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齊偉
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尤其是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閉,使企業,尤其是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再一次成為被全世界關注的問題。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礎組成部分,要使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企業必須清楚所面臨的風險,并對整個企業的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估,然后針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活動。其實內部控制也就是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活動,如果毫無風險,我們根本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去搞什么內部控制。既然風險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進行風險評估就成為整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和關鍵。
本文所建立的風險評估標準盡量立足于企業所處的實際環境,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所處的不同的發展時期將風險評估加以修改完善。本文所構建的風險評估不涉及復雜的數學運算,力求簡單實用,能夠被大多數人理解和有選擇地使用。
外部風險又稱環境風險,指因企業外部的政治、經濟環境、法律政策和市場等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發生變動帶來的風險。
1.組織風險
由于企業組織結構、管理層職責、企業文化、內部控制等組織因素不當或未發揮應有的功能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都屬于組織風險。組織結構不適當,不相容職務沒有嚴格分離,職責分工不明確,造成組織的低效率,權責不對等;組織缺乏靈活性,無法應對新情況和突發事件的出現;管理層沒有努力履行其職責,或者管理層為達到目的試圖鉆法律的空子而使其誠信與道德受到質疑都會造成由管理層組織結構及職責所引起的風險。故組織風險主要考慮管理層組織結構及職責、企業文化、內部控制三項因素。
2.決策風險
由于管理層決策不當所造成的風險歸于決策風險。決策目標沒有遠見,往往只看到短期利益,長期來看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和決策目標的制訂不切實際,不符合企業的籌資、生產能力,最終導致決策方案的失敗,浪費人財物力都是決策目標所引起的風險。決策層專業判斷能力不強,不注重咨詢相關工作人員和專家,計劃方案編制不夠細致,可行性差,給執行帶來難度,或者頻繁修改計劃方案,使執行人員無所適從,抑或計劃方案實施過程中不注重檢查,或即使檢查也是流于形式,致使不能及時修訂計劃方案的偏差,導致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這些都是決策行為及信息反饋不當所可能引起的風險。所以,決策風險主要用三項因素來反映:決策目標、決策行為及信息反饋和重大決策。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產生的風險。就采購方面來看,第一是企業主要原材料及所需服務的供應商過于集中,萬一供應發生問題會影響到生產的連續性,或者同種品質產品的采購價格高于其他企業采購價格,使企業失去成本優勢;第二是企業平時不注意收集供應商資料,采購渠道狹窄,萬一現有供應商出問題,沒有后備渠道,需要臨時尋找供應商,影響生產;第三是采購人員素質不高,容易出現如為拿回扣高價采購或采購低質產品等損害企業利益的情況。就生產方面來看,第一是企業主要產品處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基本上沒有市場擴展容量,而且沒有新產品進行替代;第二是生產技術落后,相對于競爭者沒有優勢,或者核心技術沒有申請專利而且控制不力,導致泄漏,被其他企業模仿,給企業帶來競爭壓力;抑或已申請專利的核心技術已到期,又沒有新技術進行替代,使企業失去競爭優勢;第三是廠房設備陳舊、毀損,而所進行的投保不充分,恢復生產能力有難度,或者投保金額過太,造成保費損失;第四是企業生產事故風險或者顧客使用企業產品發生事故的風險;第五是生產及產品產生大量污染物,且企業的治理設備不符合相關環保法規要求;或者由于環保法規修訂,使企業原有治污設備己經不符合要求,需再進行大筆投資。就銷售方面來看,第一是企業不注重收集客戶信息,營銷渠道單一狹窄,萬一失去固定客戶,企業需要臨時尋找銷售渠道,影響銷售和生產;第二是產品定價策略不合適,所定價格過高,導致產品沒有竟爭力,或者所定價格過低,導致利潤下降;第三是促銷活動奏效不明顯,或者促銷活動違反成本效益原則;第四是售后服務不健全,給產品銷售造成不利影響。
4.財務風險
①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流動資金不能滿足生產、經營、投資等活動而給公司帶來的風險。
②籌資風險。是指由于籌資機會、籌資渠道選擇不當,資本結構不當等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③投資風險。投資風險包括直接投資風險和間接投資風險。直接投資風險是指投資于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產而產生的風險。間接投資風險是指投資于股票、債券等資產而產生的風險。
④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收益分配帶來的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的另一個來源就是收益分配與籌資能力和變現能力不匹配,企業拿不出足夠的現金來支付分配方案確定的數額,或者分配完收益后會影響到企業償債能力、長期發展能力及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抑或收益分配方案不穩定使企業股價劇烈波動等。
⑤償債能力風險。指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造成變賣資產甚至破產清算的風險。
⑥經營績效風險。指獲利能力、資產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風險。
⑦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包括客戶的信用風險和公司本身由于經營不善或形象不佳造成聲譽和信用下降風險。
5.創新風險
是指在新產品的研發、新生產方法的應用、新市場的開拓、新原料取得地的發現、生產因素新組合的應用等方面產生的風險。
6.信息系統風險
是指企業由于使用信息系統執行日常管理所帶來的風險。主要原因有:第一信息系統組織結構不合理;第二信息技術知識普及程度及人員培訓水平不高,沒有對員工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培訓,信息技術知識只為少數人掌握,萬一這部分人離開企業將會使企業的整個信息系統無法正常使用和運轉;第三現有信息系統設備、軟件、數據、技術和運行不能滿足企業運行及決策需要。
對于定性的指標也是利用科學的、客觀的方法進行評估分析,具體的定性指標是設計的調查問卷按五級制打分,數值一至五依次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由企業經營者、企業內部熟悉管理業務、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的管理人員組成,同時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組成進行定量評估。
對于定量的指標采用單變量方式對企業的相關的財務指標進行評估分析,同時與同行業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確定企業內部控制風險定量衡量指標的評估分析的可行性。
企業的風險因素中存在著大量的定性衡量指標,這些指標往往無法量化或不便量化,使得這些風險因素得不到有效或確切的評估,無疑會給企業風險評估的準確性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對風險評估方法的分析,可以發現,專家打分法的最大優點就是定性指標無法量化或不便量化的時候,可以通過專家的主觀判斷,做出定量估計。這種風險定性衡量指標的量化方法對企業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的定性項目都適用。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評價指標的數量比較多時,有可能會造成分寸不好把握,需要通過加深對各項內容的理解和多人打分磨合來消除某一專家對結果的影響,以達到較為統一的目標。
為便于企業風險評估的使用,定性衡量指標評估時應該把風險子項設計成用文字具體描述風險內容及特征的形式,使風險更直觀,更容易使參與打分的人員理解和掌握??紤]到企業風險評估中定性與定量指標的可比性,就需要把定性指標按照要求量化后的結果與定量指標匯總,經過綜合分析最終得出期望的結論。需要說明的是,定性衡量指標評估的權重確定沒有單一標準也不應該統一確定,應該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經營特點等因素來綜合確定,由于各個企業所處行業及經營范圍的不同,對同一類風險,各企業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本文設定五分制為評分標準,一般認為得分超過3的風險因素就存在相當程度的風險,就需要管理層引起足夠的警惕和及時的控制與處理。
1.資產負債率指標評估分析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一般來說,處于高成長時期的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可能會高一些,這樣所有者會得到更多的杠桿利益,但作為財務管理者在確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時,一定要審時度勢,充分考慮企業內部各種因素和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在收益與風險之間權衡利弊得失,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一般設置的標準值為0.5。
2.資產收益率評估分析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該指標越低,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差,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等方面效果很差。
設置的標準值為0.04,反映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若指標過低,就是危險的信號,表明盈利能力嚴重不足,可結合杜邦分析法來分析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3.債務保障率評估分析
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真正能用于償還債務的是現金流。表明企業現金流量對其全部債務償還的滿足程度現金流動債務比反映企業實際的短期償債能力,現金債務總額比反映企業用經營現金流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若該指標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說明公司營業現金流不足,舉債能力差,設置的標準值為債務對應的同期國債的利率水平。
4.經營指數指標評估分析
經營指數=經營現金流/凈利潤。設置的標準值為1,該指標直接反映企業收益的質量。如果比率小于1,說明凈利潤中存在尚未變現的收入。此時即使企業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嚴重時會導致企業破產。
利用這4個財務指標進行風險定量指標的評估分析的局限性:可以判別企業是否處在財務危機中,但不能判別企業是否可能破產以及預測何時破產;比率分析的結論可能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企業出現財務困難的時候,管理層往往會采用粉飾財務報表來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使財務危機預警分析失去作用。
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但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
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評估系統體現在企業的經營戰略、財務狀況和管理者行為三個方面。該體系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將微觀指標和宏觀指標相結合,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依據這個綜合高效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評估系統可以發現可能導致財務危機的因素,關注財務危機的征兆,預測未來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