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東
(沈陽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4)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既有大學層次的專業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具有高素質和實用性技能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它的專業設置、課程建構、教學方法的特殊性,在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中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能。2005年以來,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貫徹執行,高職教育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決定》明確提出,到2010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為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資金問題,“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100億元,重點用于支持實訓基地建設、充實教學設備以及資助貧困家庭學生。這對高職教育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政策。然而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年齡上正處于青春后期,面臨著求學、求職、求偶三大人生課題,自我的認同、學業的成敗、職業生涯的規劃、社會交往的拓展、與異性的關系等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容易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困擾。
近幾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和社會問題的復雜化,觀念更新的日新月異,競爭壓力、人際關系、擇業困難、轉軌時期價值觀念的不穩定性以及網絡時代的信息和外來文化的沖擊等等,加之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沖突,使得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較之前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善變。作為剛步入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一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從而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明顯提高。有人性格內向緘默,抑郁寡歡;有人性格極度脆弱,多愁善感;有人常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人經常忐忑不安,心理自衛方式消極;有人缺乏自信心,不敢參與競爭,錯失良機,事后追悔莫及,沉湎于痛苦、失落、無助等情緒中。國內大量調查表明,當前學校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20%以上,心理不健康的或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的約占50%,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而且心理問題的表現日趨復雜化。歸結起來,其主要心理障礙來自于以下幾方面原因: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沖突、自尊心與自卑感的沖突、人際交往障礙、自我認知障礙、就業心理障礙、適應新環境障礙、感情脆弱等。
參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列舉的10條標準,根據目前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社會發展對青年學生的特殊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大體可歸納為以下6條:①健康的情緒;②和諧的人際關系;③良好的自我意識;④個人與社會的協調一致;⑤完整統一的人格;⑥善于適應環境。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成熟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他們今后為社會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故此,如何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所有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是一項持久、長遠的工程,也是全社會的大事。
圖書館文化這一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從西方引入的,即對“library culture”和“the culture of library”的翻譯。明確這一概念的內涵,探究其內在的深刻含義,是深入研究圖書館文化的基礎,同時也是建設圖書館文化的奠基石。迄今為止,國內學者對于究竟何謂“圖書館文化”已經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而筆者則認為,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圖書館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在長期的文獻情報活動中自覺形成的,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圖書館文化的建設應該從3個方面著手,即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和圖書館物質文化建設。
2.2.1 文化輻射功能
圖書館作為廣大師生繼承前人文化遺產、豐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養乃至創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場所,它具有強烈的文化輻射功能,這種特有的文化功能使圖書館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圖書館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的知識等整體素質上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圖書館的館藏以及相關文化拓展活動,也在深深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一言一行,對于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都會起到深遠的影響。因此,圖書館作為大學生自我學習、追求成長的知識環境,應該肩負起充當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課外教育輔導角色,通過文化講座、攝影展覽、書目導讀、主題討論等形式開展多種有聲有色的文化教育活動,為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2.2.2 精神導向功能
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生在校期間始終接受來自圖書館直接或間接的教育,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健康的精神食糧,通過閱讀健康向上的書刊,大學生可以掃除心理障礙,振奮精神,這就是書刊在閱讀過程中起到了疏導作用。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詩人博爾赫斯曾說:“圖書館代表著一種人生境界,她好像是精神的烏托邦。”俄國哲學家、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認為,“圖書館啟迪人們的理性,陶冶心靈,以偉大之著作培養高尚的情操。”坐擁藏書,漫步書海,能使大學生從書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獲得積極健康的情緒。同時圖書館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多樣的圖書館文化活動,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和教育方式在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如舉辦大學生讀書論壇、征文比賽、讀書有獎知識問答等活動,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2.2.3 環境熏陶功能
除以上兩點之外,圖書館幽雅的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心理研究表明:視覺信息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情緒和行為。幽雅、寬敞、明亮的環境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上產生和諧舒適的感覺,心境平和,心情輕松愉快。高校圖書館以其整潔優美的館容、整齊有序的圖書、館員親切文明的舉止,營造出寧靜雅致、充滿文化氣息的人文環境,因此,圖書館不僅是學生尋求知識和信息的場所,更是學生陶冶情操、交流思想和文明休息的樂園。
首先,圖書館要努力打造整潔優雅的環境氛圍。就最基本的外觀館舍而言,爭取利用現有的條件把圖書館建設成最能體現本校特征的標志性建筑,使人一見即生崇敬、肅穆和奮發向上之感,同時配合主體建筑風格搞好周邊的綠化,既為讀者營造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也要弘揚校園的個性和特色。館內設施必須充分考慮到人性化的需求,布局簡潔明亮,裝修典雅大方,使用各類親切友好的指示能夠拉近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使二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圖書館優雅的建筑、系統化的館藏和現代化的服務既是現代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也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培育優秀圖書館文化的溫床。
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的核心要素是以人為本,通過人性化管理與服務可以調動館員和讀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的素質。關心每一個學生是圖書館人文關懷的核心,面對需要獲得幫助及服務的群體,圖書館在工作中主動拓寬與學生的情感及業務溝通渠道,以真誠的態度去了解、收集他們的各種需要,依據本館的實際能力予以解決,服務主動、熱情、周到、盡心盡力,形成以誠相待、相互信任的密切而愉快的人際關系,建立起和諧、奮進、富有凝聚力的環境氛圍,使學生置身于溫暖的關懷之中。圖書館擁有豐富齊全的圖書資料、多媒體網絡視聽資料,這些使圖書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欣賞,在愉悅精神的同時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并不完全像知識、技能的形成那樣主要來自課堂的教育,它的形成具有更大的自我選擇性,高尚的圖書館文化是一種強大的潛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學生產生價值認同而自覺接受。
館員的職業素質是體現圖書館文化的重要載體,館員的一言一行無不折射出圖書館的文化品性。高職學生讀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對精神上的追求、人際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更為強烈和迫切,因此要積極引導館員加強自身道德建設,以良好的服務形象影響青年學生,達到服務育人的效果。此外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館員還應提高信息文化素養,以利于服務的全方位進行。新時期高職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不應僅僅是單純的文獻借閱、書籍整理,而是更深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只有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深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和科研的興趣與效果。同時館員樂業、敬業的精神風貌也會成為高職學生的楷模,進而產生一種積極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求知、進取、實踐等健康心理的形成。
信息技術正逐漸改變著傳統圖書館的文化形態,多元化的服務思想和服務方式相伴而生、交織共融,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圖書館文化。當今高職圖書館應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師生的信息需求,提高圖書館聚散信息的能力;如何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為新時期高職教育做出更大貢獻,這些問題已尖銳地擺在圖書館人面前。高職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時期,根據這個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圖書館應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發揮藏書和服務優勢,倡導積極健康的網絡信息文化和讀書文化,構建健康明朗、催人奮發、豐富多彩的圖書館文化氛圍,通過圖書館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量,把學生塑造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偉大的理想抱負、真摯的愛國主義激情、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圖書館文化具有的多種功能,能賦予大學生一種文化意識和文化氛圍。故此,大力開展高職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教育和引導高職學生不斷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和高尚品質的修養,在積極參加圖書館文化活動過程中解決由于種種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這對當代高職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1] 李曉霞.圖書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7-8.
[2] 吳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10):51-55.
[3] 顧志良.應用型大學教育的改革實踐與創新[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6):235-236,238.
[4] 張子華.發揮圖書館文化陣地作用 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