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史視域中的宋代《春秋》學

2010-03-21 06:30:17孫旭紅
關鍵詞:孔子

孫旭紅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上海200241)

經、史視域中的宋代《春秋》學

孫旭紅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上海200241)

《春秋》雖列于經部,實則兼具經學與史學的雙重性質。從漢代經學初立,《春秋》學與政治聯姻,因而為經的性質十分明顯。從杜預至劉知幾,《春秋》為史的觀念被推向了極致,中唐啖助學派始視《春秋》具有經、史合一的性質,這一觀點在宋儒那里得到了充分發揮。雖然宋儒在承認《春秋》具有雙重性質這一點上并無異議,但在對待經、史具體關系上卻又有所差異,孫復、劉敞為尊經貶傳的代表,蘇轍與朱熹則為以史證經和以史通經的代表,這些爭論既反映了《春秋》學的發展脈絡,亦體現了經、史之學的歷史姻緣。

宋代;《春秋》;經學;史學

先秦時期,經史未分,包括《春秋》在內的六經皆“先王之政典”。漢武帝時儒學獨尊,公羊學大盛,學者以《春秋》為王法,務求以學術指導政治,因此其治《春秋》重在講解褒貶義例,亦推明孔子立法之微言,經義中內在的史學觀念相對隱而不彰。且其時史籍在目錄分類中依附于“春秋經”下,明顯表明了“史附于經”的現象。據清代今文學家皮錫瑞《經學通論》所載:“董仲舒《對策》云,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以萬事,見素王之文焉。賈逵《春秋序》云,孔子覽史記,就是非之說,立素王之法。鄭玄《六藝論》云,孔子既西狩獲麟,自號素王,為后世受命之君,制明王之法。盧欽《公羊序》云,孔子自因魯史記而修《春秋》制素王之道。”[1]這些觀點傾向于將《春秋》定為“素王之法”的無尚地位,《春秋》在漢代為經書的性質自亦無可爭辯。此外因《左傳》著重記事,所以一直被放在史的位置,而被排除于經學研究的線索之外。

然而,上述漢儒的觀點并沒有為歷史上的《春秋》學家所普遍認同,傳承《左傳》的學者雖然并不一律否定《春秋》作為經書的特性,但大多傾向于將《春秋》所含之義理落腳于其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中,這就隱含著將《春秋》史書化的趨向。雖然鄭玄已有《春秋》即魯史的說法,但在《春秋》學史中確立以史說經的關鍵人物是杜預。

杜預認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出于魯國史官所記。當時各國大事記于策,小事載于簡牘。《春秋》作為魯史,與晉之《乘》、楚之《梼杌》一樣,都是史官據各國赴告而書。至于孔子與《春秋》的關系,杜預認為孔子只是修正《春秋》中史官載述有違典禮之處,其余則一律遵用舊史。其云:“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策書,諸所記注,多違舊章。仲尼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刊而正之,以示勸誡。其余則一律遵用舊史。”[2]這便是所謂“經承舊史,史承赴告”。認為孔子所修《春秋》之義恰在“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此說既脫離了兩漢時期對《春秋》的無限抬高,同時將《春秋》還原為紀史的原貌,也為后來論述《左傳》為解《春秋》之傳作了很好的論證,但這實際上是將《春秋》由經書降為史書。與此相關,公羊高、谷梁赤苦心建立起來的《春秋》微言大義系統也全部坍塌,且《春秋》文字簡略,自然無法與敘事相對翔實的《左傳》比肩,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經傳矛盾時,杜預寧從傳而不從經了。

杜氏《左傳》學問世后,至隋代仍然十分盛行[3],唐代政治一統,統治者高度重視儒學鞏固統治秩序的功能,孔穎達所修《五經正義》于《春秋正義》中本杜預之《春秋經傳集解》,因此,其視《春秋》為史書自不待言。其后,史家劉知幾也沿著杜預的解釋路向并將其推向極端,幾乎完全否定《春秋》為經的性質。劉氏《史通》有《惑經》、《申左》等篇,對《春秋》大加貶斥。例如,《史通》不僅從體裁發展和學術源流上批判《春秋》,還列出所謂“十二未諭”、“五虛美”之說,從“良史”應當秉承的“實錄”精神批評《春秋》。劉氏站在史家的立場,并完全藉《春秋經傳集解》的觀點為基礎來評判《春秋》,不承認《春秋》的經書特征,視《春秋》為史書,最終徹底拋開了“微言大義”之說。總之,《春秋》之隱晦、微言既不可取,筆削、褒貶之義未愜人意,殊不足為良史之法。可以說,劉氏樹立了史學的權威,取代了原來經學的地位。

杜預《左傳》學至唐初獲得官方認可,再加上劉知幾的“推波助瀾”,因此《春秋》為魯史的觀點亦于唐代影響深遠。直到中唐時期,陳商才對此提出異議:“以孔圣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惜忠賢之泯滅,恐善惡之失墜,以日系月,修其職官,本非扶助圣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舉其《春秋》,則明白而有實;合之《左傳》,則叢雜而無征。杜元凱曾不思夫子所以為經,當以《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4]陳商在此對《春秋》與《左傳》的性質進行了嚴格的區分,認為《春秋》與《左傳》旨意完全不同。孔子修《春秋》旨在揚善惡、明禮法,故《春秋》本質上應歸于“經”;而丘明著《左傳》則旨在修職官、存史實,故《左傳》應歸于“史”。

此后的啖助、趙匡、陸淳沿襲并調整今古的《春秋》學風尚,在認真研習杜預、劉知幾等人的觀點之后,結合自身的現實社會背景,在《春秋》的經、史問題上基本沿襲了陳商的觀點,并繼承孟子將《春秋》理解為事、文、義三層的區分,以及司馬遷關于孔子因史記作《春秋》、“為天下制儀法”等相關思想,予以進一步提升,創造性地提出《春秋》“因史制經”的經典論斷,從而既深刻又簡練地綜合《春秋》中的經、史兩種要素,使其成為一有機的整體。其云:“予謂《春秋》因史制經,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端而已;興常典也,著權制也。故凡郊廟、喪紀、朝聘、搜狩、婚取,皆違禮則譏之,是興常典也。非常之事,典禮所不及,則裁之圣心,一定褒貶,所以窮精理也。”[5]

啖、趙、陸三人提出的關于“興常典、著權制”的意見,是對《春秋》大義的新解。就其看待《春秋》原書的方式而言,所謂“《春秋》以史制經”,雖可說本于太史公“因史記作《春秋》”的舊說,但也不難看出,趙氏的看法已經添進了經、史之學的思路。這一思想的精妙之處在于超越了傳統《春秋》三傳之間的相互攻擊,以《春秋》作為經書統合經史兩種因素。兩者的關系是:史事是《春秋》大義的依托,此即所謂“興常典”;而大義又非史事之所限,此即所謂“著權制”以裁圣心。啖、趙、陸等人的努力,企圖從根本上恢復古經原貌,以期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這一思想對唐宋以后《春秋》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并為宋代大部分《春秋》學者所接受,是宋以后《春秋》學執持的基本思想之一。

宋代積弱國勢的刺激,政治豐富性的《春秋》,成為《周易》以外最受宋儒重視的學科。宋初眾多《春秋》學者繼承啖、趙、陸三人開啟的《春秋》學風尚,尊經而廢傳,如孫復便為較早揭橥此義的學者,其言:“專守左氏、公羊、谷梁、杜預、何休、范寧之說而求于《春秋》,吾未見其能盡于《春秋》者也。”[6]對于長期以來作為人們研讀經典依據的三傳及其權威,孫復亦認為其未能“盡于《春秋》”,他針對《春秋》所發出的“不惑傳注、不為曲說以亂經”的鑒戒,對宋儒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歐陽修就認為:“孔子,圣人也,萬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高、谷梁赤、左氏三子者,博學而多聞矣,其傳不能無失者也。”[7]可見其主張三傳不可信,而尊崇孔子及《春秋》的權威。宋初諸儒在極力“尊經貶傳”的同時,亦力主《春秋》乃“因史制經”。例如孫復的《春秋尊王發微》、王皙《春秋皇綱論》、孫覺《春秋經解》等著述,都沿襲孟子關于《春秋》文、事、義的論述,并于《春秋》學中力倡“尊王攘夷”之旨,與啖助學派的經世立場大體一脈相承。其中,于《春秋》經、史關系論述最為詳盡的當屬劉敞。

對于信經而幾可廢傳的劉敞而言,杜預開啟的以《春秋》為魯史、本《左傳》而解經的方法正好與其南轅北轍。因此,劉敞在《春秋權衡》中以大量篇幅痛斥杜預“《春秋》為魯史”說,并論證《左傳》不傳《春秋》。劉氏首先區分經、史關系,認為經雖出于史,但又高于史。他還用石與玉、沙與金形象地比喻經、史之別,云:“故《春秋》一也,魯人記之則為史,仲尼修之則為經,經出于史,而史非經也,史可以為經,而經非史也。譬如攻石取玉,玉之產于石,必也,而石不可謂之玉……金玉必待揀擇追琢而后見,《春秋》亦待筆削改易而后成也。”[8]卷四所以說《春秋》經文皆採之于舊有史冊,務須經過孔子的筆削編刪,就好像是采金取玉不經過粹析琢磨,所得到的必定不是黃金與寶玉一般。難能可貴的是,劉敞還憑借他對《春秋》及其三傳的精深研究,對史策《春秋》與經書《春秋》予以分辨,從而以扎實的證據證明孔子確實對史策《春秋》進行過筆削。其舉證云:“寧殖將死,謂其子曰:吾得罪于君,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寧殖出其君。’夫寧殖所謂諸侯之策,則諸侯之史也。諸侯則齊、魯是矣,史則《春秋》是矣。今驗《春秋》,絕不言孫、寧出君,而云衛候出奔者,仲尼改之也。”[8]卷三

劉敞還通過比較襄公三十年鄭人殺良霄、襄公二十三年晉人殺欒盈的書法,與哀公十六年仲尼逝后《春秋》記陳人殺宗豎的書法不同,證明經文《春秋》與史策《春秋》的筆法確有差異。其云:“且《春秋》書良霄入于鄭,鄭人殺良霄;欒盈入于晉,晉人殺欒盈。其文同也,至哀十四年,非仲尼所修矣,其記陳宗豎,乃曰:‘陳宗豎入于陳,陳人殺之。’”明史之所記與仲尼之所修異矣。又“仲尼所修無記內邑叛者,哀十五年獨記成叛,此亦史文不與仲尼相似,仲尼不專用史文,驗也。”[8]卷八按孔子逝于哀公十六年,《春秋》終于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因此劉敞以為獲麟之后,所記之事非出于仲尼之手,應視為史文《春秋》。據此他比較二者的區別,以為史文《春秋》記陳宗豎入陳,于其名前冠以國名,這與經文《春秋》的書法不同。而這一細微差別正是公、谷二家所說的微言大義之所在,也是《春秋》經遺留的解釋空間。另外,劉敞還認為仲尼的經文《春秋》不記內邑叛,也與史文《春秋》不同。這也是仲尼褒貶之義所在。

劉敞由此進一步認為《春秋》并非簡單地記載二百四十二年之間的歷史,而是假魯史之行事以寄托仲尼之王道。因此,《春秋》大于魯史,具有超越當時(春秋時期)、當地(魯國)的超越意義(王道)。這其實也是《春秋》公羊家的傳統觀點,不過劉敞闡述的角度有所不同。《春秋權衡》卷七說:“《春秋》假魯史以達王義,非專為魯記其憂樂之情而已也。”又《春秋意林》卷上說:“《春秋》之記,略常事,簡小事,謹大事,所以經后世,非史官之任也。”劉敞這一思想在后世《春秋》學家中也有呼應,如南宋鄭樵所撰《六經奧論》對之做了更為精練的概括,其文云:“《春秋》一經造端乎魯,及其至也為周;造端乎一國,及其至也為天下;造端乎一時,及其至也為萬世。”[9]這就將《春秋》思想的超越性點明了。

宋初諸儒繼承中唐以來新《春秋》學的解經風尚,摒棄三傳,直探《春秋》主旨,這種學風對《春秋》經傳義理的闡發貢獻良多,但同時也造成了時人對《春秋》文本史書性質的漠視。到北宋中期,矯此風最著者當屬蘇轍(實際上,三蘇在經、史關系的認識上趨同,由于本文論題所限,蘇洵與蘇軾的《春秋》學研究相對較少,因此略而不論)。蘇轍曾經批評孫復直尋經義而“盡棄三傳”[10]自序,在他看來,《春秋》是孔子據魯史而作的“信史”,“雖其名為經,而其實史之尤大章明者也。”[10]自序因此,在詮釋其微言大義時,不應該脫離《春秋》所載史實,他說:“孔子之作《春秋》,事亦略矣,非以為史也,有待乎史而后足也。以意傳《春秋》而不信史,失孔子之意矣。”[10]卷五因此,蘇轍解《春秋》大都依據《左傳》史實,反對《公》、《谷》中缺乏史實為證的解釋。

同時,蘇轍認為孔子的本意并非作“史”,而是作“經”;正因為如此,其所作之經的經義,還須從“經”所自出的“史”中去尋求,故本身就是“史”的《左傳》較之脫離史實、專意求經的《公》、《谷》來,就顯得更為可貴。蘇轍對《春秋》經、史性質的認識使他在治《春秋》的方法上采取了不同于前儒的做法,表現在:他既不沿用孫復摒棄史實、“舍傳求經”的解經方法,也未繼承杜預獨尊左氏、力詆《公》、《谷》的專斷,而是一方面發掘經義中所包含的史實,另一方面又以史實為依據來闡發其中的微言大義。例如,他在解桓公三年“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條時說:“胥命者,約言而不盟也。有以相命,故不可以言會;未嘗歃血,故不可以言盟。”[10]卷二而“《公》、《谷》皆以胥命為善”[11],乃以是非為說,兩相比較,蘇轍解經闡明史實,再點明其義,這是其對《春秋》經文的基本解說形式。可見蘇轍的《春秋集解》在闡釋方式上具有了明顯的經、史相融、以史通經的特征。

蘇轍這些認識得到南宋朱熹的贊同,并得到更為詳盡的闡述:“蘇子由解《春秋》,謂其從赴告,此說亦是。既書‘鄭伯突’,又書‘鄭世子忽’,據史文而書耳。定、哀之時,圣人親見,據實而書;隱、桓之時,世既遠,史策亦有簡略處,夫子據史策寫出耳。”朱子此處引申的重要一點便是“據實而書”(“據事直書而善惡自見”為呂大圭語,邵雍之語為:“夫圣人之經,渾然無跡,如天道焉,《春秋》錄實事而善惡形于中矣。”[12]朱熹述此意之語甚多,主要散見于《朱子語類》卷八十三),他與蘇轍對待三傳的態度相近,特別是對《公》、《谷》義例、書法之說等多不甚措懷,認為《春秋》只是直書當時之事,但這并不代表他亦認為《春秋》只是一部記事之書而已。《春秋》當然講大義,只不過在朱子看來,其義只能求于所書之事,而非其所書之字。這乃是朱子在《春秋》經解上反復致意之處,他說:“《春秋》大旨,……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想孔子當時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寫在這里,何嘗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邪?”[13]2144又“《春秋》只是直載當時之事,要見當時治亂興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貶”[13]2144,等等。

所謂是非善惡,乃須就事上分辨,而非于用字凡例上判定,足見朱子所強調的《春秋》之義雖可見之于其所書之事,但義本身卻必須仰賴某種通達的眼光以及個人的洞見,方可了然于心;假若“諸儒學未至”[13]217522176,則《春秋》所書之事雖脈絡分明,也仍然視若無睹。用朱子的話說即為:“須是己之心果與圣人之心神交心契,始可斷他所書之旨。不然,未易言也。”[13]214422145由此可見,朱子所以認為《春秋》只是直書其事,是旨在將義例之說所遮掩的義理問題重新提出,以凸顯義理問題在經解理論上的核心地位。如朱子嘗云:“問讀《春秋》之法。曰:‘無他法,只是據經所書之事跡,而準折之以先王之道,某是某非。某人是底,猶有未是處,不是底又有彼善于此處……只將自家平日講明底道理去折衷看,便見。’”[13]131821319既如此說,則經、史之分,在朱子看來便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即《春秋》所書之事,亦是孔子的歷史理解,本身就是解讀《春秋》之義的脈絡;而孔子所言之義,當中就有其洞見事實、事理與事勢的用心和眼光。《春秋》所書之事與孔子所言之義,并非歧為殊途,而是在理解上相互構成為一個整體的兩要素,孔子能據舊史,而將當時事實另書一冊,垂教后世,理由就在后人名為《春秋》之義,而實為某種知人論世然用心謹嚴精微的眼光上。就是這種眼光而使史事可以如實呈現,也是這種眼光使事實與義理問題得以相互融合,使史學可以上通經學。若不具備這種眼光,則議論經義不但容易昧于是非,顛倒事實,而且考察史事也往往歪曲事實。

消除經、史兩分的成見后,朱子“以史通經”的意見便可得到疏通。其云:“問:‘《春秋》當如何看?’曰:‘只如看史樣看。’”[13]2144朱子在《春秋》經解理論上,主張研窮義理在先;在具體做法上,則主張由史學工作著手,此即朱子“以史通經”之意。這點唯有從經、史相通相足的特性,方能識其意旨。朱子云:“看《春秋》,且須看得一部《左傳》首尾意思通貫,方能略見圣人筆削,與當時事之大意。”[13]2148《春秋》所示之義,不但關乎人倫綱紀,而且無一不是通讀史事的綱要,這點只要就《春秋》之記事加以分析,便可看出若干關乎整個春秋歷史變遷的脈絡,與經學所示之大義,若合符節。換言之,《春秋》大旨,既是“圣人筆削”所在,也是“當時事之大意”,所以朱子才說:“《春秋》大旨,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內中國,外夷狄,貴王賤伯而已。”[13]2144由此可知,朱子所謂“據事直書而善惡自見”,并非要人逐件議論史事的是非善惡,而是應就整個春秋歷史變遷的脈絡,看出《春秋》綱紀人倫的思考方向。所以,朱子教人看《春秋》,絕非主張以《左傳》之敘事解經,而是要人從“事理、事情、事勢”著眼,有一通讀《春秋》史事的眼光。朱子在經解上以史通經之意,在此展現無遺。

結 語

實際上,由漢至宋的《春秋》學研究中,《春秋》學依賴于史(傳)的現象從未改變,正如漢儒桓譚所言:“《經》而無《傳》,使圣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即使在西漢公羊學大盛時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亦建立在對《春秋》所載二百四十二年史實記載的基礎之上進行闡發,只是由于過分注重由史所發之“義”,而忽視或拋棄了“史”這一活水源頭而已。從杜預到劉知幾,《春秋》學或淪為章句注疏之學,或欲為史學而“不可得”,這種重視挖掘經典字面涵義和重視歷史記載忠實性的態度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把《春秋》當做經書,再對照《左傳》所載史實的基礎上采納公、谷兩家長期形成的解釋框架,那么我們就既可以理解《春秋》作為古代社會萬事大經大法的重要地位,也能不斷領略《春秋》一萬六千多字中所蘊含的義理豐富性。因此,劉氏對歷史素材是否可能負載其他思想內涵,欠缺同情的理解,對于古人法外之意、言外之旨不能虛心默會。不過追本溯源,不得不說,隋唐時代經學思想中“大義”精神的衰微,也是造成此種偏執不易察覺的背景因素(皮錫瑞的《經學歷史》中“經學統一時代”對此有精辟分析)。

上述漢唐學者研究的缺陷正好被宋儒所彌補,雖然宋儒在實際的解經過程中存在矯枉過正,但畢竟已經承認了《春秋》經史合一的雙重性質。如果說這一認識在啖助學派那里還是涓涓細流,那么,到宋儒這里便得到了汪洋恣肆的發展。北宋慶歷年間以后,會通三傳與己意解經是《春秋》學研究中的普遍現象,無論是孫復、劉敞,抑或是孫覺、崔子方等,其尊經貶傳卻始終不能盡廢三傳。至蘇轍時,其批評宋初諸儒的解經方法,實際上是要于《春秋》經解中體現以史證經的特征,其最終于闡發《春秋》大義上與宋初諸儒殊途而同歸。且無論蘇轍抑或朱熹,史學在其經解中均有重要地位,但這并不因此而排擠經學,使其失去原有的地位,因為經、史彼此相通互足,并不對立互斥。以史通經所改變之處,只在推陳出新,對經學的重要性有一溫故知新的見解。這種新見解,實質上也就是在經解上提出了新的問題。以史通經,并非有一褒貶之說在先,再以事例證成其說,而是將世變所關的事理事勢、治亂興衰和經義問題并列為研究《春秋》所須理解的重要問題。因此,以史通經,絕不是將經義問題完全變成史學問題,也不是用史學問題完全取代經義問題。以史通經,其實是基于經、史各自的特性,而在彼此之間尋找一條可以互相啟發的途徑。這也就是蘇轍及朱熹在經解理論上,必將經、史兩面分說,又必將兩面合觀的理由。

[1] 皮錫瑞.經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8:10.

[2] 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1.

[3]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4:90.

[4] 陶宗儀.說郛三種:第五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274.

[5] 陸淳.春秋集傳纂例[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4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 孫復.孫明復小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 0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1986:131.

[8] 劉敞.春秋權衡[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 鄭樵.六經奧論[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8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蘇轍.蘇氏春秋集解[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杜預.春秋三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8.

[12]邵雍.皇極經世書:卷八[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3]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Abstract:The Spring and A utum n Annals,though included in the categ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is also a history book.Since official status was given to Confucianism in Han Dynasty,the Spring and A utumn Annals w as related to politics and taken as a Confucian classics.Then,from Du Yu to Liu Zhiji,the book was w idely taken as a history one.Dan Zhu and his followers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began to regard it as both a Confucian classics and a history book,w hich was further devel2 oped by scholars in Song Dynasty,though they disagreed w ith each other as to the degree.Some high2 lighted the contentof Confucianism and dep reciate the biographical part in the book,w hile othersp ro2 posed to understand or even p rove Confuci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historical content.These argu2 ments reflect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f the Spring and A utum n A nnals and the charac2 teristics of the times.

Key words:Song Dynasty;the Spring and Autum n Annals;Confucian classics;history

[責任編輯 李丹葵]

Study of the Sp ring and Autum n Annals in So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sion classicsand history

Sun Xuhong
(Histo ry Department,East China No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K092

A

1009-3699(2010)01-0091-05

2009-11-24

孫旭紅(19822),男,安徽廬江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研究.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视频大全| 91亚洲精选|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系列在线|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自拍|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v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1区2区|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白浆在线|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9资源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久久6免费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另类综合视频| 爱做久久久久久| 88av在线| 亚洲 成人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久91精品牛牛|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国产激情影院| 久久超级碰|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一级毛片高清| 99精品国产电影|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亚洲天堂久久新|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