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鉉玉
(吉林省龍井市人民醫院,吉林龍井 133400)
肺心病指支氣管、肺、胸廓或是肺動脈的慢性病變造成循環阻力的增加、肺動脈高壓,從而導致右心室肥厚、擴大,出現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繼發性心臟病;臨床常表現為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腫大、胃腸道淤血以及全身浮腫等現象[1]。根據其臨床特點,治療上分為急性期和緩解期,因此護理上也應根據其病情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現報道如下:
選取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2]60例病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55~86歲,平均(62±8)歲;因慢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引起的肺心病49例、支氣管哮喘引起的6例、支氣管擴張引起的5例;按照《內科學》[3]有關標準進行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14例、Ⅲ級38例、Ⅳ級8例。
1.2.1 一般護理
1.2.1.1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同時觀察有無尿量減少、心悸、腹脹、和頸靜脈怒張等;另外注意口唇、口腔黏膜、指甲以及皮膚等的顏色及末梢溫度,頭痛、惡心、煩躁不安等也不應忽視。
1.2.1.2 休息與體位護理 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溫度穩定在18~20℃防止患者受涼感冒,同時濕度保持在50%~60%為宜。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適當運動。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宜采取半臥位(這樣可以緩解呼吸困難、減輕心臟的負擔);總之體位應以患者的舒適度為主,坐位時患者應在兩側放置立枕從而扶助雙手,減輕疲勞;但必須注意患者無論采取哪種體位,需要防止頭部下垂、屈曲與扭曲。
1.2.1.3 心理護理 肺心病患者年老體弱,常因為病程的遷延不愈感到痛苦,導致失望、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了信心。因此對此類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應根據其性格、職業、文化程度及家庭環境等制訂不同的護理措施;同時避免各種精神因素的刺激,建立多巡視查房制度,從而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三方的溝通交流,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支持。總之,護理人員應以優良的態度、嫻熟的技術,贏得患者信賴,使他們主動配合護理等各項工作[4]。
1.2.1.4 飲食護理 患者年老體弱,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為主(如豆制品等),少食多餐;進食時護理上應采取坐位、細嚼慢咽,從而防止嗆咳等;同時注意心力衰竭患者應給予低鹽飲食。
1.2.2 急性期的護理
急性期具有病情重、變化快、容易合并諸多并發癥的特點,因此護理至關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咳嗽;對于部分痰液黏稠、干結不易咳出者,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從而稀釋痰液以利于排痰;對于無力咳痰者可進行吸痰處理(吸痰時注意保護口腔及呼吸道黏膜)。②合理給氧、改善呼吸功能,肺心病患者長期處于低氧狀態,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的刺激缺乏敏感性,因此不宜行高濃度吸氧,而采取鼻導管低流量持續吸氧法(流量1~3 L/min、氧濃度23%~27%)[5];同時應加濕化瓶(溫度50℃),避免患者鼻黏膜干燥。在吸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定期行血氣分析,根據結果及時調節氧氣流量和濃度[6]。③心衰的護理,在保持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的同時,給予洋地黃類強心劑(易中毒),但需注意用藥前患者尿量、心率快慢、心律的整齊程度以及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緩慢推注,推注時注意患者意識、心率和心律等。另外對于心衰患者來說,尤其注意輸液護理包括輸液量和補液速度,前者要求護理人員準確記錄24 h尿量,根據記錄來行“量出為入”;后者要求補液速度控制在30滴/min以內。④皮膚護理,急性期患者往往被要求絕對臥床休息,加之多為高齡,極易形成壓瘡,所以在護理上要經常對患者翻身、定時用溫水擦洗皮膚,骨突部位用50%酒精按摩并鋪軟枕,同時保持床單干凈、干燥與平整;另外在進行皮膚護理時要保暖,防止著涼加重病情。⑤急性期患者病情變化快、病情危重,極易出現并發癥,所以應加強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的觀察(尤其夜間更應如此)。
1.2.3 緩解期的護理
患者進入緩解期后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癥狀均受到良好控制,因此在護理上較急性期也有差別,所以緩解期應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防治原發病的誘發因素;保持室內通風透氣,消除呼吸道不良刺激;同時建議患者加強營養、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鍛煉,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
經過對患者的一般護理(包括觀察病情變化護理、體位與休息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急性期和緩解期護理后,顯效42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為90%。
總之,加強病情變化的密切觀察以及有效、合理、正規化的護理,可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糾正其低氧狀態、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減少復發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促進患者的康復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1]黃莉萍.慢性肺心病的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4):329-320.
[2]李德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M].2版.沈陽:沈陽出版社,1998:335-336.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6.
[4]謝曉艷.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與心理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269-270.
[5]徐巧云.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168-169.
[6]王梅,湯繼芹.慢性肺心病52例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