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父子四人都是建筑師。出身于這樣家庭的黑川雅之,雖不及哥哥黑川紀章在建筑業中卓著的成就,但卻有著他自己的率性成果。他的著作《反對稱物學》企圖成就現代達爾文,創立繼生物進化論之后的物學;他的設計理念:時間的含義身體感覺、觸覺的時代、編輯的記憶、物質和形體的詩、晦暗的影子意義的沖突、系統與結構,這些都對產品設計有著深刻的影響。如今他帶著一手打造的k-shop這個無工廠的設計品牌大集再次破風而行。
您的產品設計涉及了很多類別,有最喜歡設計的類別嗎?
沒有什么特定的類別只是想法。
怎么看待設計?
設計是非經驗的。任何人都可以做設計,只是我比別人多了一些想法和體驗。
在設計中,我都會以用戶生活需求,以人為本,產品定位中不管是有特定的使用者,還是沒有特定的使用者,我都會深入地問自己,他們需要的是什么,把他們需要的存在內心當中來進行設計。
素材、全體、破綻、氛圍、偶然,沉默、曖昧、原型,這八個是要記住的設計關鍵詞,素材是指所有的材料,全體是指各種群聚方式,破綻是指不完整之美,偶然是指生之偶然,沉默是指自然平和,曖昧是指似是而非。
你設計時的環境或方式?
我最理想的工作環境當然是左手女人,右手美酒。(笑……)
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設計。當我有一個想法的時候,如果手頭沒有紙筆,我會用“頭腦筆記”,靠頭腦去加深和鎖住這個想法,事后再去記下來。
在您的作品中,使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對材質的喜好是否有階段性?
在40年前,我就開始使用橡膠,之后使用鋁,現在使用鐵、玻璃。軟木。一方面,我一直是建筑師,3年前才開始做產品,我對材料本身有一種認識和喜好,我發現了一種新材料我就想要去了解它,使用它,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及興盛,人們強調顏色和形狀所擁有的感受,而我覺得,材料之美在于你需要閉上眼睛去觸摸,是一種感性的判斷,而非理性。東西是為人而存在,我們應該重視我們的身體性,去感受。
怎么看待傳統,現代和未來的設計?
未來、過去都存在于現在。貝爾登提出了“時間就是一條線”,卡斯通提出了“一瞬間”,而我認為不管是傳統,現代還是未來的設計都是生命DNA+夢想。
怎么看待生之哲學與器物之美?
日本哲學中,武士剖腹。死是一種對美的追求,“舒服”,“平衡”,“打破”……都是對美的追求。器物之美就像生命與性,都是為了尋找美好。我們探求一種活著的感覺,生之偶然的感動。
目前最感興趣或正在關注的設計項目?
電動三輪車。我喜歡開著跑車急速行駛的感覺,又喜歡在雨中淋雨的感覺,但介于現在的年齡,我很想設計一款電動三輪車,可以開著它在風中穿行,破風而行。
何時是您作為設計師的創作最高峰,是現在嗎?
現在也應該算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波狀的狀態。尋找和創作更美好的東西,讓人瞬間感動,讓人舒適,這是我至死都在找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