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楚
對于移動通信服務商來說,大學生現階段的ARPU值并不高,但卻代表了未來3到5年甚至10年的消費主力,這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所在。
從2010年第3期開始,《互聯網天地》雜志社連續刊登了三期關于大學生使用移動通信服務的調查報告。從整個市場來看,類似的針對大學生群體的調查幾乎沒有,更不用說細分到每個運營商的調查。對于移動通信服務商來說,大學生現階段的ARPU值并不高,但卻代表了未來3到5年甚至10年的消費主力,這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所在。
為此,我們采訪了該調查的研究總顧問,北京師范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洪忠博士,請他介紹了這一調查的意義以及未來還將針對這一群體進行的后續報道。《互聯網天地》也將繼續刊登張洪忠所主持的一系列后續調查報告。
張洪忠表示,之所以選擇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大學生群體規模較大,目前中國有2000多萬在校大學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學生是新興的通信和傳播技術最活躍的使用者,通過對大學生的調查可以準確地把握新媒體市場未來的消費趨勢和走向。
“我們首先進行的是3G方面的調查。由于大學生是3G消費的主要群體,因此三家3G運營商在大學生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目前對大學生如何評價3G、如何使用3G,他們對3G有哪些偏好等等并沒有具體的調查數據。所以我們就選擇了這個方向。”張洪忠表示,“其次我們還進行了運營商的調查。我們調查了大學生對運營商服務的評價,通過調查獲得相應的數據。第三,我們還進行了手機品牌的調查。我們主要調查了不同手機品牌在大學生中使用的分布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手機功能的需求和期待。通過對手機品牌的調查,我們可以把握各大手機品牌在大學生中的市場占有情況,此外,我們可以通過對大學生對手機品牌功能的期待,總結出手機品牌在未來使用需求的情況。”
“我認為,我們已經發布的針對運營商的報告對運營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我是以獨立機構的方式進行調查,因此態度比較中立。”
張洪忠表示,這些數據對運營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第一,從產業角度來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產業未來的發展進行判斷;第二,調查數據可以為運營商具體的市場運作提供依據,例如運營商應該開發怎樣的產品、提供怎樣的功能才更加具有市場價值;第三,可以為三大運營商提供一面鏡子,從中了解到自己在大學生心中的形象,還可以知道大學生還有哪些需求需要滿足,哪些市場藍海可以開辟;第四,可以掌握整個行業內的情況,以及從三大運營商、手機生產商到內容提供商的整個產業鏈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也為運營商下一步戰略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在被問到會不會針對某一項業務進行深入調查時,張洪忠表示,“目前我們發表的調查只是一小部分內容,未來我們將會開展一些相應專題的研究。我們的研究數據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基本的大規模的描述,另一方面是專項深入的研究。例如,我們會研究在影院看視頻與用手機看視頻的區別,手機屏幕物理尺寸的縮小會對觀看產生怎樣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們后續的調查里也會得到體現。”
對于調查范圍的擴大,張洪忠并不著急。“接下來,我們會對城市居民進行研究。其實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對重慶、福州、泉州、澳門、成都、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居民進行手機及互聯網使用基本情況的調查。今年7、8月,我們在成都和重慶也會有兩項關于居民使用手機情況的調查,此外,在北京我們也會開展對城市居民使用手機情況的調查。”
張洪忠同時表示,在對大學生和城市居民進行調查時,會執行篩選機制,根據具體情況對調查樣本進行篩選,如排除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從業者、學生中的非正常手機使用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