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瓏
1.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比重較大。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愿意進行分配的傾向。在1997-1999年間,三年不分配的比例均超過了50%。2000年證監會出臺了再融資與派現相關聯的導向性政策后,派現的公司比例有所回升,但不分配的現象依然比較嚴重,2000年到2004年五年不分配的平均比重為40%以上。
2.股利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股利分配行為極不規范。出于均衡股利水平和維持公司良好形象的考慮,國外上市公司一般都傾向于保持連續、穩定的股利政策。但我國股利政策呈現以下特點:第一,我國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長期的股利政策目標,因而股利政策頻繁多變,股利支付率和分配形式變化不定,毫無穩定性和連續性可言。第二,有些公司的董事會對于股利分配方案的嚴肅性不夠,經常隨意更改或拖延分配方案,并且存在“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的現象。
3.股票股利在公司的股利分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股利分配形式上,偏愛股票股利形式,派送紅股所占比率很高,采用現金股利形式的較少。雖然近年來采用派現方式的公司有所增加,但是占整個上市公司的比重仍較低,而且不少公司在送股的同時伴隨者配股和轉增股本等不規范行為。
4.中小股東缺乏股東意識。在流通股的持有者中,絕大多數是以個體投資者為主體的小股東,股權高度分散。很難形成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有效約束。同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時,忽視這部分小股東的利益。
1.股權結構對股利政策的影響。由于我國企業獨特的股權結構,股利政策無論是“分”還是“不分”都有利益沖突。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股權結構分散化,這緩解了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沖突,使他們的利益趨于一致。同時,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問題也得到很好的解決,公司治理機制得以改進,但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仍是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之間利益博弈的結果。
2.財務管理目標難以指導股利分配政策。由于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認識混亂,直接導致了上市公司理財活動的不規范現象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不規范,使得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差強人意,難以真正做到資本保值增值,以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3.證券市場不完善。我國尚系新興的資本市場,證券市場不完善,一方面表現為證券監管職能的錯置,證券監管部門對市場深入太多,用行政職能代替市場職能且證券監管部門的不作為,不能夠提供有效的市場制度與規則。另一方面,法律法規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不足,我國有關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規的著眼點沒有放在投資者身上,對投資者應得利益的保護力度不足。
4.稅收制度對股利政策的影響。稅收政策會影響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也會影響股東對不同股利形式的偏好。
1.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培育多元投資主體。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諸多不合理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而股權結構不合理又是法人治理結構難以完善的根本原因。加快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利益趨于一致,形成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有利于上市公司管理層真正轉變為公司價值管理者,促進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得公司大股東更加關心股價的長期增長,將成為上市公司價值管理的重要參與者,有利于上市公司更能通過股票價格這一綜合指標來評價管理層的工作,也更容易實施期權等激勵兼容的長效激勵方式。
2.促進市場成熟,加強對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我國的證券市場在監管方面還很不完善。必須加強證券監管,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不斷完善會計制度設計,加強信息披露,建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監督和懲罰機制,引導和規范分配行為。
3.明確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加強財務管理意識。首先要明確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讓公司真正明白為何籌資、為何投資及為何分配股利,上市公司才不會出現利用股利政策套取資金行為,而從其本身長遠發展的高度來制訂股利政策。
4.經驗的借鑒。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還處于成長期,而西方成熟的證券市場已經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所以,我們可以借鑒成熟證券市場的經驗來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要結合國情找出適合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