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康麗
(湖南省株洲市一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湖南株洲 412000)
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腎臟病發生率逐年增高,其最終結局是腎功能衰竭。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推廣,血液透析(簡稱血透)已成為終末期腎病患者除腎移植外可靠的治療方法,使越來越多的終末期腎病(尿毒癥)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和延續。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有超過百萬名尿毒癥患者依靠透析療法維持生命,其中80%以上是血透患者。這就使這些患者成了終身需依賴血透維持生命的特殊群體。雖然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衰的有效替代療法之一[1],但費用昂貴(醫療費 5~10萬元/年),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還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因此透析患者不僅要忍受身體上的痛苦,而且還要接受來自經濟、家庭或其他各方面的壓力,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研究血透患者的心理特點和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對于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0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21~84歲,治療時間為2000年1月~2009年12月,每周透析1~3次,每次4 h。全部患者既往均無精神病病史及家族史。職業:干部28例,工人51例,農民13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大學以上36例,大學以下64例。醫療費用承擔能力:醫保78例,自費22例。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35例,多囊腎3例,糖尿病腎病27例,高血壓腎病21例,慢性腎盂腎炎3例,梗阻性腎病11例。
通過對患者個別交談或集體宣教,現身說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和歸類。
很多患者是以高血壓、高血糖、貧血乏力、水腫等非腎臟病來就診,當其被確診為尿毒癥時,對此病帶來的嚴重后果感到恐慌,認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繼而對陌生的治療環境,新的治療方式產生恐慌害怕的心理。特別是初期血液透析時,往往擔憂透析的成敗,經濟負擔以及透析對身體的副作用,血管通路的建立、血透機的安全性、血透室環境的陌生及對自身疾病發生發展的不了解等,均可使患者產生一定的恐慌心理。
維持性血透,是依賴機器維持生命。長期血透患者多出現身體水腫,皮膚干燥、脫屑、色素沉著,頭發脫落等外形改變。疾病的折磨使患者部分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喪失,不能承擔原有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反而需要家人長期照顧其生活,使其自感對家庭和社會的價值降低,生活質量下降,而產生抑郁心理[2-3]。血透不能阻止疾病的發展,透析本身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反復動靜脈穿刺和每次血透靜臥4~5 h均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上病情不穩定,易反復,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常使患者喪失信心,流露出生不如死,悲觀厭世的心理。
焦慮是一種對疾病的反應,對個人的前途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心理情緒。由于血透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維持性的替代治療,醫療費用約5~10萬元/年,對普通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經濟開銷,尤其是許多青壯年患者在病前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病后他們多半喪失了勞動能力,雖然有醫療保險,但每年仍有2萬~3萬元的費用需要自負。要結束這種替代療法就只能換腎,而40萬左右的費用和腎源不足以及可能發生的排斥反應,無疑是懸在患者頭上的一把雙刃劍。此時,巨大的經濟壓力與患者強烈的求生欲望形成激烈的心理沖突。
由于長期治療,單調受限的生活模式,與社會和單位的脫離,昂貴的治療費用,病痛的折磨(包括透析中低血壓、抽搐、嘔吐以及貧血導致的低氧,內置導管感染引起的發燒,注射EPO的疼痛等),睡眠障礙等。部分患者認為周圍的人都與他過意不去,故意為難他,并認為自己患病很不幸。甚至懷疑醫院巧立名目重復收費,懷疑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擔心自己會因為血透而傳染肝炎艾滋病。
有的患者在透析初期,由于體內毒素的清除,自我感覺良好以及對疾病的不甚了解,表現為對疾病預后的樂觀,心存僥幸,認為短期的透析治療就可以完全控制病情。也有患者聽信某些廣告宣傳,一味地尋求民間偏方,濫服中藥,甚至出現藥物中毒性肝炎,急性腎衰。
由于維持性血透患者治療時間每次4 h左右,血透室護士應力爭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室內光線要柔和,地面墻面整潔無污跡,地面采用能防滑防潮地板,床單位一人一換,保持適宜的溫度,以增加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使患者從治療環境上消除恐慌感,減緩其心理壓力。
安排有豐富臨床經驗且具親和力的護士針對不同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講解血透療法的原理,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給患者介紹該領域新進展,讓患者對各項治療有一個正確而客觀的認識,并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此外,還可以請治療效果顯著,情緒樂觀的患者現身說法,交流治療中的感受,治療后病情的改善,同時給患者發宣傳小冊子,還可以在患者等待血透的待診處懸掛健康教育的宣傳欄,開展健康教育,以減輕患者的恐慌和焦慮。記錄每位患者的電話號碼,以便回訪和進行專業性指導。
血透患者生存質量的好壞與透析護士的護理技術密切相關。血透護士至少應有3年的臨床護理經歷,對常見危重癥的發病具有觀察病情和應急處理能力,且應相對固定在血透室,避免頻繁更換。對血透護士的穿刺技術要求很高,要一針見血,因為內瘺是患者的“生命線”,保護血管延長內瘺的使用壽命是血透護士的職責。及時發現透析過程中患者的病情變化,識別和解除透析機器故障,以免機器的報警聲給患者帶來干擾和不安全感。另外血透護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加強巡視,做事干凈利索,擁有平和的心態,讓患者有安全感,獲得他們的信任。
血透護士要因人而異地進行疏導解釋,利用一切機會盡可能多與患者交流。患者每次透析是最好的接觸機會,可以面對面交流。護士要學會傾聽,患者通過訴說,能減輕心里的憂郁和痛苦,使心理壓力得到及時的宣泄。必要時可以采取放松療法,音樂療法來緩解不良情緒。通過有效溝通[4],改變患者的的認識結構,看到透析后病情的好轉,如果堅持透析、合理飲食、控制好血壓、血色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恢復工作是可能的。鼓勵患者回歸社會,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經濟收入,同時充實自己,體現自我價值。通過一些便民措施,如每天為患者免費提供一份點心和飲料,每逢生日給患者送上一些小禮品,來調節護患關系,使患者心情舒暢,更加配合治療,以期達到滿意的療效。
2007年5月1日“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頒布實施后,使提供腎移植供體困難,更多的患者只能依賴血透維持生命。患者的生活照顧和經濟費用多由其家人部分或完全承擔。因此獲得社會和家人的支持與關心,能促進患者身心健康[5]。透析患者由于體能減弱和長期患病產生依賴心理,生活上更需要家人的照顧,護士應重視對血透患者家人或陪護的教育,讓他們在精神上給予理解、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溫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不能因為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及經濟負擔重而嫌棄患者,幫助患者建立社會、家庭支持系統。
由于血透治療費用昂貴,治療費用也成了血透患者極為關注和敏感的問題。血透室應做到合理收費,并時刻為患者著想,不浪費患者血液、藥物、規范透析器復用程序,保證患者的透析效果,降低患者透析器使用成本,減低患者經濟負擔。為患者提供詳細的費用清單,使患者對自己的治療費用清晰明了。
血透患者因疾病原因、透析后產生的不良反應、經濟負擔和對生活的影響,產生了恐慌、焦慮、抑郁、偏激等不良情緒。雖然不同的血透患者心理特點并不相同,但是只要在護理過程中充分了解和掌握血透患者的心理特點,并研究和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使患者能盡快了解透析的原理、不良反應的預防、保護內瘺的方法等,適應新的生活模式,正視自身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終末期腎病是一種不可逆疾病,對透析患者而言,治療的目的不僅是延續生命,更重要的是擁有正常的生活,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最佳狀態。從而穩定病情,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王麗君.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J].醫學創新研究,2008,5(9):138.
[2]王君梅,姚景鵬.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63-64.
[3]張敏,朱慶蘭,徐麗娟,等.維持性血透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分析及護理干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8A):39-40.
[4]焦薇,郁海燕.護患溝通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15):189.
[5]付風齊,王志穩,萬巧琴.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