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華,吳彩琴,夏岳峰
(廣東省深圳市西麗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055)
為更好地做好全人口(常住、暫住和流動人口)的擴大免疫規劃工作,根據《深圳市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項目實施工作指南(試行)》的精神,我們對該項目管理工作進一步的強化和引申,結合績效管理做了一個有益的嘗試,試圖從中找出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動免疫工作的全面實施,充分體現“免疫面前人人平等”、“及時接種疫苗,人人享有健康”。以達到按國家免疫程序全程接種、及時接種、安全接種、有效接種。
1.1 研究對象
對轄區內26個預防接種規范化門診的2008年、2009年擴大免疫工作進行項目績效管理的前后對比。
1.2 干預方法
1.2.1 加強領導,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對績效評估工作進行督導,全面推進績效評估考核工作。
1.2.2 改變服務理念,強化溝通服務培訓,苦練免疫規劃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1.2.3 簽訂目標責任狀。
1.3 質量控制與績效管理
1.3.1 建立項目督導組,根據項目管理方案每季度進行全面的督導,編寫督導報告,信息反饋,寫出整改報告,落實整改措施,基于PDCA循環管理。
1.3.2 建立技術互動與技術支持QQ群,隨時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
1.3.3 充分利用OA系統發送各種郵件,建立方便、快捷、暢通的信息流,不斷提高執行力。
1.4 其他
1.4.1 舉行免疫規劃知識競賽,形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氛圍。
1.4.2 加大補貼力度,激勵員工主動做事。財政補貼全部補到做事的人,同時醫院加大補貼力度,對應急接種和強化免疫工作實行配套獎金。
1.4.3 按接種質量、接種率進行績效分配。以安全接種的質量,接種率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分級管理。
1.4.4接種人員崗前強化培訓,持證上崗
1.4.5 對2008年與2009年的工作任務數量、各種疫苗接種率、預防接種不良事件處理、疫點處理、強化免疫等作為項目績效管理前后的對比與統計分析,數據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統計分析。
2.1 “六苗”覆蓋率
“六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百白破三聯混合制劑、麻疹活疫苗、乙肝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覆蓋率:2008年為85.2%;2009年為89.3%。
2.2 I、II類疫苗接種總人次數
Ⅰ、Ⅱ類疫苗接種總人次數2008年132 258人次;2009年183 152人次,增長38.48%;Ⅱ類疫苗接種收入:2008年5 092 892.41元,2009年5 415 891.22元,增長6.34%。
2.3 強化免疫、疫點處理與應急接種:2008年完成16 057人次的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和乙肝疫苗的強化免疫;2009年完成了48 066人次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2008年疑似麻疹疫點61個,應急接種6 461人次;2009年疑似麻疹疫點21個,應急接種1 862人次。
2.4 疫苗相應控制疾病發病率
實驗室確診麻疹病例,2008年17例,2009年2例;同比下降88.24%,其他疫苗相應控制疾病發病率為0。
2.5 預防接種不良事件的發生與報告
不良事件監測敏感度提高,主動監測,及時處置,減少糾紛,安全接種意識增強。從接種人次來看2008年接種132 258人次,報告12起;2009年接種183 152人次,報告41 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013,P=0.004 4)。
項目管理是為了使相關項目能夠按照預定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順利完成,根據管理科學的理論,對需求、成本、人員、進度、質量、風險等進行科學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開發方法所進行的系統活動。績效考核又稱績效評估或績效評價,它是按照規定的標準,采用科學的方法檢查和評定組織內部成員對職位所規定的職責的履行程度,以確定其工作成績的管理方法[1]。
探索預防保健任務書形式,確定任務、工作方式、信息反饋的機制,賦予分值,完成任務即評定合格,全額給予激勵[2]。2008年前也有預防保健經費撥付,但只是按完成每人次5元補貼,但是沒有“錢”和“事”對應,更沒有與“人”相關,2009年我們針對性地實施項目經費、配套經費與績效管理結合起來,將培訓、學習、提高、安全、督導、考核、評估進行綜合管理。使擴大免疫規劃的各項指標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達到了“三個滿意”(政府用了錢滿意,員工得到該得的錢滿意,服務對象得到安全、周到、及時、有效的服務滿意)的目的。
通過這兩年來的實踐,擴大免疫規劃管理的效率提高,改變了以前“公共衛生重要,無錢沒人肯干”的狀況,預防保健經費項目撥款+醫院配套的項目績效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使預防保健經費以項目或契約化管理的形式下撥,強調“事”與“錢”的對應,激勵了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了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引入項目配套績效激勵機制,同時也激發員工對技術提高的需求,建立預防接種不良事件調查專業隊伍和鑒定專家隊伍,加強預防接種不良事件的專業知識與處理技能的培訓,強化安全接種、有效接種意識,開展監測,及時妥善處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敏感性。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接種針次數基礎上結合硬件、接種覆蓋率、質量、滿意度和資料管理等方面定性評估考核后下撥。通過調控項目經費比例,引導各中心工作方向,解決擴大免疫規劃工作中重點和難點工作,有序開展免疫規劃工作。在考核上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重結果,輕過程,以定量為基礎,體現多勞多得。同時用定性指標進行調控,確保工作質量按項目撥款的方案。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進一步修訂,但本方案對預防保健工作的促進作用已全面體現,為衛生部門實施對基層預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管理思路,通過探索和實踐,希望使預防保健工作向更深的層次發展,雖然項目管理在公共衛生系統的應用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比如說項目的確定標準、可行性論證、人員的激勵機制、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評估指標體系、風險管理、執行管理、質量管理和管理的規范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3]。而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對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實施表示支持,實施意愿較高,但是應對配套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論證,從而有效地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4]。這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觀察、研究、探討、總結和改進完善。
(本文在完成過程中得到各預防接種規范化門診、醫院核算辦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謹此致謝。)
[1]梁萬年.社區衛生服務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0-121.
[2]張惠琴,李若明,玄澤亮.上海市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全科團隊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8,5(11):817.
[3]許速,倪政,蔣小華,等.項目管理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0):7.
[4]王君麗,陳琦,潘岳松,等.北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員工對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認知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5A):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