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霞
水利事業單位體制復雜,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業單位,又有生產經營性的企業單位。由于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尚未全面完成,部分基層水利行政、企業、事業單位的基礎管理關系不十分明晰,導致單位資產難以清晰界定,經濟關系復雜,財務管理難度大,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水利管理事業的科學發展。基層水利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創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
事業單位財政經歷了多次改革,上世紀80年代,水利事業單位長期實行“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體制,單位收入上繳,支出由財政撥給。1980年后,國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分為全額、差額、自收自支預算管理形式。隨后又變為“核定收支、定額或者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預算管理辦法,定額或定項補助標準將根據事業特點、事業發展計劃、事業單位收支狀況以及國家財政政策和財力可能確定。后來,按照“公共財政”框架體系,實行部門細化預算管理,目前,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正在有力推進。
水利事業單位類型多、專業性強,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業單位,又有生產經營性的企業單位,而大部分基層水利事業單位系二者混合于一體。由于水利事業單位執行的財務制度各異,財務管理體制、運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業單位,產權不明晰,事權不清楚,給基層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了較大困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基層水利單位的發展趨勢是通過防洪、供水、水力發電、水土資源治理與利用,作為水利工程的業主,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與服務,促進水利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審計監督和水利單位自身管理的不斷強化,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趨正規。但同時,部分單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問題。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基層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遇到的主要矛盾與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制度落實不嚴格。大部分基層水利事業單位側重于經費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等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還不夠健全,或者是涉及較少,使得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水利資金存在占用風險,配套資金到位率低。二是水利資金由財政部門層層劃撥,在財政收入困難的地方,下撥的水利資金被滯撥、挪用或占用,工程資金到位不及時的情況較為嚴重,縣級配套資金平均到位率低。一些項目未能嚴格執行基建程序,結算手續不全,資金撥付隨意性大,給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三是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體系不能得到及時更新,新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宣傳、培訓不夠,加上財務人員自學有限,導致會計基礎工作不完善,甚至出現賬目混亂,資產流失,會計信息不真實等現象。
(一)繼續深化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水利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明確政事企社間的經濟關系,理清資產界線。對于職能重疊,內耗嚴重的事業單位,應進行撤銷合并;對屬于企業性質的單位,要盡快實現企業化,全面推向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切實提高經濟管理效益;具有部分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要嚴格定編定崗定員,充分發揮人員的管理效益。
(二)完善財務監督制度,切實管好用好水利資金。健全監督機制,實行全方位監督,是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的有效途經,是防止經費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鶎铀聵I單位應當切實加強調查研究,結合本單位實際搞好制度建設。特別是工程進度的結算程序、資金支付手續、會計核算工作同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購的銜接等作出明確規定,做到有章可循。對水利資金到位率差等問題,加強同財政部門的溝通和交流,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共同搞好水利資金管理工作。
(三)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基層水利事業單位要定期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除培訓業務知識以外,還要加強對有關財稅知識的培訓,使大家能夠熟練掌握財稅政策,熟悉財稅管理文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將自己培養成知識全面,懂業務會管理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同時,要努力在單位內部營造有利于財務人員成長進步的良好環境,認真解決財務人員個人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保障財務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保持財務人才隊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