術細致,充分止血,防止活動性出血。術中對于血運差的、部分游離的脂肪盡量清除,防止因過度擠壓、牽拉造成脂肪液化、壞死。②對于手術時間長、局部創傷大、創腔大的要進行抗生素局部封閉、沖洗,必要時放置引流。③術后局部加壓包扎24 h,要松緊適宜、牢靠,既要保證敷料固定和壓迫止血,又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組織缺血、低氧造成組織繼發性損傷,不利于愈合。④早期換藥,保持切口干燥。
1.5.2 感染切口處理[4]①保護感染部位,避免局部受壓,適當限制活動或加以固定,以免感染范圍擴大。②理療與外用藥物應用。炎癥早期,可局部熱敷,或用微波、紅外線等物理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退或局限。局部理療時應注意,理療機與創面的距離及溫度調節,以避免因局部溫度過高而造成表皮燒傷[5]。③全身支持療法,治療感染發生前的原發病,如糖尿病等。④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內少量積液的,不需處理[6];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內積液較多,可行靜脈留置針負壓引流,局部加壓包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滲出的,可延長拆線時間,靠近切口邊緣放置硅膠引流,創腔要用抗生素局部沖洗、封閉。
400例患者術后病理均為良性腫瘤,手術感染率為12%,感染切口平均治愈時間為2周。
乳腺纖維瘤是由乳腺纖維組織和腺管兩種成分增生共同構成的良性腫瘤,其發生與局部乳腺組織對雌激素作用的反應性過高有關。對于乳腺纖維瘤惡變,近年來有報道,及早手術是防治纖維瘤的有效途徑。由于乳腺纖維手術對美的要求較高,一般選擇切口要求小,隱蔽性強,術后瘢痕小。而乳腺腺體組織較深,瘤體的位置相對較深,這就使得手術增加了難度,造成了口小腔大,遺留無效腔,易造成切口感染,容易出現長期不愈,而愈后表面易出現凹陷、扭曲、瘢痕增生,影響美觀,以上述處理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就醫費用。
[1]王鐘富.現代實用乳房疾病診療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57-358.
[2]李樹玲.乳腺腫瘤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34-337.
[3]武忠弼,楊光華.中華外科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18-1620.
[4]吳文溪.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5-160.
[5]陳非,梅偉.乳腺癌術后并發癥103例分析[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08,2(3):348-351.
[6]孫寧東,李峻,郭徐林.乳房外傷的外科治療及對策[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08,2(3):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