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京水
(濟南衛生學校,山東 濟南 250023)
積極改革創新 突出專業特色
陳京水
(濟南衛生學校,山東 濟南 250023)
職業教育;醫療器械專業;教學改革;校企合作
近幾年,隨著初中畢業生的減少和高中的持續擴招,中專學校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怎樣實現中專學校“小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我校醫療器械專業在職教改革的背景下,結合學校實際,通過積極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教育部職成教育司副司長王繼平在《中國教育報》刊文提出“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引擎’”。中職學校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面向市場、適應社會,認真進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成為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我校醫療器械專業在校企合作教育實踐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確立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在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創新。通過校企合作,借鑒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推動教師人才培養、教學教法創新,利用企業生產資源擴充學校實習實訓資源。聘請企業、醫院的工作人員教授學生專業課程,指導學生開展實習、實訓,根據企業生產信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從而有效地解決醫療器械專業發展的一系列難題,促進醫療器械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實現與經濟社會需求的對接。
中等職業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準確定位學校的辦學理念,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辦出特色是辦學的重要目標,也是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醫療器械專業結合學校實際,根據自身辦學優勢和學生就業的需要,通過組織各個教研組集體備課,邀請、外聘教師參與指導,去實習點請教帶教教師和邀請往屆畢業生共同探討等多種形式,積極地進行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通過對專業定位的深入探討,形成了工科特色的辦學理念,工科特色成為我校醫療器械專業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
學校聘請教學指導專家,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學院主動與企業、醫院開展經常性地交流和溝通,及時掌握企業、醫院的需求信息,特別是學科領導更應主動地加強與企業、醫院的交流,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座談交流等形式,密切學校與企業、醫院的關系。同時,在修訂教學大綱時,積極請教醫院和企業等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大膽取消實用性差的內容,將新的、實用的內容及時補充到教材中。對于企業和醫院需要但教材又沒有及時更新的內容,學科領導應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和醫院、企業的專家共同編寫校本教材。同時,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與企業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對學生的勞動報酬的計算辦法、發放時間、飲食、住宿、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方面規定的盡量詳細、具體,尤其在安全生產方面更要考慮全面,做好預案,與學生及學生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等,防止學校后續工作的被動。
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深化教學改革,發揮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打破單一專業人才培養的界限,創立多種學科復合、教學復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根據中職學校對理論的學科性、系統性要求不高的特點,學科教學以講授實用性、專業性的應用理論為主,舍棄那些不是職業教育必然要求推導、證明方面的內容。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培養一支理論水平高、操作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2009年和2010年暑假,學校利用聯合辦學、培訓班等機會積極把專業教師和專業基礎課教師送出去進修學習。在教師進修學習期間,每位教師都充分利用進修的機會虛心學習,努力將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加深對儀器原理的理解,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實踐中,教師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同時提高了教師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學到了很多儀器檢修方面的實用技巧,特別是在安裝和維修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是教師無法從現有的書籍中學習到的。同時,對于學校來講,也不可能購置那么多種儀器供教師或學生拆解。因此,像這樣的實踐學習環節對每一位教師來講都是難得的機會。在把教師派到企業進行生產體驗的同時,學校把優秀的、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或技師“請進來”,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
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就有了鍛煉自己和檢驗自己的機會。同時,學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把教師“送出去”,把優秀的專家、專業技術人員“請進來”;把學科的專職教師培養成懂理論、會實踐的“雙師型”人才,同時,讓校外的專家兼任專業課教師,讓學生直接受益。醫療器械專業通過積極地改革和創新,為醫療器械專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醫療器械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更好地實現了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的對接。
G630
A
1671-1246(2010)24-0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