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嚴重者可出現頭痛、頭暈、視物模糊、胸悶等先兆子癇自覺癥狀,甚至可發生抽搐導致子癇的發生[1]。如何控制好血壓是妊娠高血壓治療及護理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臨床多對妊娠高血壓病人采用藥物治療,但有時會因為精神因素或其他原因導致降壓效果不理想。為此,本研究探討了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以期為今后妊娠高血壓患者干預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2007年12月~2008年10月在廣州市番禺區石人民醫院產科就診的妊娠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6版的標準:納入標準包括:①血生化及血、尿、便常規實驗室檢測正常者;②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干預者。排除標準包括:①腎動脈狹窄、腎上腺腫瘤及原發性高血壓病人;②認知障礙者;③患有心、肝、腎、糖尿病或慢性高血壓等合并癥者。共有120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1.2 研究設計
1.2.1 分組 將全部12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人,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體重指數BMI、家庭月收入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同質性較好,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2 干預內容 對照組孕婦于孕16~20周開始常規產檢,28周前每4周檢查一次,孕28周后每2周檢查1次,孕36周后每周檢查1次。檢查時對孕婦保健、自我監測、胎教營養及孕期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組實施以心理支持為基礎,以行為干預為核心的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建立個人檔案:對每位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年齡、孕周、體重指數、血壓及干預效果等進行記錄;②心理支持:主動與患者交流,及時進行安慰、疏導,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實現溝通的分享與判斷(shared personal &judgments),同時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焦慮的篩選,對于SAS得分大于50分者由研究小組中的精神科醫生采用認知-行為療法中的艾利斯合理情緒療法完成[2];③行為干預:一方面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孕婦健康素養水平,使其掌握休息與睡眠除、合理飲食的原則及重要性,并能夠按時檢查和治療,能夠按醫囑正確使用鎮靜、降壓、解痙、利尿等藥物,教會孕婦在出現持續頭痛、上腹疼痛、眼花、惡心、嘔吐或面部及手背浮腫等癥狀,立即就診。另一方面,采用工娛療法、參與式音樂療法[3],通過引導孕婦直接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通過歌唱、舞蹈、演奏等活動來調節情緒以及使行為得到改善,每周1次,每次40min。整個干預過程持續4w。
1.3 評價指標 所有研究對象每日監測血壓4次,并分別于干預后10d、20d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情況,同時對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x2檢驗和t檢驗,對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動脈壓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動脈壓在干預前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2),而干預后對比結果顯示,干預組在干預后10d、20d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見表3);在舒張壓方面,干預組在干預后10d舒張壓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干預后20d 舒張壓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4);干預組在干預后10d、20d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2.2 兩組孕婦結局比較 兩組孕婦在胎盤早剝及剖宮產方面無顯著差異,而在產后出血、先兆子癇及子癇方面,干預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6)。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壓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比較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后舒張壓比較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后平均動脈壓比較

表6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3.1 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 妊娠期高血壓在我國其發病率為9.4%,指的是妊娠20周以后發生的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等癥候群,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嚴重時可發生抽搐、昏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4]。妊娠高血壓的形成與精神過分緊張或受刺激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密切相關。傳統的妊娠高血壓的治療與護理要點為解痙、降壓、鎮靜、合理擴容及必要時利尿,配合休息、左側臥位及合理飲食等。本研究通過建立孕婦個人檔案并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進行焦慮的篩選,在確認每位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身心狀況的基礎上,通過心理支持及行為干預借助工娛療法、參與式音樂療法等干預手段,實現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綜合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在干預后10d、20d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20d舒張壓亦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實現對妊娠孕婦血壓的控制。
3.2 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 先兆子癇及子癇是妊娠高血壓患者治療及護理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兩個并發癥。平均動脈壓測定是妊娠中期常用預測指標之一,平均動脈壓大于等于85mmHg表示有發生子癇前期的傾向,當平均動脈壓大于等于140mmHg時,易發生腦血管意外[4]。在本研究中,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提高了孕婦的依從性,并借助參與式音樂療法注重對孕婦心理的調節,干預組在干預后10d、20d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t=2.121,P=0.036;t=7.078,P=0.000),干預組在產后出血、先兆子癇及子癇方面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妊娠高血壓患者妊娠結局,在今后臨床護理工作中可以借鑒使用。
[1]周金蓉.妊娠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治療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9,18(18):68.
[2]伍麗霞,林少英,柳曉春.心理干預對子宮全切術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1):42-44.
[3]王建英,吳可萍,石少權,等.音樂干預療法對產婦分娩期焦慮心理的影響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0):210-211.
[4]張洪,廖少玲,邱錫堅,等.護理干預對妊高征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及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