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云翔
《金融會計學》課程是一門特殊的專業會計,是把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到金融企業這一特定部門的行業會計。該課程屬于專業課程,專業技術性較強,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涉及金融相關知識,應在學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金融學》、《商業銀行實務》等課程之后開設本課程。由于與《財務會計》中以工業企業為主的業務核算區別較大,不容易接受,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金融會計的學習難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銀行會計憑證、賬簿格式特殊,與工商業有很大差異。學生此前已經熟悉和掌握了工商企業的賬簿組織,所以在學習銀行憑證賬簿的填制時經常出錯。
(二)支付結算業務的核算。支付結算業務中主要難點是票據結算業務,票據業務種類較多,業務流程不易理解。會計核算較復雜。
(三)聯行往來及資金匯劃清算的核算。聯行往來是銀行系統內各個行處之間的資金賬務往來,其內容包括聯行往來電子匯劃款業務的核算、清算聯行匯差資金的核算。這一部分業務各商業銀行的處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核算復雜。
(四)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核算。商業銀行外匯業務主要包括外匯買賣的核算、外匯存款業務的核算和外匯貸款業務的核算。業務處理復雜,學生較難掌握。
(五)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的編制。主要問題是報表項目與一般企業差異較大。與一般企業報表項目容易混淆。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其邏輯起點是闡述學科的概念結構和理論,然后用例子和問題來論證,教師授課輔之以練習和習題等有效方法傳授具體事實、原則、系統技術。傳統的課堂教學把教學過程看作是“灌注”過程,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教師和學生缺乏主動交流,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另外,由于缺少實踐練習,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差,只會做會計分錄,不會填制憑證和登記賬簿。傳統教學方法在金融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較大的困難。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的金融學學生從中學到大學的長期學習過程中,缺少對社會實踐的認識,更缺乏對銀行、保險公司業務的了解,在學習金融會計時常覺得無從下手;另一方面,在學習金融會計以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對于工商企業的財務處理過程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而金融企業的會計處理與一般工商企業存在一定差異,學生容易將其混淆。因此,要提高金融會計的教學質量,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一)采用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知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將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習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以下特點:
1.學生是案例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課堂、引導討論。事先向學生布置題目,要求學生閱讀案例,學生在辯論和教師指導中學到知識、鍛煉才干。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隨機點名提問,發現問題,回答問題,總結提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原理。
2.布置任務,創造場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強迫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要求學生真正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使學生感到上課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必須全力以赴。所以,學生除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外,還必須組成學生小組,來緩解學習的巨大壓力。這種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而不是單純地進行理論講授。其真諦在于把學生發言也作為全體學生學習的一個方面,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主動參與,提高學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膽量、快速反應的能力等。
4.立體透視案例,體現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學法中,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應當是因人而異。培養的學生不一定是“知識分子”但卻必須是“能力分子”。在這種教學法中,教師也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實際上這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來發揮各種類型學生的優勢,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達到使所有的金子在這里都能發光的目標。
在組織案例教學時,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應做好以下工作:(1)精心設計案例,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2)了解案例的數據、事實細節,并熟悉相關的材料;(3)設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4)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
(二)采用實踐教學方法。所謂實踐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建立金融會計模擬實驗室,營造出逼真的場景。配備一套完整的辦公用具、圖章、憑證、賬簿、報表等,通過對各項經濟業務的分析、確認,完成填制、審核、傳遞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使學生對金融會計的實際工作環境及工作環節有更好的了解,更好地熟悉業務流程和掌握會計處理方法。金融會計實踐教學法采用實例演示,進一步闡明金融會計處理的程序和方法,通過手工與電腦操作的結合,金融會計前臺基礎業務和后臺綜合業務相結合的實習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實踐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因此金融會計的實驗要與教材緊密結合,實驗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操作實驗軟件,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程的理論與方法。面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實踐,只有理解了基本理論,掌握了基本方法,才能輕松應對在實際工作中的新問題。
(三)注重傳統教學方法與案例實踐教學方法相結合。在金融會計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僅僅傳授理論知識的傳統教學方法還是只重視實踐的案例和實踐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傳統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及時適應工作;而僅僅采用案例和實踐教學也是不夠的,缺乏理論基礎的實踐在實際工作中勢必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只有將傳統教學方法與案例實踐教學相結合,在熟練掌握理論基礎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案例分析,結合一定的業務模擬實踐課程,才能使學生達到既掌握了基本理論,能夠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達到金融會計課程的培養目標。
采用理論教學與案例、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式教學方法,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對于教師來說,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能密切關注金融業務發展的前沿并搜集相關的材料,其次要求教師具有相當的實踐能力,能夠設計案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模擬實驗教學中還需要教師熟悉各種業務流程和計算機處理程序。這也促使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創新。對于學生來說,加大了學習的難度,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來保證理論學習和搜集案例材料,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具有實踐動手能力,這是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