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媛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網絡化加速推進,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不斷擴大覆蓋面,內容逐漸豐富。”
網絡文化沒有特定的形式,它是隨著人們在網絡上游走的痕跡而不停變化的。它的不確定性也讓網絡文化中的某些元素開始變得放蕩不羈。但是在整個大潮流中,我們還是希望由眾多網民鑄就的新文化能夠健康的發展。網絡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其影響力也是極具擴大,甚至這樣一種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文化氛圍顯得比現實社會的文化氛圍來得更加熱烈。因為它更具互動性,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以“承民族文化精華 逐時代科技趨勢”為主題的2010網絡文化產業高層論壇吸引了眾多網民的目光。微博也借此機會榮登大會舞臺。作為一種新媒體形式,微博在近一年的發展如日中天。此次網絡文化論壇上,騰訊微博為我們帶來了實時互動的新體驗:現場觀眾可以發送騰訊微博或發送短信到大屏幕上的號碼,可以借此向嘉賓提問或者給些建議和感想。觀眾所發送的內容將在現場大屏幕上滾動播出,如果提出的問題被選中,將由騰訊代為向嘉賓提出。本屆論壇上,微博的應用也恰到好處地體現了網絡文化的特質——互動性。網絡文化獨有的特質也為其規模化的大發展帶來了強烈有力的拉動力。
文化部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網絡文化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258億元,同比增長39.5%。其中國產網絡游戲規模達到758億元,占整體網絡游戲規模61.2%,同比增長41.9%。網絡游戲用戶突破2.65億,其中有效付費用戶達1.28億。在線音樂市場與網絡游戲市場齊頭并進,以內容服務提供商總收入為計算標準,去年在線音樂規模達到20.1億元,同比增長19%。在線總體規模同比增長28.8%,無線音樂用戶達4.7億,同比增長15%。網絡視頻、網絡動漫、網絡文學逐漸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處于網絡文化應用終端的網絡市場規模高達886億元,終端數1316萬人。網吧為滿足中低收入文化需求發揮了主要作用。網絡文化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網絡化加速推進,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不斷擴大覆蓋面,內容逐漸豐富。網絡文化大發展也必然會給管理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庹祖海表示,優質文化產品供給不足,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比較普遍,而監管的理念和手段相對滯后。針對網絡文化監管,庹祖海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 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表示:“目前網絡已經不僅成為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而且已成為一個新的文化符號。”
一、解決網絡文化企業的定位問題。網絡文化既具有技術性,工具性、更具有自然價值意識形態的文化性,后者是其本質屬性。網絡文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屬于文化范疇,因此這就決定了網絡文化企業的定位及網絡文化企業的第一身份應當是文化企業。網絡文化企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發揮網絡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陣地。首先企業必須在思想上明確樹立文化自覺性,并且貫穿到從企業使命、目標、戰略的制定到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的配置的全過程之中,從而使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適應國家文化政策法規要求。其次,政府部門主動將網絡文化企業納入體制內加以管理。近年來,文化部指引了一系列的網絡文化的政策法規,要求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網絡文化內容的把關,同時開展了多批網絡文化企業從業人員培訓班。
二、要把轉變網絡文化發展方式作為重點,優化資源配置,在整合傳統文化資源中創新發展中國文化。網絡文化企業既有技術、資金、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善于創新,發展迅速。但是也有明顯弱點,缺乏文化資源的積累,文化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而傳統的文化企事業單位恰恰相反,如何使兩者優勢互補,不僅關系網絡文化發展的根本,也關系著中國當代文化發展的大趨勢。當前,網絡的文化總動員和文化的網絡總動員正在全面展開,不斷深化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為兩者之間優化資源配置開辟了便捷通道。與傳統文化企業相比,網絡文化企業在技術、資金和體制機制方面具有更大優勢,以這個優勢整合傳統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文化資源和人才,其成功可能大大高于傳統企業對新技術的應用。
網絡文化中的版權問題一直都存在,徹底解決版權問題是所有國家的攻關難題,因此加強版權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政府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把知識產權提到國家基本戰略高度推進。
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強調,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世界,知識產權保護對提高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質量和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其中,版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和組織部分,成為一種具有產品和高附加值屬性的重要生產要素和基本資源。支撐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廣告設計、工藝美術、計算機軟件、信息網絡等數量眾多的產業群,版權和版權保護對促進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包括網絡游戲在內的網絡文化正在蓬勃發展。
“版權產業群就是大的文化產業群,如何讓網絡為這個產業群真正地插上騰飛翅膀,加強網絡版權保護是唯一出路。”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王志成表示,總體來說版權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加大對網絡侵權盜版打擊力度是當前重大需要。
首先,從版權保護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國的網絡版權保護水平不夠高,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創新性國家的要求不相適應,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對網絡侵權盜版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合法網站的監管和引導,為數字的網絡發展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
其次,從產業發展和產業環境來看,2010年建網行動是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凈化網絡保護環境的迫切要求。隨著互聯網和手機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版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網絡侵權盜版逐漸成為高技術化的特點,擾亂正常的版權秩序,更加嚴重危害到傳統版權的生存和新興媒體的發展,如何加大力度,已經成為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保障傳統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最后,從重大事件來看,今年正在舉辦的世博會和下半年即將舉辦的廣州亞運會對版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契機。針對網絡版權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2010年的建網行動作出了積極的應對和全面部署,確定了鞏固機制、快速反映、發動群動、積極打擊這四個方面,從機制上完善版權管理部門、公安、通信管理部門的專項治理機制,加大對案件的快速處理。發動群眾就是針對網絡侵權盜版隱蔽性強、不易發現的特點,加大舉報獎勵工作,積極動員社會公眾提供網絡侵權盜版案件的線索。集中打擊就是對幾類重大案件形勢加大打擊力度,對在網絡上明知侵權行為情況下,還為侵權盜版行為提供網絡接入、信息存儲空間等提供網絡服務的侵權行為加大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