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云
一、 區分增長、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增長是物質財富增長的簡稱。常用于生產、財富、人口和消費的增長。人類活動正是陷入了一系列增長的旋渦而難以控制。這些增長曾被認為是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表現,但人類正是在追求這些增長時,忽略了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其最終結果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使自身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
發展與增長不同,它的含義更豐富,指標更綜合。發展觀的含義除包括經濟增長,還包括產品的種類、生產技術和方法、就業狀況、教育衛生狀況、對外貿易、城市化、貧富差異等。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的發展觀。現代發展觀的含義有合理開發自然資源、講究生態效益、注重社會平等、倡導精神和文化追求等。發展不是不增長,而是更加強調社會進步的全面性、持續性。所以發展需要人的觀念更新、行為轉變,也需要國際間相互援助和國際新秩序的確立。
【例1】下列關于經濟增長發展模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傳統的發展模式只是經濟領域活動,其目標是產值和利潤的增長
B. 傳統的發展模式以損壞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
C. 盲目追求當前經濟增長的結果,往往與長期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
D. 發達國家工業化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可取的
【思路解析】 傳統的發展模式關注的是物質財富的增加,強調不斷向大自然索取,發達國家工業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是慘痛的,顯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不可取的。
【參考答案】D
【例2】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甲圖表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及國內三大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的變化情況,乙圖是我國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級規模金字塔示意圖。
(1) 讀甲、乙兩圖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特點。
(2) 在西部地帶城市化進程中,有人提出了應優先發展大城市的觀點,你認為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思路解析】本題借用新穎的圖表考查城市化過程及特點,不同規模的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
(1) 由甲圖中城市化水平變化可以看出我國從1978年開始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城市化速度加快,東、中、西部地帶城市化差異明顯,東部地帶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由乙圖可以看出,與1980年相比,2004年我國特大、大、中、小城市都有所增加,其中中小城市增加速度最快、數量最多,并占主體地位。
(2) 我國西部優先發展大城市,有利也有弊。若回答為“合理”,則可利用“中心地理論”,從大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來回答,著力強調大城市能成為地區經濟的增長點。若回答為“不合理”,則可從大城市發展對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入手,強調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跟不上城市化水平,再加上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薄弱,極力發展大城市會帶來很多問題。
【參考答案】(1) 城市化水平不斷上升,近年來上升速度加快;東、中、西三大地帶區域差異明顯;城市數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數量增加速度較快;從城市構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為主。
(2) 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務范圍廣,功能強;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強。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二、 區分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的方法
1. 公平性原則
公平性原則的核心內容有二:① “共享資源和環境”,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尺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間、當代人與后代人(代際)之間、人與生物群落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其中任何一方對資源和環境的利用都不能處于絕對支配地位;② 財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
2. 持續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指的是:① 資源和環境的永續利用,離開資源的持續利用,便無從談起可持續發展;② 資源持續利用的前提是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之內。
3. 共同性原則
其核心內容為:① 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要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進行國際合作;② 尊重各國的主權和利益,可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
歷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都圍繞著可持續發展這一核心而提出的,它們都體現和遵循了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原則的基本要求,但往往也存在強調重點的差異。
① 只有一個地球(1974年)——持續性原則
② 沒有破壞的發展(1978年)——持續性原則
③ 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1992年)——持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
④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1994年)——共同性原則
⑤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5年)——共同性原則
⑥ 世界萬物,生命之網(2001年)——公平性原則
⑦ 營造綠色地球,呵護地球家園(2005年)——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例3】“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
A. 共同性原則
B. 持續性原則
C. 公平性原則
D. 長期性原則
【思路解析】“竭澤而漁”是人類與環境的對立行為,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遵循三個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和共同性原則。其中,持續性原則要求人類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與題中觀點相符。
【參考答案】B
【例4】下圖是丹麥某生態工業園區生產模式圖,關于該圖的錯誤選項是()
A. 發電廠的燃料中有煉油廠的廢氣
B. 該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C. 水資源的消耗增加
D. 該模式既有利可圖,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思路解析】該題給出了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即遵循持續性原則)充分利用資源發展生產的生態工業模式。生態工業模式的優點是既節約原料、能源,又有利于環境保護。所以水資源的消耗增加是錯誤的。
【參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