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醫院的經營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醫療市場的競爭,完善激勵機制,必須建立科室成本核算制度。
1.醫院財務預算為科室成本核算指明了方向。財務預算是醫院根據事業發展規劃和任務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是醫院生存與發展的最低要求。科室成本核算應當以實現醫院財務預算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各項指標的設定要與醫院發展規劃相統一。
2.合理確定控制指標。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大多數間接成本對于科室來講是不可控的,不宜作為考核指標,應選擇與科室收入具有一定函數關系的成本費用進行考核,以科室的歷年收支數據為基礎,結合科室收支預算,參照行業的平均水平確定考核指標,作為評價依據。
3.歸集各類成本費用,并恰當計入各成本對象。科室所耗費的各類成本費用具有不同的性質,在醫院科室成本核算中應有所側重。部門利潤指標,綜合性最強,是全成本核算模式下的核心指標。但由于該指標包含分配到科室的醫院管理費用,并不能真實反映科室的經營成果,不宜作為評價依據。科室醫療服務收入減去全部可控成本費用的可控邊際貢獻指標,雖然受服務項目和收費價格的影響,致使科室間無可比性,但是,該指標反映了科室的盈利能力,并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可以作為評價依據。對于各科室的不可控成本,醫院應設置費用中心單獨控制,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對醫院的各項收入進行明細核算。科室成本是提供一定量醫療服務所耗費的醫療資源,隨著醫療服務收入的增減必然會發生變動。因此,要對各科室的醫療服務收入進行明細核算,以揭示科室成本變動的合理性。
1.將實際收支與科室的核算指標進行比較。科室的核算指標是醫院對科室的期望值,實際收支相對于核算指標的增長額與增長率,能夠反映科室對醫院的貢獻。
2.將實際收支與科室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參照歷史數據能夠對當期收支進行合理預期,對于實際收支的異常波動,應參照醫院的平均水平,并結合醫療服務環境的變化,分析其構成,查找其原因,作為重點控制環節。
3.計算各科室的可控邊際貢獻。按統一口徑合理劃分協作收入,使科室的總收入能夠真實反映其提供的醫療服務量,扣除其具有支出決策權的可控成本,計算出可控邊際貢獻。可控邊際貢獻是對科室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與歷史數據相比較,可以說明科室在一定期間內增收節支的實際效果;與其他科室相比較,可以揭示醫院發展的薄弱環節,為醫院總體決策提供依據。
4.對各科室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以及醫院的發展方向,為各考核指標設定不同的權數。各科室的某一指標增長率與該指標的醫院平均增長率的比值乘該指標的權數,為各科室該項指標的得分,各項指標得分的匯總可以作為對科室成本核算的綜合評價。
1.與績效工資相結合。在合理評價的基礎上引入激勵機制,是實現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目標的有效保障。績效工資應當實行總額控制,以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綜合評價得分為基礎,結合其他職能部門對各科室的考評結果進行分配。首先,根據醫院的總收支情況,考慮資金、盈余以及未來發展等諸多因素,確定績效工資發放總額。其次,以成本核算綜合評價得分為基礎,用其他職能部門對各科室的考評得分對其進行調整,也就是其他職能部門對各科室的考評得分乘成本核算綜合評價得分,以此作為績效工資分配權數,確定各科室的績效工資。最后,根據科室對其內部職工的各項考評,以及職能部門依據醫院內部規章制度對具體職工的獎懲建議,將科室的績效工資合理分配到各個職工。利用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導科室的醫療服務行為,使其朝著實現醫院總目標的方向發展。
2.綜合運用其他激勵機制。醫院應當建立科室成本核算綜合評價數據庫,記錄并累計職工績效工資分配權數,作為醫院進行評先評優以及其他非物質獎勵的參考依據,以確保成本核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醫院總目標的實現。
總之,在醫院科室成本核算中應選擇可控項目進行考核,結合預算管理,合理確定考核指標。在與考核指標以及歷史收支進行縱向比較的同時,利用增長率進行科室間的橫向比較,結合其他職能部門對科室的評價結果,對各科室的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評價。在總額控制的基礎上,利用兩級核算分配績效工資,便于醫院對職工進行全面考核,使醫院各項收支沿著健康發展的軌道運行,增強醫院的市場競爭能力,減輕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