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芳,張志成,朱曉玲
(1.德鎮陶瓷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1;2.景德鎮十三中,江西 景德鎮 333001)
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培養創新人才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密切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上,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措施。筆者認為,高校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結合景德鎮陶瓷學院信息教育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通過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與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作為高科技人才的后備軍,理工科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力軍,是技術創新的帶頭人,肩負著科技進步、國家發展與民族興旺的重要歷史使命,國際科技競爭的嚴峻形勢要求理工科大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因此,高校應重視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把它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
創新是一項綜合素質,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僅僅是創新的基礎,而高效的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則是創新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要把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戰略的高度來考慮,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更多企業將技術創新能力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創新人才則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法寶。高等教育國際化、大眾化進程的加快與人力資源的市場化導致了人才的全球性競爭日益加劇,創新能力也將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的利器。創新能力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武器”,更是成功創業的關鍵。理工科大學生成功就業、創業離不開自己的創新能力。
信息素質教育是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信息素質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和參與性,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水平。
一是要將創新理念貫穿于信息素質教育的始終。信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只有在信息素質教育中貫徹創新理念,才能促進學生真正做到 “善假于物”,并實現從“假物”到“創物”的飛躍。
二是要科學選取教材,注重教材的專業性與實用性。目前,適用于理工科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教材不多,各高校應組織相關人員編寫針對本校理工科大學生知識水平、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用性教材。如陶瓷材料專業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理工科最主要的專業,1999年,該校圖書館信息檢索教研室編寫并出版了《陶瓷信息檢索》教材(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隨著網上資源的增多及理工科專業的需要,2007年,該教研室又新編并出版了《信息檢索與利用》教材(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這些教材增加了國外權威檢索工具《EI》、《CA》、《SCI》網絡版和Scirus科學搜索引擎的內容,創造性地將資源介紹、檢索平臺及檢索實例圖文并茂地結合在一起,檢索實例也都以陶瓷材料專業課題為主,使得教材內容更具有專業性和實用性。
三是要將信息檢索課納入學校必修課,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如景德鎮陶瓷學院從2000年開始就已將信息檢索課由選修課調整為必修課,隨后,該院將信息檢索課由原來的20個學時(10個理論學時和10個實踐學時)調整為30個學時(8個學時理論講授和22個學時上機實習)。該院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分層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對新生開展入館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了解館藏信息資源和各類信息服務;對大二或大三學生開設信息檢索課程,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國內外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與檢索技巧,通過專業課題的檢索與撰寫綜述論文強化學生信息檢索技能,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與加工利用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是要重視教學方式的實踐性。單純的信息理論學習是枯燥和抽象的,教師在理論講解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檢索實例,運用互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案例教學、提問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把學和用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結合自身的信息檢索經驗和科研實踐,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去感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教師在講授完理論后,可立即布置課題讓學生上臺演示,這樣既可以及時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力性。在檢索實習中,教師通過布置與本專業相關的課題,讓學生利用國內外電子資源、搜索引擎、專利網站等檢索工具進行檢索,并對所檢索到的信息進行研究和加工,撰寫綜述論文。這種實踐性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是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科研環境對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有著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只有參與高層次的科研活動和學術活動,他們的創新力才能得以激發、實踐、發揮與提高。學校一方面要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廣泛開展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學術會議和專題講座。大學生通過參加學術活動,不僅能使自己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發展前景,而且激發了自己的求知欲和創新欲;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理工科大三或大四的學生,因為有了信息素質教育課的實踐,一般具有一定的信息檢索方法和技能。他們參與科研實踐,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檢索技能,而且能夠促進自身獨立思考,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各高校要制定相應的科技創新獎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鼓勵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參與科研活動。在獎學金評定、評優評先中,對在論文發表、參與科研項目和在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成績 (如科技競賽獲獎,專利申請授權,新產品、新技術發明等)的學生予以政策傾斜,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和環境。
信息資源載體的變化導致了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的采用,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具體化、直觀化,增強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如景德鎮陶瓷學院從2000年開始使用自制的與所用教材相配套的PPT課件進行網上教學,學生在機房進行學習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教學手段在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過程中越來越受到推崇。基于校園網主頁和圖書館主頁的信息素質教育數字化教學系統,使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該系統有學習模塊(教材、課件、教案)、測試模塊(自測題庫和可根據專業隨機抽取考題的考試題庫)、經典案例模塊(檢索實例、成功企業信息利用和創新實例)、在線咨詢模塊(解惑答疑的平臺)、網絡導航模塊(由館藏電子資源和網上免費學術資源、國內外搜索引擎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專業網站構成)、遠程教育模塊(如景德鎮陶瓷學院圖書館從2007年開始,便與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合作建立遠程教育系統,通過在線培訓和在線考試,許多理工科大學生獲得了“專利文獻信息與檢索”課程的結業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構成。信息素質教育數字化教學系統的構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思維,實現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最終目標。
一直以來,各高校對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課成績的評定隨意性較大,較多的是采用考勤、機檢報告與測試相結合的辦法,主要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目前,景德鎮陶瓷學院采用的是考勤、上機測試、機檢報告與綜述論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試。但筆者認為構建網上考試系統,通過建立題庫,隨機抽題測試,其考評效果會更佳。
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的競爭在于創新力的競爭,而創新力的提高取決于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只有在信息素質教育過程中貫徹創新能力培養的理念并付諸于實際行動,才能充分發揮理工科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作用,實現通過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最終目標。
[1] 郭海霞,韓瑞平,郭連生,等.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信息素質教育[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6):87-89.
[2] 王曉艷.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EB/OL].[2008-04-20].http://www.docin.com/p-6239655.html.
[3] 潘麗峰.對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3):67-68,134.
[4] 高立群,李 揚.工科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8(3):75-77.
[5] 論新時期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EB/OL].[2008-09-13].http://sfs.cumt.edu.cn/red/rednew.aspx?id=174.
[6] 張君施.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研究[EB/OL].[2008-06-2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6/4426334.html.
[7] 伍昭嫦.論高校信息素質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6):255-257.
[8] 李霞.深化信息素質教育改革 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素質教育論壇,2008(2):44-45.