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陽
(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廣東東莞 511761)
由于鼻骨的解剖特點,在受外傷時極易引起骨折。鼻竇骨折多與鼻外傷同時發生,以額竇及上頜竇骨折最為常見,蝶竇或篩竇骨折常在顱外傷時發生,手術不當也是造成篩竇損傷的原因之一[1]。鼻竇骨折在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現,通常都有出血、受傷處壓痛、淤血、腫脹、鼻通氣受阻及頭痛等。由于眶壁的2/3是由鼻竇構成,鼻竇骨折可伴眶骨骨折,出現眼球移位、眼內積血、復視、視力下降等。鼻竇外傷可影響顱腦,輕者腦震蕩,重者顱底骨折、腦脊液鼻漏,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鼻內清水樣分泌物,隨低頭、咳嗽、打噴嚏等動作而加重,有時繼發顱內感染。因此,及時、正確地診斷鼻竇骨折對臨床具有重要意義。普通X線鼻骨側位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鼻骨解剖結構,因此易漏診、誤診。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簡稱 3D)能夠快速獲得容積數據,檢查時間短,將運動偽影和漏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為臨床提供直觀真實的立體圖像,對鼻骨骨折的診斷具有其重要的應用價值[2]。本文對2007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經螺旋CT三維重建確診的16例鼻竇骨折患者的CT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07年3月~2009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鼻外傷疑有鼻骨骨折的患者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齡16~48歲,平均34歲。致傷類型:車禍傷15例(50.0%),拳頭或鐵器等擊傷 6例(20.0%),摔傷 5例(16.7%),其他 4例(13.3%)。并發顱腦外傷6例(腦挫裂傷3例,腦震蕩2例,硬膜外血腫1例),眼損傷6例,頸外傷2例,顏面挫裂傷12例。臨床表現為鼻出血、鼻腔阻塞、鼻部畸形、腫脹等癥狀。
所有患者均分別進行X線平片檢查,與螺旋CT冠狀位掃描及掃描后重建的檢查,將其診斷結果比較。
采用美國PICK ULTRAZ CT機,冠狀位掃描范圍額骨鼻竇至鼻尖,矩陣 512×512,層厚 2~3 mm,螺距 1.0~1.5 mm,速度為2.0 s,視野19.0 cm骨重建,電壓120 kV,電流200 mA,原始圖像經SGI O2圖形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
30例患者中真正為鼻竇骨折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X線平片顯示陽性6例,占37.5%。CT掃描考慮為骨折2例,而三維重建顯示為血管孔。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為16例,其中上頜竇6例,篩竇3例,頜篩竇2例,額竇2例,額篩竇1例,蝶篩竇及額上頜竇各1例。單純鼻竇骨折9例,占56.25%,并發上頜骨額突骨折7例,占43.75%,鼻中隔斷裂2例,占12.50%。
鼻骨的解剖結構較特殊,其是顱骨的延續突起,在鼻的根部,左右各一。鼻骨的上部窄厚比較固定,不易骨折;而下部寬薄呈片狀,且比較突出,受到輕微外傷就很容易發生斷裂。鼻骨骨折最容易發生于鼻骨中、下部,可為無明顯移位的線形骨折,也可為明顯的內陷、移位的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3]。
常規X線密度分辨率低,如果投照條件不當,會直接影響普通X線對鼻骨骨折診斷的準確性及顯示率,而上頜骨額突骨折在普通X線側位片上幾乎是不能顯示的,易漏診,尤其是當伴有上頜骨額突、鼻中隔犁骨骨折和鼻竇壁骨折及骨縫分離時,因多個骨結構相互重疊而影響骨折的顯示,平片則極易漏診。漏診原因多見于一側鼻骨骨折,且骨折處無明顯塌陷者。
普通CT檢查雖可以避免前后重疊,但其顯示的是二維圖像,很難從立體上把握復雜的骨折全貌。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螺旋CT等具有三維圖像采集能力設備的應用,特別是高效率的工作站及先進的三維軟件系統的研發,通過多種方法產生的三維立體圖像,可準確、清晰、立體、全面地顯示鼻骨、上頜骨額突及周圍細致結構正常解剖及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周圍骨質情況,還能顯示鼻腔、鼻中隔、鼻竇及鄰近軟組織改變,彌補了常規X線檢查的不足。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用于檢查鼻外傷,具有以下的優點:①準確判斷骨折是否存在;②能減少CT平掃假陽性率;③可直觀了解骨折的部位和范圍及周圍組織的立體解剖關系;④判斷有無上頜骨額突等復合性骨折;⑤確定有無并發臨近骨質的損傷如上頜骨骨折等[4],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因此,對鼻外傷者在影像學檢查時,如有條件可行螺旋CT三維重建,這對鼻外傷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避免誤診、漏診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方法。CT掃描無需變換體位,經過三維重建,隱去軟組織,甚至可去除遮擋觀察目標的骨質,只剩下目標的部位,并可將其任意方向旋轉觀察。對鼻竇的損傷情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它提供的三維圖像是建立在二維基礎上的空間關系信息,臨床價值大,利于臨床應用,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的檢查方法。
[1]周康榮.胸部頸面部CT[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328.
[2]胡小新,陳時洪.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在骨關節外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8):758-760.
[3]林曰增,張雪林,盧晶.螺旋CT原理、掃描參數和圖像重建[J].CT理論與應用研究,1999,8(2):23-25.
[4]高均亮.鼻骨骨折的普通X線與CT對比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1,17(6):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