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梅
人性化管理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效果觀察
陳風梅
目的探討人性化管理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效果觀察。方法將2005年9月~2006年9月151例足月分娩的初產婦設為對照組,選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足月分娩的初產婦171例設為觀察組,觀察組營造溫馨舒適的人文環(huán)境、實施以家屬陪伴分娩、一對一助產士全程陪伴分娩為主的人性化管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產程處理;對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分娩結局進行動態(tài)觀察。結果觀察組自然分娩、剖宮產率分別為85.09%、14.91%,對照組分別為73.84%、26.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對照組與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3.64%、1.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對護理人士的滿意度分別為95.70%、99.1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管理可降低剖宮產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嬰預后,提高產婦及家屬的滿意度,提高產科質量。
人性化服務;管理;分娩;初產婦
妊娠分娩是一個伴有心理和社會功能的調節(jié)與適應的復雜生理過程,與經產婦相比,初產婦對分娩抱有更高的希望,她們的分娩時間更長,過程更復雜,應對經驗更少,且疼痛更會影響他們對分娩的感受和滿意度[1]。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在不斷上升,有報道[1],某些醫(yī)院剖宮產率均在50%左右,有的高達70%。除了與剖宮產指征的放松外,與初產婦中普遍存在著與妊娠分娩相關的應激、對分娩的焦慮和恐懼[2],以及她們自身對自然分娩信心不夠等相關,最終影響分娩方式的選擇。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產婦在生理、心理、精神上處于滿足而舒適的狀態(tài),減少或降低不適的程度。為能使產婦以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適應分娩過程,我院產科從2005年10月開始對分娩的產婦實施人性化管理,為產婦提供生理、心理、體力的全面支持的產時服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5年9月~2006年10月分娩的初產婦322例,年齡21~34歲,平均26.9歲;孕齡37~41周,平均孕周38+6周;均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既往無不良孕產史,非病理妊娠,無嚴重的妊娠合并癥。均為單胎、頭位、頭盆關系正常。將2005年9月~2006年9月足月分娩的產婦151例設為對照組,選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足月分娩的產婦171例設為觀察組,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按常規(guī)進行產程護理,包括觀察產程、助產士定期聽胎心、肛查,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等。
1.2.2 實驗組
1.2.2.1 人性化管理的內容 人性化管理的內容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尊重產婦的生命價值、尊重產婦的人格尊嚴、尊重產婦的地位和自主權利。主要體現在尊重產婦的人格尊嚴,要求醫(yī)務人員做到:一是儀表要整潔、大方、端莊、具有良好的修飾和職業(yè)特點;二是要語言規(guī)范禮貌,不講忌語、禁語;三是要注意禮儀、禮節(jié)。
1.2.2.2 人性化管理服務模式的實施方法 ①建立全新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在全科內推行“不、情、愛、精、換、全”六字服務理念及行為,“不”即不對產婦說不字;“情”即真情服務;“愛”即以仁愛之心,關愛產婦;“精”即以精湛技術服務于產婦;“換”即換位思考,滿足不同層次產婦的需求;“全”即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一對一陪伴分娩服務。②強化醫(yī)務人員的培訓:人性化服務靠的是人及心智,這些通過培訓可以獲得,培訓內容包括醫(yī)務人員的言談舉止、說話的輕重緩急、接待產婦的禮儀技巧、醫(yī)德操行、專科知識、專科技能等。培訓內容強調助產士的使命是讓產婦及其家庭享受安全、安樂的待產和分娩。③營造人文環(huán)境:第一,樹立良好的職業(yè)形象:要求上班時嚴格執(zhí)行醫(yī)院的“三統一”制度,即儀表、服務語言和行為規(guī)范,熟練掌握人性化服務的運作方式與技巧,樹立良好的形象,讓產婦對我們的技術及服務充滿信心。第二,注重與產婦的溝通交流:要求助產士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在與產婦溝通時,不僅關注產婦的軀體,而且重視產婦的情感,善于從不同產婦的眼神、表情、言語、體態(tài)中讀懂她們的需要,從每一個細節(jié)和舉手投足之間尋求最佳的人性化表達,從而給予產婦最細微、最體貼的照顧。④提供溫馨住院環(huán)境:病室、分娩室內設備全部生活化、家庭化,室內環(huán)境從窗簾、墻面的色調甚至到開關的位置都經過精心設計,室內光線柔和并配備影響,播放產婦喜歡的輕音樂,墻面上貼著健康、可愛寶寶的照片,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⑤產時管理:一對一助產士全程陪伴分娩 產房建立彈性排班制,實行一名助產士專門為一名產婦提供全過程分娩(初產婦宮口開大2cm進入產房至產后2h)、全方位(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服務。開展家屬陪伴分娩,允準丈夫進入產房陪伴妻子身邊,參與分娩的過程,以增強產婦對自然分娩的信息。心理指導:針對產婦的心理特征,產程過程給予情感的支持,使產婦得到支持和幫助。實施分娩鎮(zhèn)痛,根據產婦意愿,采用硬模外鎮(zhèn)痛技術鎮(zhèn)痛藥劑。滿足產婦在生理、體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及時補充能量,鼓勵產婦在宮縮間歇期進食以及時增加能量;維護產婦的尊嚴,不常規(guī)備皮、灌腸和會陰側切,盡量減少身體的暴露;播放產婦喜歡的輕音樂,幫助產婦放松身心,讓產婦在聆聽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旋律中漸漸忘卻恐懼、疼痛;幫助使用舒適的分娩體位,在醫(yī)療指征允許下讓產婦保留最大的自由體位和休息。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AS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出生窒息率比較 兩組新生兒出生窒息率比較見表2。
2.3 兩組醫(yī)務人員的滿意度比較 兩組產婦對醫(yī)務人員的滿意度比較見表3。
3.1 人性化護理對產婦新生兒的影響 新的醫(yī)學模式提出醫(yī)務人員不僅要治療疾病,而且要重視病人的心理需求,把病人作為一個整體,把生物的病人與社會的心理的病人作為一個整體,實現醫(yī)療服務從“病”到“人”的轉變。過去的產科醫(yī)師一直沿用決定分娩“三要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忽略了產婦的精神心理因素。因為緊張、焦慮能增加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使子宮收縮乏力,減少胎盤血流量及改變胎心率,而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2],產婦為了避免疼痛和保證母子安全,常選擇剖宮產術,使臨床上剖宮產率不斷上升達到甚至超過50%。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逐步提高,產科服務的觀念也由以病為本轉變?yōu)橐匀藶楸荆置涮幚磙D變?yōu)樯肀= ⑸怼⒕瘛Ⅲw力、心理的全面支持;常規(guī)分娩干預轉變?yōu)閲烂鼙O(jiān)護、自然過程[3],從而打破了分娩純醫(yī)學模式的行為。在產科開展人性化管理服務模式,為產婦營造溫馨舒適的人文環(huán)境,實施以家屬陪伴分娩、選擇鎮(zhèn)痛分娩術、彈性排班式的一對一助產士全程陪伴分娩為主的人性化服務。此中服務順應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滿足了產婦的心理需求,解除產婦恐懼心理,促進心理健康,使產婦能以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適應分娩過程,從而降低剖宮產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率,改善了母嬰預后。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窒息率比較

表3 兩組產婦對醫(yī)務人員的滿意度比較
3.2 人性化服務對助產士的影響 用人性化理念、個性化服務等全新思維實施產房管理,組織全體助產士進行包括思想與技能的全面培訓,改變她們的觀念。通過學習,助產士拓寬知識面,積極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利用分娩的一對一陪伴分娩時機,隨時與產婦及其家屬接觸溝通與交流,對產婦從心理、生理、社會、精神狀況等進行深入了解,仔細分析,使產婦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達到理想的、愉快的狀態(tài),助產士和產婦之間也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結果表明,人性化服務模式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滿意度,這也使護理人員體驗到自身價值得以實現,從而也激發(fā)了工作的熱情,更好地為產婦服務。
[1]黃晶珍,雷俊.剖宮產率上升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5,2(6):574.
[2]趙敏琦.導樂陪伴分娩對母嬰的健康狀況影響的臨床觀察[J].廣西醫(yī)學,2003,25(3):359.
[3]李光輝,黃醒華.生殖健康與母親安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86
512500 廣東省始興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陳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