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明 陳宣任 陳一銘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胃排空延緩,臨床可見厭食、惡心、早飽、嘔吐、腹脹等癥狀。大約50%的糖尿病患者有消化不良癥狀,50%~76%的糖尿病患者有胃排空延遲[1],DGP占胃輕癱的患者可達29%[2]。DGP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率很高,然而對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DGP發病及治療特點尚少有報道。本組回顧性分析我院近10年來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資料,探討其臨床特點,為青少年糖尿病并發DGP的診治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間我院共收治初診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齡3~15歲,平均年齡(9.2±3.3)歲;病程1月~4年,1年內者54例,1~2年者21例,2~4年者18例;體重指數(BMI)(19.1±4.1)kg/m2;主訴多飲、多尿者81例,消瘦者54例,多食者11例;臨床診斷為1型糖尿病84例,2型糖尿病9例,其中84例1型糖尿病前驅有明顯感染史21例(25.0%),9例2型糖尿病均有重度單純性肥胖;血糖檢查在11.2~28.3mmol/L;84例1型糖尿病患兒并發酮癥酸中毒共41例(48.8%),9例2型糖尿病并有發酮癥酸中毒者。
1.2 DGP的診斷標準 參照吳勝積的研究[3]確定DGP的診斷標準:①存在下列一項或多項表現:腹脹、早飽、惡心、嘔吐等,且持續2周以上;②胃鏡檢查無胃十二指腸的器質性病變;③B超檢查無肝、膽、胰、脾、腎的器質性病變;④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癥狀的系統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
1.3 DGP的治療及療效評價 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給予胃腸動力藥嗎丁啉,每次每公斤體重0.3mg,每日3次,飯前15~30分鐘口服。療效的評定采用癥狀評分分級。0級無癥狀;1級有輕微癥狀,但不要求治療;2級有明顯癥狀,要求治療,但能忍受;3級癥狀非常明顯,難以忍受。治療后癥狀改善2個等級為顯效,改善1個等級為有效,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包括有效和顯效。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特點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軟件為SPSS15.0。
2.1 青少年糖尿病并發DGP的發生情況 93例青少年糖尿病發生DGP的共41例,占44.1%。而該41例DGP患者中,以腹脹為主要癥狀的7例,占17.0%;以厭食為主要癥狀的3例,占7.3%;以惡心為主要癥狀的6例,占14.6%;以嘔吐為主要癥狀的4例,占9.8%;以便秘為主要癥狀的13例,占31.7%;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4例,占9.8%;以腹瀉和便秘交替為主要癥狀的3例,占7.3%。
2.2 青少年糖尿病并發DGP發病特點分析 青少年糖尿病并發DGP和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糖尿病類型和是否發生酮癥酸中毒等因素無關:男性與女性患者、年齡大與年齡小的患者、BMI大的與BMI小的患者、1型與2型糖尿病患者及是否發生酮癥酸中毒的患者DGP發病水平相當;但和患者的病程及空腹血糖的水平有關:病程較長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并發DGP機會較高,空腹血糖較高的患者并發DGP機會也較高。
2.3 治療效果分析 41例DGP患者經胃腸動力藥嗎丁啉治療后,顯效28例,占68.3%;有效10例,占24.4%;無效4例,占9.8%??傆行?8例,為92.7%。未見有不良反應發生。

表1 青少年糖尿病并發DGP發病特點分析
DGP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主要認為與神經病變、高血糖、血清胃腸激素異常、微血管病變及代謝紊亂有關[4]。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較長,DGP的腹脹、厭食、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經常被注意到;而對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并且多為1型糖尿病,消化道癥狀經常被其他較為嚴重的臨床表現所掩蓋,因此青少年DGP較少引起關注。本組回顧性分析了10年來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DGP的臨床特征,結果顯示我院青少年DGP的發病率在44.1%左右,略低于成年人DGP的發病水平[1]。而從臨床表現來看,主要出現腹脹、厭食、惡心嘔吐、便秘和腹瀉等消化道非特異性癥狀。其中本組以便秘比例最高,占到31.7%,分析原因可能即是與DGP的胃動力下降有關。劉敏等[5]研究發現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早期可見胃排空延遲,糖尿病患兒餐后胃電頻率下降,表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現胃動力異常。而從臨床癥狀分布的情況來看,青少年DGP的主要不適主訴和分布成年人DGP類似。
而從影響青少年DGP產生的危險因素來看,主要和糖尿病的病程有關。很早就發現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通過多元醇途徑,使細胞內山梨醇增加,肌醇減少致神經細胞變性,自主神經呈階段性脫髓鞘病變[6]。如果病程比較短,所出現的神經病變則比較輕,因此出現DGP的機會就比較小。這也就可以解釋青少年DGP的發病率低于成年人DGP的發病水平,因為青少年糖尿病的病程遠低于成年人糖尿病的病程。當然青少年DGP的產生還和初診時空腹血糖的水平有關。研究[7]表明:高血糖環境下,神經元6h后出現固縮改變。高血糖可使胃的消化間期移行性復合運動周期第Ⅲ相紊亂或消失,近端胃和遠端胃的蠕動不協調,幽門活動異常和阻力增高,導致全胃活動尤其是遠端胃活動減弱和排空延遲,并且這種作用與血糖升高的程度有關。本組結果顯示并發DGP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初診隨機血糖水平高于沒有并發DGP者。當然,本組沒有發現DGP的發生和糖尿病類型的相關性,雖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較高,但本組由于樣本含量偏低,因此可能沒有顯示出這種差異性。青少年DGP的發生除和糖尿病類型無關外,也和患者的性別、年齡、BMI及是否并發或者曾經并發酮癥酸中毒無關。
從治療的效果來看,本組給予胃腸動力藥嗎丁啉口服,總有效38例,為92.7%。這提示嗎丁啉能有效治療青少年糖尿病并發的DGP。而黃容旺等[8]研究表明:紅霉素可以促進食管收縮及增加下段食管括約肌壓力(LESP),促進胃竇收縮,改善胃竇、十二指腸功能的協調性,誘導胃腸道移行復合運動(MMC),促進結腸運動及膽囊收縮,在成人DGP患者,紅霉素的療效優于莫沙必利和嗎丁啉。對于青少年DGP紅霉素治療的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總之,本研究提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也存在較高并發胃輕癱的機會,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并發胃輕癱跟長病程及高血糖水平有關。胃腸動力藥嗎丁啉能有效對其進行治療。
[1]周麗榮,林征.糖尿病胃輕癱的治療進展[J].國際內科學雜志,2008,35(10):589-563.
[2]Ali T,Hasan M,Hamadani M,et al.Gastroparesis[J].South Med J,2007,100(3):281-286.
[3]吳勝積.莫沙比利聯合黃芪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8):106-107.
[4]吳智禮.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治進展[J].醫學綜述,2008,14(3):434-437.
[5]劉敏,鞏純秀,李銘,等.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胃動力調查結果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2):1026-1030.
[6]Frank JW,Saslow SB,Camilleri M,et al.Mechanism of accelerated gastric emptying of liquids and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J].Gastroenterology,1995,109(3):755-765.
[7]Loo FD,Palmer DW,Soergel KH,et al.Gastric empty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Gastroenterology,1984,86(3):485-494.
[8]黃容旺,范文偉,柳盛奇,等.莫沙必利、嗎叮啉、紅霉素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療效比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0):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