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捷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河南 焦作 454000)
信息意識是指人的大腦對各種信息的自覺反映,它受個體人的學術水平及文化素質的影響。它包括個體人對信息正確的認識以及對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判斷等。對大學進行信息意識教育,重要的是進行信息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對推崇信息、追求新信息、掌握即時信息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信息意識引導下,才會產生發現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使學生自覺地追求信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意識教育,就是讓大學生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信息是動力的源泉,信息是價值的體現”,培養大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們能從雜亂無序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認可信息素質在終身學習和創新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加強自身信息意識素質的培養。
信息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及科研活動中對信息的捕捉、選擇、搜集、加工、傳遞、吸收利用的能力,諸如評價信息、保持信息、交流信息、使用計算機檢索信息、創造性利用信息和衍生信息的能力等。信息能力教育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有信息能力的人,才能將事實、數據、信息轉換為知識,將信息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進行知識創造并加以傳遞。大學階段的信息能力教育其實是對高中階段所學的網絡技術、數據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進一步的拓寬和加深。大學階段應突出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文獻信息源的利用技能(包括各種載體的信息檢索技術方法及途徑),要熟悉現代化網絡技術、熟悉計算機技術在信息檢索中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信息能力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掌握一定信息檢索技術,培養大學生熟悉并能使用各種信息資源,具備較強的信息查詢、信息識別、信息整合、信息獲取等能力。
信息道德與社會道德總體應該是一致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信息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反映。信息道德是指人們在信息創造、信息服務、信息獲取以及信息傳播等活動中所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它是調節信息創造者、信息服務者、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信息道德要求信息服務者、信息使用者和傳播者不得有任何危害社會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其目的是促使社會個體成員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來規范自身的信息活動行為。網絡的出現,使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加迅速,任何人都能夠在網上發布和獲取信息,有些不法個人甚至發布一些違法的信息,黑客橫行更是嚴重地威脅著整個網絡和用戶的安全。隨著社會網絡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信息道德在信息素質中的地位尤顯重要。對大學進行信息道德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成熟度,著力培養和形成他們正確的信息道德價值觀、信息道德評判力以及信息道德自制力,引導他們正確運用網絡的功能,提高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選擇能力和免疫力。遵守信息法律,抵制違法的信息行為及信息污染,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合法的信息活動。
高校圖書館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利用信息能力的最主要的場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深入。高校圖書館應利用自身資源的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信息宣傳活動,注重利用自身的宣傳陣地,如圖書館的宣傳欄和主頁的公告欄、讀者留言,經常發布館務公告,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文獻信息動態。高校圖書館還應經常邀請專家、學者到館做專題講座或舉辦報告會,營建一個良好的信息素質教育的氛圍。
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高校圖書館,應當利用自身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來引導高校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的課堂知識,增加課外知識,實現知識互補。網絡的出現,使文獻載體形式發生重大變化,最大限度地豐富了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內容。這不僅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還使大學生充分領略了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下資源共享的優越性和前瞻性,并能使其充分地利用圖書館先進的設備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檢索和利用各種形式的文獻信息資源來滿足自身對知識的渴求。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它為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物質保障。
圖書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豐富的網絡資源、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是進行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技術保證。網絡信息化是當前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征,全面推進高校校園信息網絡化,是指通過廣泛使用校園信息網絡,極大地提高教育和教學效果,加速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一步優化信息資源的配置,實現信息的傳遞、存儲、開發、應用,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大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的便利條件,檢索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如電子索引、電子參考工具書、文摘、全文數據庫等),以及滿足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對信息文獻的新需求。高校圖書館還擁有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他們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有很多實際的工作經驗,對信息檢索、信息的加工、信息的整理技術等都非常嫻熟,完全有能力使大學生盡快掌握和獲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圖書館強大的人力資源為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環境心理學認為,環境可以對人的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工環境的限制。對環境的設置、調整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客觀行為與主觀意愿的符合程度及環境功能的發揮。大學生讀者只有在理想狀態的環境氛圍中,其健康心理才能得到正常發揮,從而導致最理想的行為狀態。高校圖書館典雅的建筑、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以及以及圖書館“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宗旨等,為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條件。
現在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以信息檢索課教學為主,多種形式并存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開放的網絡環境和豐富信息資源賦予信息檢索課以新的機遇和挑戰,信息檢索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都急需改進。在教學內容上,既要保持基礎理論內容,又要增加電子文獻檢索和網上信息資源利用的知識,特別是學習掌握評價信息、選擇信息的標準和方法,要學會使用有關的輔助性信息評價、鑒選工具;在教學方法上,除了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理論授課外,還應增加實踐課程,特別是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把檢索課的考核和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和專業知識學習掛鉤,要求學生圍繞自己畢業論文的選題或專業課的學習來檢索文獻,這樣既引起學生對檢索課的重視,又有助于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也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信息獲取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開發教學課件,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檢索課涉及的內容是復雜多樣的,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讓大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檢索方法,掌握基本檢索工具的應用。
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是指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開展基于Web的信息素質教育,其教學活動不受時空限制,同時強調教與學的交互性和個性化。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主要有開發普通網站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兩種形式。相對而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開發課件簡單快捷、易于維護更新,同時具有系統的學生管理工具、強大的交流工具和完善的測驗功能,但其經濟成本比較高。目前國內的部分高校已經引進或自行開發了網絡教學平臺,如有些大學引進了天空教室XP,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目前也都開發了自己的網絡教學平臺,這些硬件設施的應用與推廣,為圖書館嘗試利用這些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信息素質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在信息素質教育方面,高校圖書館應該與學校電教中心、教務處、網管中心以及專業院、系、部加強橫向的溝通和聯系,共同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系列活動。如有些高校圖書館與電教中心、網管中心聯合舉辦“電子資源利用講座”等活動,在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提高了大學生利用信息的意識。信息素質能力的培養應恰當地融合于學科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中,應交織在各學科內容體系結構之中。因此,必須提倡與院、系、部教師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將專業任課教師所設計的課件與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相結合。圖書館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形式有很多種,其中主要的合作形式是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教師的結合,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專業教育要把信息素質技能知識有機地融入專業知識領域,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提高信息素質;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要了解專業課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結合專業課程,在介紹基本的信息檢索、利用和評價技能的同時,側重介紹本專業知識信息的獲取和利用。
在硬件建設方面,一是要加強校園網建設,建立數字圖書館,開設公共流通系統、公共檢索系統、光盤檢索系統、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和網上查詢系統等;二是建立電子閱覽室、多媒體信息中心等,提供豐富、齊全的電子出版物,提供方便的閱讀、復制、打印各種文獻資源的手段。在軟件建設方面,一是定期開展校園信息活動,舉辦不同專題的信息素質教育講座、學術研討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二是通過校園網設立信息素質教育主頁,圖書館設立學習主頁,提供一些重要的下載軟件、閱讀器的應用技巧和使用方法;重要數據庫、著名網站等。中外文文獻信息檢索工具的利用、光盤數據庫檢索、有關搜索引擎應用和技巧等知識。同時鏈接一些與本學校各學科專業緊密相關的網址以及網站內容的簡要介紹,并不斷地更新這些內容,以此來提高圖書館用戶收集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使信息素質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總之,加強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對高校圖書館的嚴峻考驗。對于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培養,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高校圖書館必須不斷提高館員信息素質、加強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創新服務模式,為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1] 吳良凱.當代大學生信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圖書館論壇,2005(1):186-187.
[2] 夏旭,賀維平.中外信息素質教育研究(上、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3(3):20-26;2003(4):13-17.
[3] 黃曉斌.美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及其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