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婷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與子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是婦科常見多發病癥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逐步遞增趨勢[1]。其反映著宮頸癌發生、發展中的連續過程,若不在早期給予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宮頸環形電切除術由于其獨特的優勢,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2]。為了探討其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的臨床影響,我們對83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從2006年3月~2008年1月本院共收治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83例,均經陰道鏡檢查和組織活檢確診。年齡22~56歲,平均40.7歲。CIN69例,CINⅢ14例。臨床癥狀:主要有宮頸糜爛,宮頸外觀呈糜爛狀;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或夾雜有血絲等。
采用囤產金科盛HF—l20B型環形電極刀。患者取膀胱截石位,0.5%的碘伏液消毒外陰、肛周,再用陰道窺器擴開陰道,消毒宮頸和陰道。Lugol碘液確定病變的邊界。2%利多卡因和2%的腎上腺素混合后注入宮頸陰道部間質中。在宮頸病變移行區外圍分點注射,深1~2mm。為了在操作過程中減少出血,采用加血管收縮藥物如垂體后葉素[3]。電切時,功率調至35~40W,打開煙霧排出系統。當電切環放在開始點的上方但尚未接觸宮頸表面時,啟動電流,電切環在病變的外邊界之外5mm處垂直插入組織內,電切環逐漸深入宮頸直到“十”字形橫桿幾乎與上皮表面接觸后,電切環平行于宮頸表面水平切割,直達到病變的對側邊界外,再向宮頸表面慢慢拉出電切環(仍保持其與表面成直角)。

表1 LEEP術后第1年TCT、陰道鏡檢查隨訪情況(例)
電切范圍應盡可能將病變組織環繞在電切環內,以減少熱損傷對標本的影響[4]。當切除HSIL時,電切環進出的位置應選擇在轉化區內的病變邊緣外側3~5mm處進刀。切除LSIL時,電切環進出的位置可在轉化區病變的邊緣進出。病變組織切除后,功率設置轉換到電凝功能。在創面的表面用3~5mm的球形電極以凝固的方式燒灼止血。如果難以控制出血,則用紗布進行陰道填塞。病變直徑較小者,可行一次切除,但電切環的深度應至少5mm;如果病變直徑超出最大電切環的寬度,先通過一個或多個型號電切環多次切除病變,首先切除病變中心部分,然后再用1.0cm×1.0cm的電切環行1次或多次切除周圍病變的剩余部分;如果病變累及宮頸管,首先宮頸表面部分的病變,用2.0cm×1.5cm的大卵圓形電切環切除,宮頸管內剩余組織用1.0cm×1.0cm的電切環切除,深度以完整切除病變至正常組織邊界為宜。為了避免出血,切除最大深度不超過2.5cm。手術結束后囑患者按期復查。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3~5d陰道流血減少。3例患者出現出血增多的情況,后經查明有裸露小血管,給予電凝止血后好轉。術后1年復查情況如表1所示,83例患者半年后復查,病變組織恢復正常80例,HPV感染減少到3例;1年后復查,病變組織全部恢復正常,HPV感染減少到2例。
宮頸上皮內瘤分3級[5]:Ⅰ級:輕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1/3層細胞核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分裂相少,細胞極性保存。Ⅱ級: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1/3~2/3層細胞核明顯增大,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細胞極性尚存。核質比例增大,核深染,核分裂相較多。Ⅲ級: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變細胞幾乎或全部占據上皮全層;細胞擁擠,排列紊亂,無極性。細胞核異常增大,核質比例顯著增大,核形不規則,染色較深,核分裂相增多。上述分級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系列病變表現,且存在可逆性。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CIN和宮頸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具有癌變潛能,可能發展為浸潤癌。
一般在Ⅰ期可暫時按炎癥處理,2~3個月后 有病灶在給予物理治療Ⅱ期可行電熨、激光、冷凝或宮頸錐切術治療。Ⅲ期以前主要行子宮全切術[5],現在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一般可行宮頸錐切術。
LEEP手術儀主要由5部分組成:①煙霧吸引器;②高頻電波發生器;③彌散板;④不同規格的圈電極及球電極;⑤可與不同類型的電極相連接的操作手柄。宮頸環形電切除術工作原理是電外科透熱療法利用不同大小的電切環,通過高頻電波發生器產生高頻電波,再經與電極相連接的操作手柄相連,產生電外科手術操作的不同效應(干燥脫水效應、電弧切割效應、噴射凝結效應)切割、凝固組織,從而完成手術實施[6]。LEEP手術操作簡便易行、并發癥少,既能滿足臨床對完整切除病變的需求,又能保留組織學標本,尤其是對年輕、未生育的患有宮頸高度病變的女性,可以不過多切除正常組織和掌握手術的范圍和深度,完好地保留宮頸的正常生理功能[7]。
從臨床統計來看,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1年后復查,病變組織均全部恢復正常,HPV感染減少到2例,顯示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因此我們認為,宮頸環形電切除術應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能顯著提高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1]宋曉霞,楊秋娟.腹式子宮次切術配伍宮頸環形電切術式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9):27.
[2]張潔.子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4):151-152.
[3]李沁.宮頸環形電切術診治宮頸病變143例[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5,4(4):9.
[4]張敏華,黃懷彬,章雅玲.環形電切除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74例[J].中國醫藥導報,2006,3(23):67.
[5]顧建如.宮頸電環錐切術聯合納米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5):10.
[6]胡金菊,顧春美.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43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0):36-37.
[7]段煉,謝暉.LEEP術在CIN診治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5):150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