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毓鵬,鄭廣平,宋詠春,張鐵異,吳 悅
(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甘蔗是我國南方省份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每年榨季甘蔗的收獲是一項既費工時又費勞力的艱苦作業。甘蔗收獲的工序一般包括:打頂、根部收割、脫葉、裝卸。其中脫葉勞動時間最長。國內外的統計資料表明,脫葉所占用的時間為整個收獲作業時間的65%左右。目前我國的甘蔗收獲仍沿用古老的人工作業方式,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甘蔗規模生產的發展。研制新型的、具有我國南方地域特點的甘蔗剝葉機、實現甘蔗收獲機械化,是發展甘蔗規模生產的迫切需要。
甘蔗收獲時莖葉很多,若不進行處理,將帶葉的甘蔗進行榨糖,葉子會粘附糖汁而被浪費掉,結果會使產糖量顯著減少,所以必須將這些莖葉盡可能在榨糖前除掉。日本制糖工藝要求,甘蔗的含雜率不能超過2%,我國糖廠基本控制在5%以下。
當今世界甘蔗莖葉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
(1)手工法。手工法即借助剝葉刀進行人工剝葉。這是最古老、原始、落后的作業方式。
(2)焚燒法。在美國、澳大利亞、古巴、巴西以及日本的南北大島、石垣島,甘蔗種植面積大,收獲前先進行枯葉焚燒,然后用切段式收獲機切斷收獲。這種作業方式生產效率高,但收獲的甘蔗必須在16 h內完成運輸和加工,以免變質,也即是要求整個制糖業的管理水平較高。另外,焚燒后的甘蔗糖份損失大,糖色變黃,需返工漂白。
(3)機械剝葉法。機械剝葉按剝葉原理分為:離心力撞擊摩擦法,壓縮空氣分離法。根據采用剝葉元件的不同,還可分為:鋼絲元件剝葉法,橡膠元件剝葉法,滾筒邊緣摩擦剝葉法,風動分離抓取法。按切段式收割和整桿式收割方式又可分為:分段剝葉法和整稈剝葉法。
我國蔗糖生產和管理水平較低,甘蔗收獲后常常存放一星期左右,此外大多數種蔗區蔗地小,不規則,不成片。焚燒法和與之相適應的分段式甘蔗收獲,以及后來發展起來的分段收獲然后剝葉的莖葉處理方式,均不適用于我國。整稈式甘蔗機械剝葉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又不損失糖份,符合我國糖業生產的要求。毫無疑問,研制一種價格合理、適應于田間作業的小型整稈式甘蔗剝葉機,在蔗區一定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
剝葉滾筒高速旋轉時,滾筒上的剝葉元件因受離心力的作用而甩開。甘蔗在剝葉元件離心力、柔性打擊力及剝葉元件與蔗莖相對運動產生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其表面的枯葉被剝落。簡言之,剝葉元件就像一根皮鞭,當人用皮鞭狠狠地抽打甘蔗表面,其莖葉就被打碎打落下來,這就是離心式剝葉裝置基本的工作原理。

圖1 離心式剝葉裝置簡圖
滿足田間作業要求的小型甘蔗剝葉機,應具有以下的技術指標:
(1)含雜率≤4%;
(2)傷皮率<8%;
(3)折斷率≤5%;
(4)剝葉元件的壽命不能低于250 h;
(5)剝葉效率約2 t/h。
剝葉裝置是剝葉機的心臟和質量保證。一般說來,剝葉滾筒轉速愈高,打擊力度愈大,打擊次數愈多,剝葉越干凈。但打擊力度過大,甘蔗在剝葉區運動的動能發生劇變,產生縱向和橫向沖擊,甘蔗易彎曲折斷,剝葉元件也易于疲勞損傷,使用壽命降低。影響剝葉機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以下數點是研制高質量剝葉機的關鍵技術:
(1)剝葉元件材料、形狀和熱處理技術;
(2)剝葉元件的分布裝夾方式;
(3)保證能同時輸送多條直徑大小不同的甘蔗的輸入、輸出機構。
小型甘蔗剝葉機是在全機械化收獲機(一臺機械完成甘蔗打頂、收割、剝葉清理、堆集全部作業)的基礎上,根據東南亞各國甘蔗收獲特點而發展起來的。日本是較早研制小型甘蔗剝葉機的國家。日本40%的蔗區,種植面積大,甘蔗收獲使用全機械化類型的收獲機;60%的蔗區田塊小,不連片,推廣小型機械化收獲體系(由手扶式小型收割機、小型脫葉機和搬運裝置組成)。川村登等人于1975年連載報道了鋼絲式剝葉機的研究成果。實驗結果表明:鋼絲剝葉元件的使用壽命主要受鋼絲直徑、固定方式、旋轉速度、打擊節距的影響。滾筒轉速提高,含雜率降低,甘蔗折損率提高,鋼絲壽命降低。鋼絲拍打甘蔗時,當甘蔗干涉的長度增加,鋼絲應力增大,易形成疲勞損壞。打擊節距增大,對甘蔗折損率影響不大,但含雜率會增加。鋼絲初接觸甘蔗時受力最小,脫離時受力最大,力作用于鋼絲頂部,由裝夾的根部承受。滾筒結構按圖2設計,主要技術參數按表1選擇。在田間實驗的結果是每剝蔗35 t需更換鋼絲束,鋼絲壽命在70 h左右。
印度種植甘蔗3.2萬km2,83%是小農戶種植,甘蔗收獲大多是手工,剝葉使用剝葉刀。上世紀90年代旁遮普農業大學動力與機械系研制了風動、滾筒抓取式剝葉機,生產率380~823 kg/h,含雜率6.38%以下。

表1 小型甘蔗剝葉機主要技術參數表

圖2 滾筒結構簡圖
我國甘蔗產區主要在兩廣、福建、云南、海南等。甘蔗收獲機的研制和使用與外國比較起步較晚,目前獨立的小型甘蔗剝葉機仍處于研制階段。貴港甘蔗研究所曾為整稈式甘蔗收獲機的剝葉部分,研制了一種新式的裝夾方法。據報道,剝葉元件選用單根直徑0.7 mm,一束直徑10 mm的鋼絲繩,剝葉效果良好,正常收割0.015km2(22畝)后,鋼絲繩未有疲勞和折斷現象。該裝夾方法的最大特點(見圖3)即是鋼絲繩中部由護板支承。護板作用有二方面,一是扶托甘蔗和避免甘蔗插入芯軸;二是護板就像一個活動鏈支承鋼絲中部,在鋼絲繩不斷的彎伸中起一定的彈性作用。

圖3 鋼絲繩裝夾方法簡圖
小型甘蔗剝葉機,是最適合我國南方丘陵地帶甘蔗收獲的一種小型農機,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對發展我國蔗糖業有很重要的意義。
[1]王光炬,楊 堅.小型甘蔗剝葉機剝葉質量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6,(12):142-145.
[2]黃瑞,梁式.甘蔗剝葉機剝葉元件螺旋裝夾方式的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7,(4):99-101,105.
[3]姚煒.我國甘蔗剝葉機械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思考[J].農機化研究,2007,(10):232-234.
[4]王光炬,喬艷輝.甘蔗剝葉機的研究現狀及研發趨勢[J].廣西農業機械化,2007,(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