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月19日文章,原題:空蕩寫字樓中已現房地產崩盤跡象 杰克·羅德曼在洛杉磯和東京做房貸生意。他發現中國內地已經隱約出現房地產業崩盤的苗頭。自2002年以來,他開始收集北京空置寫字樓的照片,目前總數已達55幢,還有十幾幢寫字樓在候選名單里。“我拍這些照片是要提醒人們供給已經過多了。”羅德曼說。他今年63歲,是全球不良資產解決方案公司總裁。據羅德曼估計,北京商用房產空置率可能高達約50%,比德國5個最大的寫字樓市場去年出租的總面積還要大。
在房地產經紀商世邦魏理仕公司跟蹤的103個市場中,北京去年第三季度的寫字樓空置率為22.4%,排第九位。但這一比例還沒包括很多馬上就要完工的寫字樓。中國內地的空置寫字樓之所以不斷涌現,也是由于地產公司用上了政府去年巨額貸款的一部分去蓋樓。
歐盟商會去年11月曾表示,中國內地工廠的過度供給嚴重損害了全球經濟,引發貿易緊張并增加了不良貸款風險。而消化泡沫破裂的過程,也將使這個2010年將為世界增長貢獻超過1/3分量的經濟體發展的后腿被拖住好幾年。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帕霍瓦內茨說,經濟十年不增長的風險太大了,類似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的,這絕不能被忽視。從高盛、瑞士銀行和摩根大通位于北京的寫字樓向南望,有的樓空空如也,有的樓樓門上落滿灰塵,大廳成了自行車存放處。據房地產公司仲量聯行估計,在現有920萬平方米庫存的基礎上,今年還會有12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上市。而據仲量聯行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中央商務區寫字樓的空置率已達35%,創造了北京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何晏譯。本文英文原文見2月20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5版。有改動)
環球時報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