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伍沽河 本報記者 盧長銀
非洲中西部國家尼日爾當地時間18日發生軍事政變,政變軍人動用輕重武器對總統府進行猛烈射擊,在激戰數小時后劫持了總統馬馬杜·坦賈和幾名部長。據報道,當時坦賈正在主持部長級會議。據法新社報道,政變集團19日宣布,軍事政變已成功推翻坦賈政權,并宣布解散尼日爾政府。中國駐尼日爾大使館官員19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18日晚至19日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街頭平靜。據我使館人員觀察,19日在尼日爾外交部至總統府1公里范圍內有重兵把守,尼亞美市內其他街區秩序基本正常。該官員證實,中國在尼日爾人員目前比較安全。我駐尼日爾大使館根據形勢變化,進一步完善了應急機制,目前已撤入使館的專家組和中資機構人員暫時繼續在使館待命。使館已提醒在尼亞美及其他地區的中方人員繼續保持警惕,切實落實自保措施,儲備必要物資,盡量減少外出。
西方媒體援引目擊者的話稱,18日中午有大批全副武裝的士兵沖入總統府,隨后便聽到密集交火聲,總統府上空出現濃煙,整個過程大約持續數小時,總統府在交火中損毀嚴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報道稱,槍戰發生時,總統坦賈正在主持部長會議。目擊者稱,槍戰中至少有3名士兵死亡,總統坦賈及若干部長被政變軍人控制,總統府被重兵把守,無法靠近。交火發生后不久,軍隊便封鎖了尼亞美的主要道路以及總理辦公室。尼日爾國家電臺在中斷播出15分鐘后開始不斷播放軍隊歌曲。政變軍隊發言人阿卜杜勒·卡里姆·古可耶18日晚22時在國家電視臺宣布,成立“民主復興最高委員會”,中止第六共和國憲法,并解散各政府機構。古可耶要求尼民眾保持冷靜,并呼吁國際社會給予支持,使尼“成為民主國家榜樣”。古可耶還說,坦賈以及數名內閣部長目前被羈押在一個軍營。
坦賈1999年當選尼日爾總統,2004年獲得連任。按照原尼日爾憲法,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但為謀求再度連任,坦賈去年先后解散議會和憲法法院,并簽署修憲案,規定尼日爾總統可以無限制連選連任,引起反對派強烈不滿并導致政局持續緊張。尼日爾出現政治危機以來,西非經濟共同體去年10月暫停尼日爾成員資格。18日軍事政變發生后,西共體新主席、尼日利亞代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說,西共體對尼日爾局勢表示深切關切。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8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尼日爾的最新事態發展表示關切,并再次呼吁尼日爾有關各方盡快恢復憲法秩序。
據法新社報道,政變軍人成立的“民主復興最高委員會”19日宣布,委員會首領薩盧·吉博將代替總統坦賈行使政府職權。該委員會發言人格克耶·卡里姆說:“從2月18日起,安全部隊決定承擔起責任,結束國內緊張的政治形勢。”軍事政變集團一名官員在國家電視臺宣讀由吉博簽署的聲明說,“(尼日爾)政府已被解散”。“民主復興最高委員會”還宣布實行宵禁,并封鎖所有進入尼日爾的邊境口岸。
法新社19日援引一名法國外交人員的話說,總統坦賈的個人衛隊也參與了軍事政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說:“坦賈總統試圖延長他的在職時間。很顯然,這種行為導致今天事件的發生。”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尼日爾首都街頭四處可見巡邏士兵,但目前形勢基本處于平靜之中。非洲聯盟對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一事表示譴責。非盟負責安全事務官員拉姆塔尼·拉馬拉說:“我們一直關注尼日爾,擔心可能發生軍事政變。”
尼日爾位于非洲中西部,領土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世界上最熱國家之一。該國人口1400多萬。曾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官方語言為法語。該國武裝力量由軍隊、憲兵、警察、共和國衛隊和總統衛隊組成。政治上長期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總統,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而去年8月,尼日爾憲法法院宣布新憲法草案通過,規定尼日爾實行總統制,總統由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無限制地連選連任。新憲法草案還規定,現任總統坦賈留任至2012年12月總統選舉時。坦賈曾于2001年6月訪華。尼日爾和中國于1974年建立外交關系。但1992年7月22日尼與中國臺灣“復交”,中國政府當月30日宣布中止同尼的外交關系。1996年8月19日,中尼兩國政府決定恢復兩國間大使級外交關系。▲
環球時報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