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瀟利,王志凡,張小清
(1.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3.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
杜瀟利1,王志凡2,張小清3
(1.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3.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了解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營養態度、營養行為的真實狀況,為開展營養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東鄉族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貧乏,營養知識得分率平均為56.5%;54.2%的家長認為商店里買回來的加工制品比家庭烹飪的食物有營養,53.6%的家長認為食物的價格越高其營養價值越高;32.4%的幼兒經常不吃早餐,46.9%的幼兒經常吃零食,40.2%的家長給幼兒吃過“滋補品”。結論 應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養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營養知識水平,通過家長的飲食營養行為促使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從而使兒童健康成長。
甘肅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營養態度;營養行為
家長作為幼兒的監護人,家長的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等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營養狀況和生活方式。為了解東鄉族幼兒家長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狀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營養改善措施,我們對甘肅省東鄉族幼兒家長進行了營養知識、態度及幼兒相關飲食行為方面的調查,現報道如下。
選擇東鄉縣第一、第二幼兒園東鄉族幼兒的父母。于中午或下午在家長接孩子回家時集中發放問卷,并當場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250份,剔除祖父母及非東鄉族家長,共收回有效問卷179份,其中母親161名,父親18名,家長平均年齡(42.6±7.2)歲。調查資料輸入Excell進行統計分析。
參考有關文獻,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工作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營養行為3個方面。其中營養知識16題,營養態度5題,營養行為10題,每答對一題計1分,滿分31分。

表1 東鄉縣幼兒園179名幼兒家長營養KAP得分統計
由表1可知,家長的營養知識得分平均為56.5分,表明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相對貧乏。得分率最高的前3項內容分別為營養對人體的健康很重要(94.9%);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對健康有益(82.1%);通過合理攝入營養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79.3%)。幼兒家長了解最多的營養素為維生素,其中有77.7%的幼兒家長聽說過維生素,這可能與現在很多食品廣告的影響有關。而對其他營養素了解很少。
表現比較突出的營養認知誤區為認為從商店買來的食品比家里做的更有營養、認為價格高的食品營養價值高、認為麥乳精比雞蛋的營養價值高等(見表2)。

表2 東鄉縣幼兒園179名幼兒家長營養認知誤區及順序
被調查幼兒雖然每天都在家中吃飯,由父母親自照顧,但幼兒的營養行為并不理想,有32.4%的幼兒經常不吃早餐。另有46.9%的幼兒經常吃零食,27.4%的幼兒常喝可樂等碳酸飲料,甚至有40.2%的幼兒家長常給幼兒吃所謂的補品。有10.6%的幼兒常吃熏烤食物(如烤羊肉串等),17.9%的幼兒常吃油炸食物(如炸里脊肉等)。有33.5%的幼兒常抱怨自己吃不飽。僅有69.8%的幼兒家長從商店購買加碘鹽,還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家長食用未加碘的粗鹽,這些都表明應該更加深入地開展營養健康教育活動。
幼兒的營養及飲食習慣不僅與家庭經濟狀況有關,也與幼兒家長的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有關[1]。通過對幼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先讓他們掌握正確的營養知識,養成良好的營養行為,然后通過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飲食行為,這是比較經濟、直接和長效的途徑。本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幼兒家長對幼兒營養與健康關系重要性的認識正確率較高,但對營養素等較專業的知識點回答正確率卻較低,這反映出東鄉族幼兒家長的營養知識貧乏,營養知識水平普遍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可能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一是東鄉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當地文盲率較高,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少而且較單一。僅有的營養知識大多是通過電視獲得的,通過報刊獲得知識的人很少。二是當地居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大多數女孩從小不讀書,成了自然文盲。成家后女性則成了家庭中承擔生活料理工作的必然責任者,而她們的很多飲食習慣基本上都是傳承而來或者是受條件的限制形成了有什么吃什么的基本現實。三是受宗教、經濟、文化等的影響,當地居民存在比較普遍的飲食認知誤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擇食及營養。正是由于幼兒的生活監護人的營養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所以當地幼兒存在一些營養偏離行為,以經常吃零食表現最為突出,占調查總數的32.4%。受當地生活習慣的影響,還有相當一部分幼兒經常喝可樂等汽水飲料,吃熏烤食物和油炸食物等。
盡管東鄉族幼兒家長營養知識比較貧乏,但在營養態度方面表現出較大的積極性,有81.0%的幼兒家長表示愿意學習營養相關知識。75.4%的幼兒家長表示在收入可能增長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幼兒的營養狀況。這表明,當地的經濟條件是制約居民營養狀況的重要因素。
總之,幼兒的飲食行為習慣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長的營養知識匱乏,營養行為不正確,會對幼兒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而對家長普及營養知識,改善其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不但對其自身的健康有利,而且對幼兒營養狀況的改善也是非常有益的[3~4],另外對提升少數民族人民的身體素質而言也至關重要。應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營養知識,使家長通過自身的行為影響孩子,為孩子提供平衡的膳食,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1]葉廣俊.兒童少年衛生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高湘陵.海門市學齡前兒童營養狀況多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02,16(1):60~61.
[3]柳曉琳,王琴.家長的營養知識和飲食習慣對小學生飲食習慣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2):765~767.
[4]李世敏,喬方.家長營養知識和態度對子女飲食行為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4):283~284.
G526.5
B
1671-1246(2010)24-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