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大連工業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34)
近年來,我國藝術教育類專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開辦此類專業的院校已逾數百所,其中設計類專業占多數。藝術類專業的在校生人數已達數十萬人,藝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備受關注。作為高校辦學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如何針對藝術專業特點和需求,助推藝術類人才培養顯得十分重要。藝術教育專業文獻不同于其他專業,具有突破自我、個性突出、不斷創新等特點。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許多學者越來越意識到藝術文獻的利用和發掘對科研教學的重要性。如何建設專業化、數字化、共享型藝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和教學服務載體,以為高校藝術專業建設提供重要的輔助支撐成為圖書館面臨的現實課題。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圖書館文獻購置經費在數量上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在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長,學科范圍不斷拓展,書刊價格不斷上漲,電子文獻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圖書館經費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經費的嚴重不足,制約著高校文獻資源的建設,而藝術專業文獻資源建設更是首當其沖。因此,圖書館要積極爭取學校最大限度的經費支持,加大對藝術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經費的投入。
藝術文獻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藝術類專業的教師和學生,藝術專業的實踐性、開放性和活躍性要求更主動和更個性化的服務。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只是被動地封閉于社會大環境之外,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和學習;忽視對學生的主動教育功能和引導功能;圖書館員的知識結構和服務能力不能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他們缺乏對各學科、各專業研究領域進展情況的了解,尤其是現代信息意識與技能的落后,很難真正地滿足藝術類專業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高校藝術類專業發展迅速,文獻資料館藏量滯后于藝術類招生的數量,受文獻價格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藝術類文獻的采購數量有限,滿足不了讀者的合理需求。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就是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進行文獻資源標準化建設,形成整體專業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藝術文獻的收藏有3個層次,一是實物,繪畫、雕塑本身就是文獻,但這一部分主要是由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以及私人收藏。二是藝術家原始資料及相關歷史原件,如藝術家的筆記原稿以及雜志、畫冊等。三是各種藝術專著和期刊論文等。第三種藝術文獻是當前高校文獻收藏的主要內容。但由于資金與投入的問題,中國高校的藝術文獻建設沒有形成系統化,特別是沒有將這3個層次聯系起來,這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目前,圖書館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優勢,有計劃、按比例在加強藝術文獻資源建設的同時,向本校特色學科建設傾斜,確立重中之重,為藝術專業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可靠的資金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和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主動性、針對性、個性化的便捷服務成為讀者新的要求。藝術專業本身的特點更需要與外界建立廣泛的聯系與交流。比如當前社會上流行的藝術文獻展對中國藝術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圖書館應適應時代的要求建立藝術文獻展資料庫,對文獻展活動的海報或畫冊、光盤、錄像帶、照片等進行收藏,對藝術家的筆記和書信,以及引導現代藝術潮流的雜志、報紙、紀錄片、專著和論文等悉數收藏,并對其進行電子化處理,比如建立網站和制作數字化光盤等,這將對促進藝術專業教育的現代化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藝術理論研究領域一直忽視史學和文獻學的研究。加強藝術文獻建設必須先加強中國高等教育藝術史學研究和藝術史學專業的建設。即使目前不能增加相關專業,也應增加相關課程。因此,在中國高校推動藝術文獻建設的宏觀支撐點就是加強藝術史的學科研究與建設。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圖書館應從高校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加強重點學科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努力建設富有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不斷豐富特色館藏資源,為學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保障。
3.1.1 加強點狀導航——突出隊伍優勢,實現資料員向學科館員發展
就像剛踏入職場的前幾年足以決定你的長期發展一般,婚姻生活的前3年也對未來的婚姻生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在理財方面。想想看,買房、裝修、買車,這些大宗消費對國內的夫妻來說,基本上都是在一開始就要解決的問題。此后,家庭新成員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圍繞著孩子,又展開新一輪主題的理財規劃。如果這三板斧掄得好,后面的日子就會順理成章很多,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得不好……那,可以想象之后的日子會如何煩心。
學科館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圖書館員,而是圖書資料系列高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者,同時又是學科的文獻專家。在保留資料員傳統專業服務的同時,向學科館員方向發展具有專業的優勢。學科館員的專業服務更有深度,服務手段更加先進,服務模式更趨向個性化,是相關學科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知識導航是學科館員為讀者服務的最佳定位。
3.1.2 實現鏈狀導航——注重加工環節,強化文獻資料的信息咨詢作用
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資料的收藏中心。藝術資料室雖然處在教學前沿地帶,從所學專業出發,收集了大量的專業書籍及專業論文,形成有重點、有特色的專業藏書體系。圖書館應對校內分散在各資料室的藝術類文獻進行必要的整合,使讀者通過校園網共享文獻資料。
3.1.3 發展網狀導航——利用網絡優勢,建設各種載體共存的館藏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通過對文獻的搜索、跟蹤和過濾,將相關專業信息分門別類地加以組織,供教師、學生及相關專業人士利用勢在必行。
3.2.1 推廣案例教學,使閱覽室兼具實驗室功能
案例教育方法是應用學科教育的一個實用方法,它充實了課堂的教學內容,生動、貼近生活的案例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的生動、具體、可視、可觸性有效地提高了設計的質量與效率。藝術設計案例教學是對圖書館藝術類文獻資源的展覽式應用,通過對設計案例的講解、分析、討論,讓學生了解產品創意的全過程及設計思維、內容、方法。切合實際的、生動的教學,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從館藏中獲取系統、全面、實用的知識。案例教學是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的讀者集中閱覽,它一般選擇在文獻資料齊全的資料室內開展。因此,圖書館藝術閱覽室具有專業“實驗室”的功能。
3.2.2 拓展學生視野,建設專題的文獻資料室
西安美術學院建立了中國歷代繪畫作品陳列室,將歷代繪畫精品陳列于此,使美術史論專業和國畫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既可以欣賞,近觀臨摹,也可以加深教師和學生對中國歷代繪畫作品的具體了解,方便了教師和學生對中國歷代繪畫進行專題性研究。藝術院校圖書館可結合本校的專業特點,在文獻布局方面進行科學設計,適應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特點,設立各種專題閱覽室或專題書架,以方便讀者利用和研究。
3.2.3 突出文獻的教材性,建設重點專業教學資源庫
隨著數字化圖書館的不斷推進,將原有的實物文獻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構建以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教學內容與教材、實訓課程與指導、教學過程與學習評價、教學相關資訊等為主體的資源庫,兼具視頻、圖像、文本多種形式信息資料,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識化、信息實體虛擬化,擴大藝術文獻資料的“館藏”含義,將各種載體的信息資源加以整合,為更多的藝術科研教學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藝術專業讀者對文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圖書館館藏文獻和單一的閱讀,網絡文獻資源和整合資源的需求逐漸升級。這要求圖書館利用信息科學最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實現網絡化服務。
3.3.1 文獻管理服務模式
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從用戶目標出發,利用專家系統,進行藝術文獻的發現獲取、分類整合、知識挖掘與組織、知識交流與匹配傳送等。通過對信息的搜索、跟蹤和過濾,將有關資源分門別類地加以組織,供教師、學生使用。
3.3.2 文獻資源導航服務模式
圖書館依托成熟的寬帶校園網絡和豐富的虛擬館藏資源,建立藝術專業資源學術信息導航網站,使藝術專業的讀者能夠迅速、快捷、方便地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掌握學科前沿信息和最新學術動態。
3.3.3 圖書館與學院合作咨詢服務模式
強調更廣泛的學科資源共享,不僅是文獻資源的共享,而且包括教學資源共享和服務共享,如館員與藝術專家合作咨詢,異地館員網上實時合作咨詢,基于內容分類的合作參考咨詢等。
3.3.4 個性化文獻服務模式
根據重要用戶群確定服務方向,創建友好的用戶界面,通過個性化定制服務幫助用戶創建個人圖書館系統。同時開展社會資源館藏化,即對社會上已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使豐富的網上特色信息為我所用。
[1] 湯重熹.論工業設計的“案例”教育[A].馬春東.設計教育論——98中國工業設計教學研討大會論文集[C].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115-121.
[2] 黃純元.圖書館與網絡信息資源[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6).劉艷紅 女,1969年生。研究生學歷,流通部主任,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