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 王志強 林青梅 陳美歡
人流患者術前焦慮狀態與術后疼痛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程翔 王志強 林青梅 陳美歡
目的通過調查人流患者術前焦慮評分(SAS)及術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分析人流患者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是否具有相關性。方法將ASA(美國麻醉醫師協會手術風險評估)Ⅰ~Ⅱ級,擬行人流術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3組:A組經皮穴位電刺激組、B組宮頸阻滯麻組、C組經皮穴位電刺激加宮頸阻滯麻組,每組各30例。連續監測血壓、心率、呼吸、氧飽和度至術后30分鐘,對相關數據及術中VAS評分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結果1)三組術前一般情況及焦慮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2)三組VAS評分從高到低分別為B組-A組-C組,但三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3)三組患者SAS評分與VAS呈直線正相關,相關系數r值為0.368,即排除麻醉方式的影響,人流患者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之間有一定相關性,但相關性不大。結論人流患者術后疼痛是客觀存在的,與心理因素關系不大。
人工流產;焦慮評分;視覺模擬評分
有研究表明:焦慮能影響患者對疼痛的感受[1],人流患者術前焦慮可以導致患者術后疼痛加重,術中心理安慰可以減輕術后疼痛,起到鎮痛作用[2-3]。但是兩者間關系究竟有多大,缺乏明確的研究數據。因此,本課題通過臨床實踐,將人流患者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評分間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兩者間相關性大小的確切數據,為臨床工作提供一點幫助。
ASAⅠ~Ⅱ級,無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能主動配合醫師的麻醉操作,年齡在20~40歲之間(包括20、40歲),妊娠4~8周,無生殖系統畸形、無近6個月內剖宮產手術史,無順產史,自愿進行人流手術,因各種原因沒有選擇全身麻醉下人流術的患者90例,采取簡單隨機法,隨機分為3組,每組各30例,分別為:A組經皮穴位電刺激組、B組宮頸阻滯麻組、C組經皮穴位電刺激加宮頸阻滯麻組。
經皮穴位電刺激組:在人流術前15分鐘對選定的穴位進行電刺激。刺激強度為2~10MA,刺激頻率為2/100HZ交替,刺激強度以患者可以接受的最大刺激為準,穴位定為內關穴和太沖穴,在兩穴位及其在肢體對應的體表位置安放一次性電極片,設定電刺激參數,經過15分鐘經皮穴位電刺激誘導期后開始人流手術,待手術結束后停止電刺激。
宮頸阻滯麻醉組:局部麻醉藥物為1%利多卡因行宮頸旁阻滯,每側2.5ml,雙側共5ml。
經皮穴位電刺激加宮頸阻滯麻組:干預措施包括經皮穴位電刺激組加宮頸阻滯麻醉組兩種方式。
術前20分鐘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1]對患者焦慮狀態進行評估;采用深圳麥瑞T5型監護儀,連續監測血壓、心率、呼吸、氧飽和度至術后30分鐘,選取基礎值(T0),術前即刻(T1),擴張宮頸時(T2),宮內吸引時(T3),手術結束時(T4)和手術后30分鐘(T5)等6個時點的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同時,根據患者對術中疼痛進行VAS評分,并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如面色蒼白、惡性嘔吐、發熱、出汗/冷汗、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等的發生情況。
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患者術前一般情況、焦慮評分及術后VAS評分等屬于計量資料,統計采用方差分析,如果數據方差齊性進行t檢驗,方差不齊的采用秩和檢驗;所有數據統計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SAS與VAS兩變量的相關性分析通過散點圖了解其相關性,并通過計算相關系數確定其相關性大小:r值在-1與1之間,大于0表示正相關,小于0表示負相關;r值的絕對值越靠近1表示相關性越大,越靠近0表示相關性越小。
三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妊娠天數等一般情況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三組患者術前焦慮評分總體屬于正常范圍,除個別評分高于50分,屬于焦慮狀態外,三組患者總體未見明顯焦慮狀態,且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B組VAS評分最高(4.4±2.4),A組次之(4.0±2.1),C組最低(3.2±2.1),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三組患者術前一般情況(n=30)

表2 三組VAS評分及不良反應統計表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人數從高到低分別為B組A組C組,A、C兩組與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和C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1 三組VAS評分
B組VAS評分最高(4.4±2.4),A組次之(4.0±2.1),C組最低(3.2±2.1),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2 三組不良反應比較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人數從高到低分別為B組A組C組,A、C兩組與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和C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通過繪制散點圖發現--SAS與VAS兩者呈直線正相關,計算出相關系數r=0.368,即排除麻醉方式的不同,三組患者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相關性不大。

圖1
既往研究認為,人流患者術前存在顯著的焦慮狀態[2],并且加重患者疼痛,而心理安慰可以緩解患者術中焦慮,起到鎮痛作用[3]。但是患者焦慮與患者對疼痛的感受間相關性大小并未見研究。
針對這一現狀,本研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1]對人流患者術前焦慮狀態進行評估,同時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視覺模擬評分(VAS),通過SAS與VAS相關性分析發現:患者術前焦慮狀態與術后疼痛之間存在直線正相關,但是相關性不大,也就是說:焦慮狀態雖然可以導致人流患者術后疼痛加重,但緩解焦慮狀態只能部分減輕患者疼痛,因此不能過分夸大心理安慰的重要性,完善的鎮痛才是減輕人流患者疼痛的根本。
[1]張明島.醫學心理學[M].2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188-190.
[2]王楓,李艷華.人工流產患者術前焦慮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7):125.
[3]楊芳娥,張淑蓮.人工流產三種鎮痛方法的應用對比[J].陜西中醫,2000,21(5):204.
Induced abortionns; 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VAS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58
528200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女兒童醫院 (程翔王志強 林青梅 陳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