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機構庫愿景實現過程中面臨的若干問題述評

2010-03-22 10:19:17李曉輝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0
圖書館建設 2010年4期
關鍵詞:圖書館內容評價

李曉輝(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190)

回首機構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發展的第一個10年,從早期的研究論文中可以看到IR被熱情的倡導者所描繪的美好愿景。IR被聚焦在一個機構對其學術成果提供OA(Open Access,開放存取)服務上[1]。Crow R在2002年提出:“IR具有收集和保存的功能,使一個機構的智力產品可被獲取,同時也形成新的開放的全球學術出版系統”[2]。Prosser D C在2003年提出把IR作為圖書館應對連續出版物沖擊的一種方式[3];而另一些人則把IR作為機構學術研究成果的展柜來提升機構形象,或者作為管理和保存機構的研究成果與文獻資料的場所,如Lynch C A描述IR在本質上是指有組織地管理數字資源,組織、獲取、傳播并長期保存這些資源[4]。概括地說,IR的愿景是:保存機構的數字資產,展示機構的智力成果;提供在開放獲取環境下的自由訪問;替代(補充)傳統出版模式,形成新的全球出版系統,為研究成果提供電子出版的機會,加強學術交流。

到2010年2月10日,全球共有注冊機構庫1 612家,其中中國有11家[5]。在IR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研究者們也發現設計者最初的熱情和主張并沒有被目標用戶充分共享,IR的愿景實現起來存在各種障礙。本文通過對國外相關文獻的分析,總結IR愿景實現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綜述,一方面重新思考IR的愿景目標定位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使IR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夠吸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促進其健康發展。

1 愿景實現過程中機構庫自身建設存在的問題

IR建設的愿景之一就是組織、獲取、傳播并長期保存機構的數字資產,展示機構的原創性智力成果。可以說,IR是一個機構內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如哈佛大學的IR計劃將其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州大學重新啟動了eScholarship機構庫的建設。但是,在IR建設中也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1 各方對機構庫的認識混亂

首先,使用者對IR的認識混亂。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IR是什么樣子、IR應該是什么樣子,都是揮之不去的困惑。有調查顯示,如果不提供IR的定義,要求受訪者按照各自的理解來回答IR是什么,那么結論是不存在對“IR是什么樣”的共識[6]。例如,密歇根大學對IR最終用戶的調查顯示,最終用戶對IR本身的理解是多樣的,表現在最終用戶使用IR的目的非常廣泛,受訪者對IR的內容和使用范圍不確定,最終用戶對IR的描述包括“數據庫、抽屜、門戶、界面、服務、商品廣告、在線論壇”,還有的把IR比為“維基百科”、“像知識產權的廣告”、“管理者的金礦”等[7]。用戶普遍沒有對IR形成一致的認識,更沒有形成對IR的忠誠度。

其次,各大學對IR的態度并非全部認同。2009年4月,馬里蘭大學參議院以37對24票否決了OA政策,盡管每個人都承認學術期刊的高成本和圖書館預算之間的矛盾需要解決,但很多人認為重建大學科研成果出版與存儲政策還為時過早[8]。這一決議在否定OA自存儲政策的同時,也否定了建立IR的可能。

再次,各方面存在對機構庫的極端理解。有學者這樣描述:“今天的IR是一條走不通的覆轍,這是一個作者放文件的地方,文件不過是在經過同行評審出版后進行存檔。對于教師,IR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吸引力的名字,因為它意味著永恒、保存、歸檔,看起來像一個文件墓穴,在文件激動人心的創造工作完成后死亡。”[9]還有對IR更為嚴重的懷疑,教師擔心機構正在試圖通過IR過度監督他們的研究活動。例如,eScholarship的管理者特別擔心教師對IR產生反感,以致準備放棄使用這個術語[10]。而有的教師則認為IR只是未來數字圖書館的一部分,不應該成為大學優先考慮的事情[10]。

1.2 圖書館獨立建設機構庫面臨諸多困難

目前多數大學的IR由圖書館管理,圖書館成為建設IR的主要力量[11]。但是圖書館在建設IR的進程中也遇到了許多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IR是大學提供給所有成員的服務,旨在管理和傳播機構及其成員創造的數字資源,是管理這些資源的最基本的組織,其管理行為包括長期保存、組織、獲取、分布。最有效的IR能夠體現圖書館員、信息技術專家、檔案員、管理者、全體教員、大學管理者、政策制訂者之間的合作[4]。例如,Salo D認為,“建設IR是一項繁重的任務,在哈佛大學,該任務不可以由圖書館來完成,而應在各學院進行”[12]。再如,在澳大利亞,大部分IR在圖書館運行,由圖書館員管理,IR的管理工作要求圖書館員對信息技術與學術交流有一定的理解,具備更專業的知識(如信息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網絡計量學、記錄文件分析等),所以需要更多的專業訓練和教育[13]。由此可見,不是每個圖書館都有能力建設并支撐IR運轉的。有學者認為圖書館運轉的IR正處在十字路口上,不知道是應該努力適應還是走向消亡,并形容學術圖書館徘徊在風里,被潛在的可能性吸引但又在結果面前希望破滅[12]。而有學者則擔心IR的建設存在跟風現象,一些IR的建設操之過急,缺少真正的機構承諾,建成的IR有可能成為政界的時尚[10]。

1.3 機構庫的內容建設問題

IR最初的愿景之一就是收集、組織、保存并傳播機構的智力產品,提供開放獲取服務。目前實現這一愿景目標首先遇到的障礙是IR的內容建設問題。在IR建設中存在著“雞和蛋的問題”,即用戶不愿意使用IR,除非其有足夠的內容;同時他們也不會貢獻內容,除非其需要使用IR[14]。

1.3.1 教師自存儲意愿低

IR的內容獲取機制主要遵循已實踐多年的學科倉儲的方法,教師自存儲成為IR獲取資源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師的自存儲意愿低是IR內容空洞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不愿意存儲的原因復雜,主要在于:首先,教師對成果存入IR的各種擔心,這些擔心共有34種之多[15]。其次,教師更傾向于使用學科庫。當教師進行科研時,與其關系最為密切的往往是一個小范圍的圈子,他們相互交流并共享同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形成一個學術研究團體。但是大多數組織都為其學術部門建立了IR,而不是面向這些從事相關研究的教師團體建立IR。如此一來,由于研究內容之間缺少關聯,這些IR僅是將這些文件集合在一起,以供教師尋找、發現和使用,并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讓教師主動提交資源[16]。當某一領域同時存在學科庫和機構庫時,教師會將研究成果存儲在哪里?有調查表明,當教師將研究成果存儲到一個庫中,他就會猶豫是否需要再重復存儲到另一個庫中[17]。

IR的自存儲政策覆蓋范圍小,并且執行效率低。為了持續提高IR的內容數量,制訂政策鼓勵自存儲是一種必要的措施。現在全世界有141個機構提出了具體的政策,要求研究者進行自存儲,有15個機構提出了建議存儲政策(Proposed Archiving Policy)[18]。顯然,相對于1 600多個IR,這個數字是有限的。另外,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強制存儲政策的執行也是困難重重。Wilbanks J在2008年SPARC(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盟)的數字存儲會議上提出,“我的經驗是教師不喜歡被棍棒擊中,他們喜歡胡蘿卜(即教師不喜歡被政策強制存儲,更愿意IR中有他們所需的資源而自存儲)”[19]。也有學者認為,強制存儲增加了研究人員的負擔[9]。

1.3.2 機構庫內容的數量和質量難以保證

IR的內容數量少并增長緩慢。“現在所說的IR即使在較早階段得到了合理的響應,也不能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學術團體、利益相關者和科學交流的需求。目前幾乎所有的IR都是空的,除非成功地用它們的目標內容填滿,否則談論‘需要’或做到‘可持續’是沒有實際意義的”[20]。加州大學的教師每年可生產26 000個項目,而eScholarship庫里現共有26 000個全文項目,用這種方法來衡量,并不能說明他們把IR融入到學術工作流程的工作做得很好”[10]。

IR的內容質量難以保證。首先,目前IR的內容建設尚沒有共同的特征,不同的IR其內容也不同,包括:出版論文、會議論文、圖書章節、預印本、技術報告、科研數據、學位論文、管理記錄、課程資料、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等。其次,IR中同行評審的內容少,教師的研究成果少。通常IR的建設目的主要被定位于收集,由于教師存儲是一個緩慢、漸進、有些零碎的過程,一些機構開始用大學生的成果(通常是電子畢業論文,甚至是學生研究成果)來填充,以使特定類型的內容快速達到規模。在一些情況下,地方檔案成為IR 最初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IR的內容數量能在短時期內達到一定規模,但質量卻難以保證[12]。

1.4 機構庫建設忽視服務性的問題

IR的建設并沒有從服務的角度出發,當IR的軟件和服務無法吸引教師時,一些IR開始著手于大量的無效的營銷。而有一些IR則將任何內容都開放,僅僅是為了證明它們的存在。大多數IR在人員不足和支持不夠的條件下枯萎,被圖書館和機構管理者拋棄,被出版者、圖書館員、OA的理論家嘲笑。在許多案例中,IR不是圖書館為大學提供服務的一部分,而是沒有堅實基礎支持的孤立項目[1]。Salo D解釋道,由于諸多原因,IR已初見頹勢,這不僅僅是因為第一代IR內容建設態度消極,更重要的是IR是被當作大型的數字“cardboard boxes”(紙板箱)而建設起來的,沒有任何的專門使命,機構不現實地認為很簡單地就能完成IR的相關內容建設,當其發現機構成員不能自愿存儲時,大多數IR就不知道接下來做什么了[12]。IR的軟件平臺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因此IR建設并沒有從用戶需要出發。

教師還不適應這一新事物,因為IR沒有代表他們的意愿與需求,所以IR建設者的視線應關注于滿足教師的需求。如果IR被視為是成功的,那么它必須能夠向學術團體證明其價值。最近在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IR是一個新事物,但是直到IR中有吸引人們使用它的東西時,它才可能被接受,教師關注的是從中獲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資源的實際價值[21]。

使用者對IR知之甚少,如何使用IR的操作軟件、IR 對他們有什么用處都不甚了解。例如,加州大學的教師對eScholarship庫的出版和服務缺少足夠的認識,雖然他們希望研究成果能被更廣泛地傳播,但這種熱情并沒有轉向IR[22]。2009年Beth S J對最終用戶的調查顯示,用戶不使用IR的原因有:用戶在使用IR的過程中遇到障礙,IR的功能存在問題,缺少可視性;IR的內容組織使用戶難以清晰地駕馭;大多數用戶不知道IR的存在,只有貢獻者和圖書館員知道[7]。

2 愿景實現過程中外界學術環境對機構庫的影響

雖然IR最初的愿景定位是替代(補充)傳統出版系統,形成新的開放的全球出版系統,并最終提供OA服務。但現在看來IR在學術環境中的角色并不清晰,因較低的自存儲率和相對于傳統出版物的評價方式(如期刊影響因子)造成的在學術評價中的缺陷給IR影響學術出版模式的希望潑了涼水。

2.1 機構庫承擔學術出版面臨阻力

IR面臨來自傳統出版的阻力,哈佛下一代IR的愿景是要實現“數字聯邦”的理念,但實行起來并不容易[10]。Shulenburger D在SPARC會議中談到出版者和學術機構有組織地抵抗OA政策,并例舉了兩個大學出版社反對圖書館電子存儲的訴訟案例[23]。有的期刊出版商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制訂政策禁止作者將其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提交到IR,目前還有38%的出版商不支持正式存檔,即使允許自存儲到IR,也有OA禁止期和版本的限制,即在一段時間(一般為6個月)內只可存儲在IR中,不能提供OA服務,版本方面在出版版本、預印本等事項上也有規定[24]。

IR替代傳統出版的愿景與IR的現實發展尚存在很大差距,IR只能尋求與傳統出版模式相結合。目前,IR強調參與學術出版,與傳統出版機構相結合,形成數字/印刷模式,而不是替代傳統出版模式。例如,加州大學正在開展一項倡議,呼吁把IR作為一整套出版服務而建立更深入的eScholarship存儲,而不是替代出版系統,這里強調的是IR作為補充物的作用,“在加州大學的eScholarship里,有很多研究成果沒有得到傳統出版的機會,而IR可以帶給這些個人和部門更好的服務”[12]。

對IR承擔出版任務的相反意見較多。目前并不是每個人都被說服相信IR承擔新出版任務是明智的。加州大學所做的調查中,當受調查者被問到是否需要改變現在的學術出版模式時,23%的人認為不需要變化,46%的人認為需要小變化,26%的人認為需要實質性變化,另外5%的人沒有發表意見[25]。這其中,科學家們更傾向于說不需要變化。這是因為目前大學里教師獲得終身職位和提升的條件影響了其行為的改變,同行評審仍然是判斷出版質量和教師提升的標準。因此,大多數教師主要考慮的是能夠獲得終身職位和提升的條件問題,更熱衷于可以保證其個人發展的傳統出版模式。

2.2 機構庫的學術評價功能缺失

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影響其使用IR、上傳成果的最大障礙是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IR面臨學術評價的困境主要包括:

(1)現存學術評價體系對IR的影響 在理想的學術界中,一篇文章會通過出版和引用獲得自身質量的榮譽認可,學術期刊承擔著為學術成果定級的任務,如此一來,作者自存檔到IR的成果顯得相對沒有威望,并不能代表其自身質量,至少在現在被大多數學者接受的學術交流體系內是這樣。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在于科學評價和商業出版的關系。在許多國家,評價是基于影響因子的,偏向于現存的學術交流系統,許多被引的期刊被限制在一定的渠道內,主要傾向于商業出版。由于這一問題涉及到許多方面,并不是IR自身能夠解決的,因此,整個社會的學術評價體系不會因為IR的出現而馬上發生改變。

(2)IR的內容缺少科學的評價標準 IR不同于傳統出版物,那么用傳統出版物的標準來評價IR的內容是否有失公正呢?有學者提出IR要超越同行評審,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支持IR收集同行評審文獻的決定純粹是變相拒絕接受自存儲[10]。其次,IR中其他文檔(如數字多媒體資源、灰色文獻、網站采集下來的資源、數字化特別館藏)的評價更為復雜,而且當前IR庫中的軟件不適合存儲這些內容。Lynch C A認為,IR制訂復雜和繁瑣的材料評審政策,尤其是那些效仿傳統學術出版的做法,將有礙于IR的創新,如使用同行評審的做法有高度的反作用,因而提出了從新的視角來看待IR,而不是用傳統的方法來衡量相對新生的IR是否具有某些功能[4]。

(3)IR的學術評價功能尚在形成階段 有學者認為,IR將成為機構內部學術評價的中心,因為有的研究機構已開始對研究人員做出要求,如果其成果不上傳到IR,那么其成果將不被承認,這保證了機構對研究活動和科研產量的控制,使研究人員能夠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經受來自外部的評價,使IR成為評價數據的收集點[26]。還有學者提出,改變現在的先評價為后評價,IR的評價應該是基于文章的,而不是基于期刊的(如文章的使用、引用等其他評價參數)[26]。

2.3 提供開放獲取服務的定位問題

IR和OA互為部分,但都不是對方的全部內容。在IR發展的最初歲月,管理者關注更多的是IR提供的開放獲取服務,但是能夠提供開放獲取服務的有OA期刊、學科庫,IR只是OA的一部分;另一方面,OA也只是IR服務功能的一部分,因為IR還承擔著保存一個機構科研成果的任務。IR和OA互為彼此的一部分,但早期的研究中IR已和OA緊密地糾纏在一起。正如Lynch C A的親身經歷:“最近重讀我在2003年研究IR的工作片段,我幾乎就是在說OA……IR的眾多好處之一是它們能夠促進實現OA的目標,但我認為他們彼此是獨立的……OA非常重要,但只是IR必須承擔的角色的一小部分而已”[10]。

3 結 語

雖然IR的建設面臨上述諸多問題,但我們應該認識到IR內容的質與量的問題、自存檔的成功與失敗、服務與學術交流的問題,都不能遮蓋大學有能力建設更好的IR的事實。IR將成為一個機構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保存機構科研成果的展柜,開放獲取運動的重要保存場所,傳統出版的重要補充形式。

[1] Shreeves S L, Cragin M H.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J] .Library Trends, 2008(3):89-97.

[2] Crow R. 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 SPARC Position Paper [EB/OL] .[2010-02-28] .http://scholarship.utm.edu/20/1/SPARC_102.pdf.

[3] Prosser D C.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odels [EB/OL] .[2010-02-28] .http://uksg.metapress.com/media/6804k1babp7ypl880q96/contributions /r/n/w/q/rnwqyqj54pvxxyun.pdf.

[4] Lynch C A.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EB/OL] .[2010-02-28] .http://www.arl.org/bm~doc/br226ir.pdf.

[5]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EB/OL] .[2010-02-10] . http://roar.eprints.org/?action=home&q=&country=&version=&type=&order=name&submit=Filter.

[6] McDowell C S. Evaluati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Deployment in American Academe since Early 2005[EB/OL] .[2010-02-28] .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07/mcdowell/09mcdowell.html.

[7] Beth S J. Unheard Voi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End-Users[EB/OL] .[2010-02-28]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publications/crljournal/preprints/crl-071.pdf.

[8] Lessons from Maryland(2009)[EB/OL] .[2010-02-28]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newsletter/06-02-09.htm#maryland.

[9] Bankier J G, Perciali I.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discovered:What Can a University Do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J] . Serials Review,2008(1):21-26.

[10] Albanese A 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Thinking Beyond the Box[EB/OL] .[2010-02-28] .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639327.html.

[11] Markey K. 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 .[2010-02-28] .http:// 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40/pub140.pdf.

[12] Salo D. Innkeeper at the Roach Motel Digital[EB/OL] .[2010-02-28] .http://minds.wisconsin.edu/bitstream/handle/1793/22088/Salo_Final.pdf.txt;jsessionid=7og939owc5y9?sequence=7.

[13] Zuccala A, Oppenheim C. Managing and Evaluating Digital Repositories[EB/OL] .[2010-02-28] .http://informationr.net/ir/13-1/paper333.html.

[14] Pelizari E. Harvesting for Disseminating Open Archives and th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J] .The Acquisitions Librarian, 2005(2):35-51.

[15] Self-Archiving FAQ[EB/OL] .[2010-02-28] .http://www.eprints.org/openaccess/self-faq/#32-worries.

[16] Faculty Are Most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with Colleagues Worldwide[EB/OL] .[2010-02-28] .http://digital-scholarship.org/digitalkoans/category/institutional-repositories/page/37/.

[17] Xia Jingfeng. A Comparison of Subject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Self-Archiving Practices[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8(6):489-495.

[18]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y Material Archiving Policies[EB/OL] .[2010-02-28] .http://www.eprins.org/openaccess/policysignup/.

[19] Wilbanks J. Opening Session and Keynote[EB/OL] .[2010-02-28] .http://www.arl.org/sparc/meetings/ir08/opening_keynote.shtml.

[20] Beyond Romary & Armbruster 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EB/OL] .[2010-02-28] .http://openaccess.eprints.org/index.php?/archives/606-Beyond-Romary-Armbruster-On-Institutional-Repositories.html.

[21] Henty M. Ten Major Issues in Providing a Repository Service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EB/OL] .[2010-02-28] .http://www.dlib.org/dlib/may07/henty/05henty.html.

[22] Mitchell C. Let's Stop Talking About Repositories: a Study in Perceived Use-Value, Communication and Publishing Services[EB/OL] .[2010-02-28] .http://www.arl.org/sparc/meetings/ir08/abstracts/index.shtml.

[23] Shulenburger D. SPARC Digital Repositories Meeting 2008[EB/OL] .[2010-02-28] . http://www.arl.org/sparc/bm~doc/shulen_trans.pdf.

[24] Publisher Copyright Policies & Self-Archiving [EB/OL] .[2010-02-28] . http://www.sherpa.ac.uk/romeo/statistics.php.

[25] Survey Finding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EB/OL] .[2010-02-28] .http://osc.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responses/materials/OSC-survey-full-20070828.pdf.

[26]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the Evaluation Challenge[EB/OL] .[2010-02-28] .http://www.dspace.org/quickstartguide/New-opportunities-for-Institutional-Repositories-theevaluation-challenge.-A-case-study.html.

猜你喜歡
圖書館內容評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主要內容
臺聲(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去圖書館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體育師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swag国产精品|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青草视频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日本在线亚洲|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免费一极毛片|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资源|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毛片视频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在线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九九|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嫩草在线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亚洲一级色|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日本a级免费| 黄色网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黄色一及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