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雪超
吳波簡歷:
吳波,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美國西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碩士。美資影立馳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1997年,創立美國影力馳技術有限公司并擔任首席執行官,2008年上海影力馳在香港主板借殼上市。
1999年,創立中國大型綜合門戶網站焦點網,擔任公司董事長,該網站于2004年初被搜狐公司收購,2008年焦點房地產網廣告銷售額超過2億元。
2002年,創建RichCore視頻解碼芯片公司,H.264是當時世界最領先的視頻解壓芯片,該公司在2004年成功并入世界一流半導體企業——凌陽科技。
2010年,創建全國首家基于美國的Groupon和Foursquare兩種模式于一體的團購類網站——拉手網,上線不足80天便實現盈利。
在吳波看來,已經過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知天命”的喬布斯改變了整個IT產業的發展趨勢,由喬布斯提出的很多創新理念也持續影響著IT產業的所有人。而這正是吳波現在的目標。

我不僅買蘋果的電腦,買蘋果的手機和iPad,還買蘋果的股票。”吳波一說到蘋果就顯得格外興奮。“喬布斯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目標。”
在吳波看來,已經過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知天命”的喬布斯改變了整個IT產業的發展趨勢,由喬布斯提出的很多創新理念也持續影響著IT產業的所有人。而這正是吳波現在的目標。
翻開吳波的履歷表,我們不難發現,他精通互聯網及移動終端軟件技術及服務,成功創辦運營過多家IT、IC及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創業大潮風起云涌的今天,吳波對于風險投資的吸引力遠超同行業的其他人。
不過,當我們坐在吳波對面的時候,這位幾經磨礪的老將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謙和、自信,一邊微笑地抱怨中央空調不太靈光的辦公室,一邊為他忙碌的行程表示歉意。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我們完全看不出來,坐在我們對面是一位身價遠超同齡人的互聯網創業者。
1992年,初出茅廬的吳波剛剛獲得美國西密歇根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并在硅谷的AMD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最早在AMD上班的時候,工作對于我來說比較輕松,經常有大段的空白時間,AMD當時已經是規模很龐大的IT公司,所以我們可以在公司使用互聯網。不過因為互聯網那時候還很‘陽春白雪’,根本不像現在有這么多程序可以用。因為自己用起來不太方便,所以我就寫了一個基于Windows 3.1的網絡瀏覽器,也沒花多少時間。這樣我就可以在家里免費上網。”
吳波坦言,正是這款瀏覽器給自己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并從此走上的創業之路。“當時很得意,瀏覽器誕生之后便拿給同事試用,反響很不錯,后來我就把它做成自由軟件,經過很簡單的加密然后提供給用戶注冊使用。當時一個用戶的注冊費是29.9美元。結果讓我很驚訝,頭一年就給我帶來了20萬美元的收入。這就更加堅定了我創業的決心。”
對于10年前的第一次創業,吳波言語間流露出了一絲無奈。“當時正趕上微軟大舉進攻瀏覽器市場,通過免費加綁定的策略輕易地奠定了其在瀏覽器市場的霸主地位,也使得我們沒法直接做PC瀏覽器,一下子失去了目標。“最終我選擇了VCD作為突破口,開發針對VCD產品的嵌入式瀏覽器,并在1997年正式成立影力馳。”

當時也有一定的資金,原本只是公司里的一個部門,后來規模越來越大,自然而然就將其獨立出來了。當時我們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就是想不斷地縮小與領先陣營之間的距離。到了2000年初,我感覺游戲結束了,我們不是贏家。
“當時VCD沒辦法上網,我們就將瀏覽器的技術用于讀光盤,用互聯網技術來做消費家電。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推出的VCD 3.0在國內的VCD市場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被當時的信息產業部確定為中國的行業標準。借助于步步高、新科、夏新、萬利達等國產品牌的增長,影立馳在成立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1999年前后,不少在美國讀書的中國人都因為看到了互聯網發展的機遇而毅然回國創業,其中就包括了創立百度的李彥宏。幾乎與此同時,吳波也做出了回國創業的決定,但當他創立焦點網并回到國內的時候,卻發現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早已沖在了前面,幾乎已經無法超越。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正處于爆發式發展的階段,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而且畢竟我的創業團隊是在美國建立的,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并不了解。”吳波并不諱言自己當時的思維盲點。“焦點網剛起步的時候想做門戶,當時也有一定的資金,原本只是公司里的一個部門,后來規模越來越大,自然而然就將其獨立出來了。當時我們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就是想不斷地縮小與領先陣營之間的距離。到了2000年初,我感覺游戲結束了,我們不是贏家。”
面對2000年突如其來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吳波為了焦點網的生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當時決定向垂直網站轉型之后,我們看到房地產的市場還很空曠,而且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所以選擇了房地產的垂直網站。到了2003年的非典時期,廣告銷售開始逐步好轉。”吳波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應該怎樣總結這一段的經歷,“你最難的時候可能也就是曙光馬上就要來的時候,我們挺過來了。”

2004年初,焦點房地產網被搜狐公司收購,“當時我的搭檔龔宇去了搜狐,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吳波笑稱,“我留在了影力馳,但是我并沒有放棄互聯網。我一直想做互聯網的技術平臺。”
吳波的互聯網創業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但這些都絲毫難以消磨他對于創業的信心,“我覺得2000年的中國互聯網時期給產業的經驗其實非常珍貴,我不完全同意所謂的泡沫期,人們認為那個時候的企業估值高,但是過了這10年再回頭去看,當時的情況并不能算是特別糟糕。關鍵在于,當時那批創業者都充滿了對未來、對互聯網時代的憧憬。”毫無疑問,吳波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一年,他還不到40歲。
研究了Groupon和FourSquare之后,我們決定做一個基于這兩種模式的嘗試。
從2006年開始,智能手機開始在市場中普及,2007年到2008年,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也開始爆發。“我其實從2007年就開始關注移動互聯網,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的團隊開始研發iPhone上的各類應用,現在我們的很多應用都在App Store上排名前列。”
說到這里,吳波很興奮地把自己的iPhone展示在我們面前,然后開始讓我們瀏覽App Store的各個分類內容。果然如吳波所說,至少有3~4款以“拉手”為名的應用排名在各個分類內容的前3位。
“我們在2008年一直沒找到北,我剛才給你們看的這些應用都有大量的用戶,但是我們能拿這些用戶做什么?在客戶端直接放入廣告肯定是不行的,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還是由用戶主導的買方市場,我們如果破壞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肯定會被用戶拋棄。”吳波和拉手網的摸索直到2009年才開花結果。“研究了Groupon和FourSquare之后,我們決定做一個基于這兩種模式的嘗試。”談到拉手網,吳波顯得格外興奮,畢竟在經歷了近2年的摸索和無方向之后,找到方向的快感甚至比盈利帶來的興奮更讓人激動。
吳波所描繪的團購藍圖與國內其他的團購模式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把用戶在拉手網上的使用習慣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通過Groupon模式將用戶吸引進來,第二步則是通過Foursquare模式將用戶黏住。
“起初我們的思路也比較模糊,2009年底我們推出了類似于Foursqure的‘開心生活’。當時的商業模式并不成熟,我們一直都在觀察用戶的反饋。同時,我們制作的包括‘拉手地圖’在內的多款軟件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到了2010年,我們看到了Groupon的模式,對消費者而言,Groupon有一個足夠直接的切入點,用戶看到滿意的折扣自然會被吸引進來,同時大量的購買需求也會使商家愿意將產品放到網站上。但是僅有低價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忠誠的用戶。”
吳波發現的問題,是目前國內所有團購網站都面臨的同一個問題——用戶忠誠度不高。“一句話,不夠粘。用戶隨時會上來看看有沒有想買的東西,但也會因為沒有目標隨時走掉,很難長久留住用戶。”
對于拉手網的模式,吳波的解釋很到位:“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定位在‘為服務行業提供服務’。對于商家來說,節假日做活動、打折扣,就會用到Groupon的模式,平時需要用小活動吸引用戶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拉手網上新建的微博社區將用戶變成商家的粉絲,并隨時向用戶發布優惠信息;從用戶來講,既需要Groupon式的團購折扣,也需要通過Foursquare的方式獲得平時生活中的小優惠。”
從1999年的焦點網到2010年的拉手網,10年里其實吳波都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互聯網。“互聯網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很慶幸我在這個行業還處在上升期的時候能夠跨進來。”

對于拉手網的發展,吳波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從目前來說,一直都是市場環境推著我們前進,包括各個城市地面團隊的建立和商家的聯絡都是這樣。我們甚至來不及規劃一個更好的辦公環境。”正是因為找準了市場切入點,吳波盤活了拉手系列軟件在iPhone上積累的人氣和用戶,上線不到80天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目前,我們已經將之前開發的一系列軟件結合了起來,這將有助于我們拉開與其他團購網站之間的差距。雖然整個行業剛剛起步,各方表現出來的現象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下面的體積卻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積累的多,自然沉淀下來的也很多。”吳波說,“中國人愛熱鬧,追求氛圍,因此更適用這種‘G+F’模式。但是也有困難之處,中國各地的文化差異很大,就像不同的國家一樣,所以我更加堅信,我們就是要做文化。”
我的理想就是打造像蘋果一樣的公司。蘋果擁有什么?從互聯網,到軟件技術、硬件技術,甚至到IC制造,這也是我的目標。
“飲食、服務、活動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了SNS就能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圍。事實證明,我們在這個層次上的看法和深度遠遠高于其他的競爭對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后勁很強。一句話,我們的公司是基于位置的提供社區類的電子商務服務,專門為服務類商家服務的平臺,主要目標就是服務,商家的網上平臺將帶有濃重的社區味道,包括微博客、SNS等形式,而表現給消費者的就是團購。”
“市場如果是一個人做,發展絕不可能很大,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愿意更多地曝光我們的模式,因為機會只有在大家參與進來競爭后,才會越來越多。對于模式的復制,我們有自信會一直處于領先的位置,而且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會出現洗牌,對于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經歷得多了,心態也就更平靜了。”談及愈演愈烈的競爭格局,吳波的態度十分冷靜。“我們已經實現了初期的目標,并將會有更遠大的目標,目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成為國內兩個模式領域里的第一。”
不可否認,吳波已經算是IT行業里的成功人士,但是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他的親和力深深打動了我們。“互聯網是一種輪回,最開始起來的公司是技術公司,即便是發展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以新型的技術為主導的公司依然不容忽視。以蘋果為例,它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來說都是相當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一直在說著自己故事的吳波,不經意間流露出了成為產業鏈核心的期望,“我的理想就是打造像蘋果一樣的公司。蘋果擁有什么?從互聯網,到軟件技術、硬件技術,甚至到IC制造,這也是我的目標。”
對于已經成型的拉手網,吳波頗為自得。在采訪的最后,我們試探性地提出,Groupon在上線一年半之后估值達到10億美元,那么拉手網什么時候能達到這個數字?吳波略微有些神秘地回答,“我們還是先達到1億元人民幣的估值再說吧。”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個星期,就在我們這篇文章完稿的前兩天,拉手網正式宣布,在完成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后,其估值已經達到了1億元人民幣,其中Groupon模式和Foursquare模式平臺各估值5000萬元。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我們打通了吳波的電話,并再次提出了那個問題:“拉手網什么時候能達到10億美元的估值呢?”“這是未來將要實現的目標,我希望三五年之后能實現。”電話那頭的吳波,一如既往的平靜和爽朗。但我們知道,在這份平靜下面,深藏著澎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